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致富事蹟材料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名人創業的事蹟,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5個月融兩輪、10億市場投放,半年成獨角獸

  每個創業者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競爭”,楊浩湧也不例外。這個曾親手創辦趕集網的人,在58同城與趕集合並後,出乎意料地又創業了,離開競爭,回到競爭。去年11月,趕集好車從集團獨立出來,更名“瓜子二手車”,楊浩湧自己給自己做天使,掏了6000千萬美金。

  都說瓜子團隊是“豪華創業”,它的融資手筆和融資節奏都是一般創業公司難以比肩的。由於在“趕集VS58同城”時期積累大量競爭經驗,楊浩湧所處的段位讓他在看待競爭這件事上“更加粗暴”、“更加果斷”。

  目前,瓜子二手車已經完成城市覆蓋75個,實時在售車源量達5萬規模,員工共計4000名。此前,楊浩湧曾放出話,“新的融資會最大程度投入在市場投放層面,2016年全年瓜子二手車在市場投放層面將投入10個億。”

  勢能是企業生命

  去年,當二手車電商行業一夜火起來的時候,瓜子果斷加入了“廣告戰”大軍,或許這場戰爭也是他們籌劃已久的。當時,楊浩湧便這樣告訴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在市場投放上我們是不遺餘力,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在直接競爭市場上勝出,這來自過去和58對壘時的教訓、經驗。”

  而談到投放10億能不能收回成本時,瓜子的賬面是這麼算的:去評判一個市場的值與不值,並不是去看它的使用者黏性,而是去看企業在幾年之後形成的規模;瓜子認為,如果三四年後,企業的利潤有三四十億的規模,那麼這十億的廣告投入就是合理的;而如果五年之後,整個銷售額才十億人民幣,利潤一億人民幣,那麼這十億的廣告就永遠算不過來賬。

  楊浩湧之所以能這麼腰桿直挺地提出投放目標,和對手直接硬碰硬,是因為他深知企業的生存機會就在競爭上。

  傳統來說,企業是如何看待競爭關係?大多數人有這樣的理解:要麼,跟自己的團隊說,“我們不要去關注競爭對手,主要關注自己”;要麼,就是跟投資人、同行說,“市場其實大得很,每個人都會有機會,我們和競爭對手都可以做的很好”。而楊浩湧自己的看法,正如他的出手一樣,快且雷厲。

  他在創新中國2016峰會上表示,“每個創業者都處在一個需要變革、創新的行業,而他們中的大多數和對手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都沒有到1成。”也就是說,擺在創業者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拿到剩下的市場份額,而未來的5-10年企業能拿下多少份額就會決定它的行業地位和發展前景。

  因此,在楊浩湧的構想裡,企業追逐競爭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他將之稱之為“勢能”,即時刻把競爭考慮在內,從而建立自己的勢能。

  歷史驚人地相似,2011年,趕集網完成6000萬美金的融資後,發起了一場廣告戰。在短短春節期間,趕集網花了3000萬人民幣做投放、打廣告,隨之收穫了DAU***日活***翻倍增長,躍至400萬。面對這樣的結果,直接競爭對手58同城立馬選擇“跟進”,並制定了2倍的預算,最後炮製了一條著名的廣告,“一個神奇的網站”。從此之後,趕集網便開始了與58同城長期的廣告“拉鋸戰”。

  58同城與趕集網的競爭路在楊浩湧看來就是一場“勢能拉鋸戰”。所謂勢能拉鋸就好比兩個競爭對手在平靜的海面上划船,一旦一方獲得一個浪頭,他就可以花更少的力氣,而劃得更遠;具備了創業勢能後,企業能在行業內獲得更好的知名度,例如使用者一想到同城閒置物品轉讓,他會更先想到58同城還是趕集網?

