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名人創業致富事蹟

  創業路上,口水是武器,汗水是代價,淚水是學費!看看那些農村創業的事蹟,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殖土元和蟑螂年利潤百萬

  報紙一卷,或者舉起拖鞋一拍,這是我們對待“小強”的標準動作。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蟑螂是害蟲,人人喊打,但膠州膠西鎮孝源店子村村民王衛祥卻樂意為它們親手製作一個溫暖的“家”,還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在他眼中,這些蟑螂是“寶貝”。

  如今,王衛祥通過飼養土元和蟑螂,做成幹品直供製藥廠,已經成為青島、濰坊、大連一帶的養殖名人,年利潤過百萬元。

  偶然時機轉行養殖業

  “土鱉”別稱地鱉蟲、土元、地烏龜、蟅蟲,是一種緊缺的中藥材,常在溫暖潮溼陰暗的環境下活動,而隨著現代城市的改造及自然環境的改變,“土鱉”這一物種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能夠從事蟑螂和土元飼養也是機緣巧合。”王衛祥告訴記者,因為家裡比較窮,雖然成績很好但沒有參加高考就輟學了,過去幾年間,他在工廠做過小工、在超市打過雜。

  2009年,王衛祥跟妻子在北京做防水瀝青建築工作,到安徽亳州出差時看到當地的藥材市場上土元幹品供不應求,而且很多當地居民都因飼養土元而致富。“我對土元並不陌生,後來我就想著能不能自己也飼養土元。”王衛祥說,2010年,他們夫妻二人從北京辭職回到了老家。

  但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遭到了家人、親戚的一致反對。

  “養殖土元、蟑螂在咱這邊屬於新生事物,家人都說如果真的能賺錢,別人都去幹了,還能輪到你嗎?”王衛祥苦笑著說,當時說啥的都有。2010年,王衛祥拿著在北京打工攢下來的4萬塊錢開始了創業之路,並從亳州當地養殖戶手中學習了養殖技術,購買了一批蟲卵帶回老家孵化。

  創業總是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由於是第一次孵化土元種苗,可能溫度太低,卵鞘全部死掉,四萬塊錢打了水漂。

  王衛祥和妻子在家關著門抱頭哭了好幾天。“還好,妻子一直鼓勵我堅持下去。”王衛祥說,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於是又從銀行貸款4萬元,重新進行培育,經過8個月的努力,這次他終於成功了。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王衛祥直接跟製藥廠簽了訂單直供製藥廠,目前他自己土元養殖面積是2000多平方米,僅土元一項能給他帶來60多萬元的收入。除此之外,還有留下一部分母體土元產卵育種,每年種苗的銷售收入也有二十多萬元。

  “今年土元的養殖面積已經達到三千平方米,產量在3萬斤以上,毛利潤將達到百萬元。”王衛祥告訴記者,飼養土元關鍵要掌握食物的乾溼度,土元是晝伏夜出的動物,最愛吃麩皮和蔬菜,如果食物水份太大的話,土元容易拉肚子,每天只要在傍晚的時候餵養一次即可,每平方米每天的餵養費用還不足三角錢。

  王衛祥說,每平方米的飼養池能養殖出活體土元50多斤,晒乾後能出10多斤幹品,現在土元的收購價格一直很高,通貨每公斤在50元左右,特貨達到了60元,現在每年土元幹品就可以收入七八十萬元。土元飼養8個月就可以達到出貨標準,還有留下一部分母體土元產卵育種,母土元產卵三個月後,相當於“高齡產婦”,立即淘汰晾晒成幹品銷售,每年種苗的銷售收入也有三四十萬元,加起來年收入達到百萬元。

  讓“土鱉”住進“樓房”

  記者來到青島天尚土元養殖基地,剛推開飼養室的門,感到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儘管室外非常寒冷,但飼養室內卻暖融融的,在狹隘的養殖室過道上,兩名工人正在篩選土鱉的變異品種。屋內被分割成四排,每排分六層,每層又被分割成一平米的單間,每層飼養池裡的土鱉爬來爬去,養殖基地負責人王衛祥正在給飼養池新增飼料。

