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祕該怎調理
兒童由於身體發育還不完全,因此身體容易出現一些疾病,便祕就是常見的一種,孩子便祕要怎樣進行調理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孩子便祕治療調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助於孩子消化的方法
按摩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樣能加快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
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一定要光滑,以免刺傷寶寶面板。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寶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然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張乾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位弄髒衣服或床單。儘量讓藥液多在寶寶體內停留,以充分刺激腸道、軟化大便,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均衡膳食
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穀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甘油栓
將甘油栓的包裝紙開啟,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儘量多待片刻,讓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鼓勵寶寶排便。
肥皂條
將肥皂削成長約3釐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細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溼,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儘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祕。
保證活動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腹部按摩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孩子便祕的原因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迴圈,加重便祕。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皁,糞便增多,且易便祕。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祕。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祕。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祕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祕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祕。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祕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祕,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祕。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祕,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祕。
如何調理孩子便祕
作為一名營養醫師,從我2006年5月9日成為幸福媽媽的那天起,便特別關注孩子的餵養,希望通過我專業的調理為兒子營造出合理優秀的膳食,使他健康快樂的成長,不被疾病所困擾。
出乎意料的是,從我兒子滿月開始,大便乾結就一直困擾著他,也迷惑著我,總是兩三天才大便一次,而且大便形狀特別粗,甚至有時會像小芋頭般,呈顆粒狀。
我嘗試各種方法來緩解寶寶的便祕症狀,如滿月後給予稀果汁;在百天後給予蘋果泥;或不斷喂白開水;滿一週歲後,嘗試給他喝蜂蜜水、酸奶甚至吃我們科自制的膳食纖維,但屢屢治標不治本,每試完一種方法,幾天後又恢復原狀,再加上幼兒的胃容量小,如果食用這樣那樣的果汁就沒有過多的容納營養豐富的奶水。
直到兒子1歲半的時候,我終於在眾多的方法中找到了突破點。
我的絕招是——為孩子製作香蕉奶昔。具體做法:1根200克左右的香蕉與200毫升牛奶或衝調好的配方奶粉充分攪勻,奶的溫度不要過高,最好30℃~40℃,可在早餐空腹時或晚睡前喂孩子,既飲用了奶又食用了促進排便的香蕉,而且口味香甜,口感潤滑。
香蕉的通便作用家喻戶曉,以前我也嘗試過給兒子直接喂香蕉,但是因為過於黏稠,一勺一勺吃不了兩口孩子就不願意吃了,還是直接和奶攪拌在一起方便。我也試過用蘋果汁和奶混合,但是蘋果汁一榨出來很快就變了色。幾次嘗試後,才創出最適合我兒子的香蕉奶昔。
事實也證明,經過這樣的飲食調整,使我兒子的大便終於像小黃瓜或小香蕉,呈細長形了,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