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基礎視訊教程

  在期貨的交易中,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又有哪些呢?我們不妨來一起看看相關視訊學習瞭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期貨的基礎知識

  ***1***所謂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是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這種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

  廣義的期貨概念還包括了交易所交易的期權合約。大多數期貨交易所同時上市期貨與期權品種。

  期貨合約內容包括:合約名稱、交易單位、報價單位、最小變動價位、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交割月份、交易時間、最後交易日、交割日期、交割品級、交割地點、最低交易保證金、交易手續費、交割方式、交易程式碼等。期貨合約附件與期貨合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舉個生活中的小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比如你去花店買花,現買現付就屬於現貨交易;若是約定二個月後過生日時再付款提貨,則屬於遠期交易。期貨交易的產生就是源於現貨交易和遠期交易,並在遠期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而形成的。前面談到的期貨合約,實際上也是一種標準化的遠期合約。也就是說合約中的商品***合約標的物***種類、質量、數量和交割時間、地點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這樣,買賣雙方就不會因為商品的質量、數量和交貨地點、時間等問題產生爭議了。

  ***2***期貨合約的特點:期貨合約的商品品種、數量、質量、等級、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條款都是既定的,是標準化的,唯一的變數是價格。第一個標準化的期貨合約是1865年由CBOT推出的。期貨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組織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而價格又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廳裡通過公開競價方式產生的;國外大多采用公開叫價方式,而我國均採用電腦交易。期貨合約的履行由交易所擔保,不允許私下交易,交易所是買方的賣方,賣方的買方。期貨合約可通過對衝平倉和交割了結履行責任。

  ***3***期貨合約條款的內容:最小變動價位:指該期貨合約單位價格漲跌變動的最小值。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又稱漲跌停板***是指期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中的交易價格不得高於或低於規定的漲跌幅度,超過該漲跌幅度的報價將被視為無效,不能成交。期貨合約交割月份:是指該合約規定進行交割的月份。

  最後交易日:是指某一期貨合約在合約交割月份中進行交易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期貨合約交易單位“手”:期貨交易必須以“一手”的整數倍進行,不同交易品種每手合約的商品數量,在該品種的期貨合約中載明。

  期貨合約的交易價格:是該期貨合約的基準交割品在基準交割倉庫交貨的含增值稅價格。合約交易價格包括開盤價、收盤價、結算價等。

  期貨合約的買方,如果將合約持有到期,那麼他有義務買入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物;而期貨合約的賣方,如果將合約持有到期,那麼他有義務賣出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物***有些期貨合約在到期時不是進行實物交割而是結算差價,例如股指期貨到期就是按照現貨指數的某個平均來對未平倉的期貨合約進行最後結算。***當然期貨合約的交易者還可以選擇在合約到期前進行反向買賣來沖銷這種義務。

  ***4***期貨交易的產生:現代意義上的期貨市場產生於美國,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資訊;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5年推出第一張標準化合約,同時實行保證金制度***不超過合約價值的10%***,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衝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中國期貨市場產生的背景是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隨著國家取消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放開大多數農產品價格,市場對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大,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和現貨價格的不公開以及失真現象,農業生產的忽上忽下和糧食企業缺乏保值機制等問題引起了領導和學者的關注,能不能建立一種機制,既可以提供指導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價格訊號,又可以防範價格波動造成市場風險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1988年2月,國務院領導指示有關部門研究國外的期貨市場制度,解決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1988年3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各類批發貿易市場,探索期貨交易。拉開了中國期貨市場研究和建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