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名人創業致富事蹟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看看那些,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堅持下去,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方法。

  一:

  從60平米小店到吸金5億的美國最火沙拉店

  這個創業案例主角是紐約最火的沙拉店Sweetgreen。從一個60平米小店到美國最火,經常排隊。最重要的是,它竟採取O2O模式成功。要知道,在國內,O2O更多代表著死亡,最近死的是大師之味。

  2007年,三個大學生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不到60平米的小店,當時專門開店賣沙拉還是一件新鮮事,開張前兩週,一個顧客都沒有。

  如今Sweetgreen在8個州開了 41 家分店,另外7間店鋪正在籌備之中。截止去年Sweetgreen籌集到的風投總額達到9500萬美元,大概5億人民幣。

  用餐高峰期瘋狂排隊,顧客平均等候時間約為20分鐘,通過手機軟體和網站可以直接下單,直接到店鋪取菜的顧客可以避過午餐的人潮。

  Sweetgreen的沙拉不算便宜,最高價的沙拉超過15美刀,大部分主菜的價格大約10美元。

  大部分食材都從當地農戶和食品供應商那裡採購,加上Sweetgreen獨特的祕製醬料,一次又一次挑逗著顧客們的味蕾。所有的食物始終是新鮮的,而且有益健康,選單不斷跟隨季節不斷更新。

  三個創始人 Nicolas Jammet,Nathaniel Ru 和 Jonathan Neman 曾就讀於華盛頓喬治城大學金融和管理專業,“我們有著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很難找到一家能夠滿足我們需要的餐廳,只能被迫吃漢堡和比薩餅等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

  健康飲食是被很多人長期忽略的巨大市場,畢業後他們向家人籌集費用,立即在校區附近開設了第一家Sweetgreen沙拉店。

  從2013年開始,美國線上 AOL 創始人史蒂夫·凱斯對其多次注入鉅額資金。2014年,Sweetgreen 的銷售額達到 5 千萬美元。

  如何把“吃草”做成爆品

  1、拒絕反季節蔬菜

  下一個迎來新變革的將會是食品行業。美國在過去的十五年裡掀起了愈演愈烈的有機食品熱。美國人越來越關注食品質量,這也在提供優質食材的大型連鎖超市在美國遍地開花。

  一部分美國人不僅關注食物的種類,而且越來越在意自己吃的東西從哪裡來。

  大多數人吃到的都是反季節蔬菜,但是Sweetgreen希望改變顧客對事物的認知。很多食材下雖然只在選單上停留很短的時間就會更換,但顧客也會及時體驗到當季的特色食物。Sweetgreen希望顧客能吃到吃土地裡自然生長的食物,人們應該尊重大自然、保持和自然的節拍。

  2、有逼格的店面和設計感的包裝

  Sweetgreen每一間店都有獨一無二的設計,同時一致保持簡約主題、以綠白為主的色彩搭配、綠色的植物,切合其“自然”主題,很受年輕人歡迎。

  所有的分店裡都有一個共同的裝飾,那就是掛在牆上的春、夏、秋、冬四個字。迎合了隨著四季變換的菜譜。

  Sweetgreen很多分店裝修會選用回收的二手木料。在馬里蘭的一家分店,牆體和桌椅的木料分別來自於從舊穀倉和保齡球跑到。打包的餐盒也是用回收紙做成。

  3、 玩轉社群

  在美國,雖然健康飲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比較昂貴的價格還不能被普通大眾所接受。即使是現在,每天午餐來Sweetgreen這樣的沙拉店解決還只是小眾人群的選擇。

  當初開張的時候,人們還不太能接受Sweetgreen這樣新奇的事物,一段時間裡,小店門可羅雀。三個創始人購置一些音箱,每週六和週日都在店外播放音樂。奇怪的是,顧客漸漸多了起來,將音樂與食物聯絡起來,也許是因為熱愛生活的人本能的選擇。也是因為這個緣故,Sweetgreen每年都會舉辦自己的音樂節。

  “人們不是要買你做的東西,而是要買你做那些東西的方式。”Sweetgreen經常會舉辦一些其他的社交活動,將年輕人帶到一個農場中,舉辦一個沙拉party。

  大家都希望自己友善、迷人、漂亮鄉土氣息對久居城市的年輕人有著很強的吸引,一起聽廚師講解蔬菜的知識,也可以自己親手採摘然後製作沙拉。

  他們真正要做的便是與更多的小社群緊緊聯絡在一起,這些鐵桿粉絲是傳播健康飲食最好的群體。

  哥賣的不只是沙拉,更是生活方式

  Sweetgreen定位並沒有侷限於一個可以購買食物的地方,“我們不僅僅是銷售萵苣,我們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品牌的願景。這就是公司最性感的部分。”

  創業的時候,三個創始人總結了公司的五個價值觀。

  第一個價值觀是的理念公司、消費者和社群實現“三贏”。無論在什麼商業決策中,其中一方的勝利應該也是所有各方的勝利。

  第二個價值觀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思考公司業務。你做的每件事都應該比你的企業更長久。