  “這是我自己設計的立體高密度養殖法,飼養室沒有任何取暖裝置,靠土鱉自身發熱,室內恆溫常年保持在30℃以左右。”王衛祥告訴記者,他採用的是立體高密度恆溫養殖技術,是靠蟲體自身發熱保持室內溫度,不受天氣影響一年四季保持室內恆溫,即省力又省工還節省了取暖費用。王衛祥利用這種飼養模式把室內的空間全部利用起來,不僅大大提高了土鱉的養殖密度,還靠著這種立體養殖技術,把土鱉的養殖週期從3年縮短到了8個月。

  多種經營拉長鏈條

  土元的收益挺可觀,但王衛祥並不滿足這種單一的養殖模式。“再賺錢的東西你也不能保證它沒有價格跌入低谷的時候,咱得把它發展成一個致富鏈條,才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為了拓展經營品種,王衛祥又把主意打到了蟑螂身上。在王衛祥的青島天上土元養殖場裡,封閉昏暗的養殖室內整齊地排列著數架夾板,夾板之間呈三角形,數千萬只蟑螂就住在這樣的百葉“蟑螂屋”裡。

  王衛祥所飼養的蟑螂品種是美洲大蠊,原產於南美洲,其提取物有廣泛的藥用價值。而且蟑螂的習性和土元差不多,也喜歡黑暗,只不過土元喜歡在土裡,蟑螂喜歡趴在牆壁和石棉瓦做的層斷上。王衛祥將兩種蟲子混養,使得飼養空間、飼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無論是蟑螂還是土元,都屬於晝伏夜出的物種,所以餵養時間要注意,必須要在下午六點之前喂完,如果太晚,很容易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王衛祥強調,除了餵食時間外,餵食的食物也要注意一點,“如果只按照土元的口味餵食蔬菜的話,容易引起蟑螂腹瀉,不利於其成長。”

  “目前,合作社蟑螂飼養面積是600平方米。”王衛祥介紹說,蟑螂的價格要高一些,基本在每公斤90元以上。差不多一年能達到20萬左右的利潤。

  無償傳授技術帶領村民致富

  在自己致富的同時,王衛祥還把技術無償向周邊村民傳授,只要哪家有養殖土元的想法,隨時可以上門討教。

  記者採訪當天,正好遇到一位來自濰坊地區的村民來到王衛祥的養殖基地學習。這位村民一直在關注土元、蟑螂的養殖技術,但是苦於沒有養殖經驗,這次他來找王衛祥就是求教如何建造飼養池。得知這位村民的來意後,王衛祥接著就詢問起對方家裡的面積,並拿出筆來記錄著詳細的尺寸。

  “這是一個效益很好的養殖行業。”王衛祥介紹說,通過養殖土元、蟑螂,王衛祥也成了當地的名人,周邊不少村民都前來向他學習養殖技術。“不光咱青島的,還有湖南長沙一帶的農民來找我學技術。他們回去後也搞起了土元養殖,成功後再把土元、蟑螂賣給我。”

  據瞭解,王衛祥飼養土元、蟑螂這五年來,發展青島周邊養殖戶近200家。“現在製藥加工廠對土元、蟑螂幹品的需求量很大,供不應求一點也不誇張,下一步我打算在周邊鄉鎮大力推廣土元養殖,延長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因為土元養殖有很多優勢,一是土元耐病性強,不像養豬和雞型別的,容易得瘟疫;二是養殖成本低,一萬元就可起步。”王衛祥介紹道。***嶽柏宇***

  二

  90後不要年薪百萬要到田裡種蔬菜

  “這袋冰菜葉子有沙土,弄乾淨了再放進框。”5月14日下午4點,1983年出生的樊明名忙著向當天簽了協議的成都20個家庭配送新鮮的“洋蔬菜”,全是從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家引進的香蕉瓜、朝鮮薊、冰菜等。“作為推廣,每個家庭每年8000元左右,每週配送兩次最新鮮蔬菜,每次5斤左右。”

  2012年,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成立,他成為園區第一個業主,成立彭山禾苗農業有限公司,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蔬菜。3年過去了,按他的話講,現在才開始“扭虧為盈”。而在2012年之前,他是深圳某通訊企業的副總經理,負責整個東南亞市場的銷售,年薪超過100百萬元。

  年薪百萬工作不幹了,到田裡種蔬菜?這位?“90後”是咋想的?

