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簡介

  波德萊爾是一名法國人,他出生在巴黎。波德萊爾出生於1821年,卒於1867年。他的一生主要從事的就是創作,也正因為在詩歌創作方面有著很大的成就,於是波德萊爾也被稱為象徵派詩歌的先驅,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的,希望能幫到你。

  

  波德萊爾簡介中華介紹到,雖然波德萊爾一生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可是他從小的境遇卻沒有那麼好,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改嫁了,波德萊爾的繼父是當時法國的一名大將,做事上十分專制而且過於嚴厲,這使得波德萊爾很難接受這位將軍繼父,繼父同樣有這樣的想法,他很不認同波德萊爾這種詩人特有的氣質,自然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和諧。但這並不會影響他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在波德萊爾長大後,他對資本主義對人民思想上的那種束縛十分反感,所以他一直在找尋機會給自己自由,不要被這些所影響,於是便開始大量讀書,從書中得到一絲慰藉。慢慢地,他便開始了創作,經常接觸當時的畫家以及文學家。

  在之後,他還得到了出國的機會,可是在行走了一半以後,他便強烈要求回到法國。在回到法國以後,他便開始了正式的創作,當然在這期間也發生了許多事件,其中就有工人起義,他也參加了。之後,他還在比利時住了兩年,主要就是宣傳他的作品。沒過多久,便因為疾病去世了。

  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著作

  波德萊爾作為法國一位很出名的詩人,在他的一生創作了多部詩歌作品。波德萊爾的著作的總基調就是以現實主義為主,他對自己的創作有著深刻的間接,他拒絕採用那種傳統的創作風格,著手進行詩歌的創新。他的一生有多部著作,其中《惡之花》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下面就來重點介紹一下波德萊爾的著作《惡之花》。

  波德萊爾的著作《惡之花》,這部著作可以說是波德萊爾創作風格的一個過渡代表作品,因為在這部作品中,他已經摒棄掉了傳統的創作風格,但自己所追求的創新風格還沒有完全形成。這部作品是一篇詩集,一共有六個部分,這六個部分的展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第一部分中他先是表達憂鬱與理想的關係。第二部分是自己眼中的巴黎的樣子。第三個部分是主要是以酒這個話題圍繞展開,這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之所以苦悶就是因為理想狀態的生活和現在巴黎社會的現狀有著明顯的不同,現在的巴黎可以說並不是作者想象的那種繁華和諧的城市,反而是各種世態炎涼。

  第四部分作者便開始藉著醉酒的場景直接轉向有罪的“花朵”。第五部分是一個針對上帝所表達的一個想法,波德萊爾讚美上帝。最後一個部分便是直面死亡,在經歷了人間的這些畸形與苦難後,他覺得死亡是最好的終結者,死亡既是結束也是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