  第三個價值觀是 “保持真誠”是指從員工的行為到食品的源頭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真誠的。

  第四個價值觀是 “增加些令人愉快的接觸”。如果員工付出了110%,那麼,顧客就會轉告一個朋友。

  最後價值觀是,整個企業的使命是產生影響。

  雖然現在和Sweetgreen類似的公司不斷湧現出來,但是Sweetgreen的目標是改變整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和農業的耕種模式,他們的生意好也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現在,每個Sweetgreen店的廚房都貼上了這些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也成為Sweetgreen團隊決策的原則。

  當然,這個模式存在著一定風險,像全食一樣大公司可能會以極低的價格重塑 Sweetgreen 辛苦培養起來的行業標準。但是Sweetgreen相信自己的理念、故事以及健康的食材能將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傳遞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未來競爭更激烈,Sweetgreen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

  夫妻經營綠色手撕麵店,三年純賺35萬

  張志權扔掉鐵飯碗的緣由很簡單,工廠效益不好,沒錢花。此時一套各項指標精確到兩、錢,分、秒的手撕面製作方法已經形成了。王金剛是小工中的一個,後來成了另一家“綠色手撕面”的老闆,生意也一樣紅火。

  不用擀,不用抻,撕!撕!撕!就行了!

  張志權扔掉鐵飯碗的緣由很簡單,工廠效益不好,沒錢花。張志權發家的經歷也很簡單,鑽勁兒讓他掌握了一手“絕活”

  1998年末,他開起了小吃部,收入當然比上班強。河南的表舅來東北,閒聊間提起舅媽做的手撕面。表舅只是隨便說說,張志權卻上了心。刨根問底地問個沒完,表舅又說不清楚,只好說,將來問你舅媽吧!將來?哪成!第二天,他便關了小店,和妻子一道去河南把舅媽接來東北。當時,只是一時衝動,沒想到今天就是靠“吃部這碗“面。發了家。

  回來後的近一個月時間,張志權的小吃店一直未營業。他開始根據舅媽提供的做法研究手撕面的整個製作過程。和麵、醒面、撕面及各種湯料配製,他反覆試驗了上萬次,一個月竟用掉了7袋麵粉。做好後,親友一致反映面好吃,筋道、口感好。

  此時一套各項指標精確到兩、錢,分、秒的手撕面製作方法已經形成了。他摘掉了小吃部的牌子,大大方方做了個燈箱,“綠色手撕面”亮亮堂堂地打了出來。與此同時,一張漂亮的“菜譜”也隆重推出在門口***立式燈箱***:綠色手撕牛肉麵、綠色手撕豬肉面、綠色手撕雞湯麵、綠色手撕雞蛋麵、綠色手撕肉醬面、綠色手撕菜汁面、綠色手撕薄荷面、綠色手撕素炒麵、綠色手撕蕃茄面……

  起初,人們都嚐嚐新鮮,可這一嘗不要緊,頭回客,都變成了回頭客。這條小吃街上,蘭州抻面、手擀麵、蒸餃等麵食部顯得冷清起來。

  他家可火了!有時候,屋裡的座位滿了,客人就在外面等,有著急的主兒,乾脆端著到外面吃。兩個出差的黑龍江人,就吃好了手撕面,每天必到。他們說,每碗3-4元實惠,味又好,還有老闆送的清湯喝,每天換一種面,吃夠5個輪迴再回家!張志權說,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他們能天天來,就說明我這面還“夠味兒”!為啥叫個綠色手撕面?現在人們喜歡吃綠色食品因為它無汙染、純天然。我家的面沒有任何新增劑,完全用手撕成條,就像人家吃涼拌西紅柿用手掰,而不用刀切一樣,不會帶有任何雜味,再加以各色配料佐湯,又好吃,又時尚。一位常客說:“我在家裡也試著像您那樣撕,可怎麼也撕不成條,竟是一些面片面疙瘩呀!”張志權笑而不正面回答:“因為我的手沒長在你的手上呀!”

  生意火爆不止。夫妻倆忙不過來了,請了兩名小工,有了人手,他們又增加一些簡單的小炒、涼拌菜,效益自然又增長了一截。王金剛是小工中的一個,後來成了另一家“綠色手撕面”的老闆,生意也一樣紅火。

  說起王金剛開店,夫妻倆還鬧了很長時間捌扭。妻子堅決不同意他把和麵技巧教給王金剛,可張志權認為他家裡又困難,幾百元的收入根本不夠供兩個弟弟上大學。張志權費了好大勁說服妻子,王金剛的店才開起來了。2001年10月,小區規劃,樓區附近的出租屋一律拆除。當然,他們的“手撕面”館也未能倖免。

  沒事做了,張志權靜下心來,算了一筆細賬,他自己都有點不信,僅有兩萬人口的小鎮,三年下來,去除生活費用、稅務等各項支出,竟存下了35萬!

  張志權人閒著,腦子可沒閒,如今,他又有了新的“升級”衝動:一邊找店址,一邊忙著打探有關產品註冊事宜。妻子嘲笑他異想天開,想做中國的麥當勞,他卻認真地說:咋的!明天的事,你能說準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