  年薪百萬不要為什麼要種菜?

  想起以前穿高檔西服上班的日子,樊明名還是覺得那時安逸,之前負責手機主機板設計,後來當了銷售副總經理。“早上8點半開個會後,檢視一下各地的銷售行情,下午2點半就‘下班’,去和朋友喝咖啡交流一下訊息。”說這話時,他揉了揉發紅的眼睛,頭天晚上?3點半他才從峨眉半山七裡坪的種植基地回來,早上7點又到成都小區推介自己的綠色“洋蔬菜”。

  這麼累,為什麼要種?樊明民表示,在深圳的“朋友圈“很多人感嘆現在的食品安全成問題,”還是不打農藥或者少打農藥的綠色蔬菜安全些!“”高檔法式餐廳才有的朝鮮薊可不可以買到家裡做?“眾多朋友的想法與中央鼓勵農業發展的“刺激“,加之父親在老家種了40多年蔬菜的經驗,讓他謀生了流轉土地種蔬菜的想法。

  但他的想法一開始遭到了父母、妻子和朋友的一致反對,“瘋了哦?一年一百萬不要,跑去當農民捏泥巴?“

  但是,樊明民很堅定自己的想法。

  “企業副總,以後大不了就是總經理,人生還是單調了些。“樊明民認為,人生就像一條固定長度的線段,如果經歷豐富,就會向線段中上起下浮的曲線,這樣曲線拉長後,整個線段也才會”變長“。

  城裡人下鄉 能不能掙錢?

  樊明民想讓人生變“長“的理想剛開始被現實擊得粉碎。

  2012年---2013年,樊明民流轉的500畝土地全部種的青椒、茄子、白菜、蘿蔔等普通蔬菜,結果遭遇了比如青椒1毛錢一斤的銷售超低價。

  一年多時間,土地流轉費近50萬,工人工資100多萬,還有大棚鋼架、種子、化肥等各種開支,他直接虧了200多萬。相當於兩三年的收入一下子化為了泡影。

  “地還種不種?“”肯定要種。“雖然家人都很不理解,但是父母從重慶搬來眉山,從事服裝外貿工作的妻子也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從深圳回來幫他。

  遭遇失敗後,樊明民調整了思路,有著以前當IT老總經常出國的經歷,他想起了在日本、韓國很受高階人士青睞的冰菜、朝鮮薊等“洋蔬菜“。隨即,他用幾個月時間重新到這些國家考察,與瑞士先正達種子公司、美國聖尼斯種子公司尋求合作。種子公司在負責種子提供的同時,還提供技術指導,這為”門外漢“的他解決了後顧之憂。

  以前種子論袋賣,一袋種子1000粒才10多元,“洋蔬菜“種子論粒賣,一粒1.5元—2元。成本增加不少,蔬菜銷售價格也”水漲船高“。比如,樊明名透露,這一季5畝的冰菜採摘了2個多月,就已經收入16萬,而且接下來還有3個月的採摘期。”朝鮮薊的價格更是直逼200元一斤400元一公斤,都是廣州、深圳的高檔法式餐廳預訂,我們空運過去的。“

  “今年開始已經盈虧持平了,隨著客戶群的不斷開啟,下一步盈利不是問題。“雖然截至目前,已經投入了800萬,但對於銷售盈利,樊明名有足夠的信心。

  這從他在成都的家庭配送推廣也可以看出來,5月14日一天時間,他和同事在一個小區做推介,簽了20個家庭配送協議。“一次一個小區有20戶,你想想成都有多少小區?“從今年開始推行家庭配送以來,他已經與成都300多個家庭簽訂了協議。“園區到成都,只有40分鐘車程,這也是配送蔬菜很好的距離。“

  同時,他也在園區附近農戶收集土雞蛋、菜籽油等特產供給自己的合作家庭。“我們現在的蔬菜很少打農藥,完全符合綠色蔬菜的標準,還在七裡坪流轉了幾百畝種植有機蔬菜。”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