  因此,所有的創業競爭都是在積蓄勢能,而所有的勢能積蓄都是為了成為行業內最有價值、最有地位的公司。在創業過程中,企業會主動獲取勢能,也會失去勢能。楊浩湧反思了自己曾犯的兩個錯誤,兩次勢能逝去的過程。

  第一次,在2012年,趕集網團隊高速成長,員工一下子從100人到了2500人,同時開始多種業務,例如螞蟻短租、團購。當時,趕集網的主營業務在並沒有獲得盈利和穩固優勢的時候選擇冒進,從而導致2012年公司虧了很多錢,員工銳減到900人。

  第二次,在2013年,在和58同城抗衡的過程中,趕集網處於下風。“我發現了一個現象,當我把競爭對手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列出來,後來發現所有的優點全部在競爭對手那,所有的缺點都在我們那,只有一個機會,就是發現競爭對手不重視我們,這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當58同城和趕集網同時在hao123投放廣告時,前者收穫了170萬流量,而後者只有90萬。楊浩湧趕緊召集同事進行使用者調研,最後發現使用者選擇58同城的原因竟然是:“58同城用慣了”、“周圍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這件事給楊浩湧極大的刺激,他知道所有的創業勢能都已經向對手傾斜,而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再犯第三次錯誤。

  “我是個非常幸運的創業者,在後面兩年時間抓住競爭對手放鬆的機會,最後做到合併,”楊浩湧這樣說。

  如何建立創業勢能

  作為一名不斷遇到挫折但始終很幸運的創業者,楊浩湧對於“企業如何獲得勢能”有著自己深刻體會,他把這種經驗還應用在了瓜子二手車上。去年11月,當瓜子二手車正式完成分拆後,天使輪資金歸位後,楊浩湧便馬不停蹄開始了A輪融資。儘管遭遇資本寒冬,瓜子二手車的A輪融資還是在2016年3月底正式敲定,趕集的“老資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2.05億美金,其手筆大方可見。

  “不管是資本寒冬還是資本火熱,企業不斷拿錢就是一建特別有效建立勢能的事情,有機會的話,企業要不斷拿大錢、不停拿錢,這樣才能給團隊信心、給對手壓力、給資本市場訊號。此外,只有通過建立品牌勢能,企業才能佔領使用者心智、第一提及、媒體認可和品牌影響力。“

  另外,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尤其是A輪之前的公司,他們一般很難請到大牛員工,這時候就要動用資本的能力,資本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人、技術、市場等問題,把企業帶到下個接單。楊浩湧說,“不要在融資估值上太糾結 ,拿到一個知名機構的錢,拿到比上一輪融資高四五倍的錢,用這個錢解決你當下解決不了的事情。”

  商業模式粗暴且有力

  瓜子二手車成立盡半年時間,卻成為國內專做C2C***個人對個人***模式的二手車交易企業。楊浩湧在迴應模式之爭時,表示,“我們只想做最簡單、有效的商業模式。”在楊浩湧看來,個人對個人的買賣二手車能為雙方帶來價格上的實惠和交易週期的效率提升。

  在瓜子平臺上,傳統2到3個月的交易週期被大大壓縮了,平均一週時間就可以完成交易撮合。而在價格方面,由於跳過了大量中間環節、黃牛、經銷商,賣方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最多幅度達20%,而買方則更加實惠。

  楊浩湧一直在強調,介於雙方消費者之間的瓜子二手車並不是“大B”。“我們不背庫存、不收差價。”理解瓜子在做的事情正如理解Uber、Airbnb一樣,它本身並不買車和賣車,它只做資訊撮合,只做車輛檢測和定價。

  外界一直有報道,瓜子並非純粹的C2C平臺,而是有C2B的交易內容。對此,楊浩湧說,“我們從未迴避過C2B的存在,只不過那是非常少的份額,大概只佔據1成左右。”創業邦瞭解到,在瓜子二手車上交易的車源必須在6年以內,所有部分超出規格的車源也想在瓜子平臺上賣,怎麼辦?瓜子的解決方法是幫他們導流到B端車商手裡。因此來說,瓜子二手車應該算是一個幫C端使用者賣車的幫賣平臺。

  2016年年初,瓜子二手車提出的目標是:

  1.年底覆蓋100個城市,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員工人數達8000人;

  2.為使用者提供超過20億元汽車消費貸款,打造瓜子汽車金融品牌;

  3.打通二手車交易後服務鏈條;

  半年將要過去,楊浩湧信心滿滿地向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迴應,今年一定可以落實這個目標。在制定企業戰略時,他總是很在意節奏,嘗試把年度計劃分拆成季度計劃。他說,“創業需要節奏,緊湊而有力。”他一直關注企業的BMI之時,即衡量企業運營地是否健康的標準,其中包括企業使用者成本、次留存、周留存、月留存,使用者貢獻價值等等。

  “把這些東西算好了以後需要把這個拳頭非常快的打出去,而且非常有力的打出去,在BMI指數做好前做任何推廣都是非常傷害公司的。“

  孫子兵法說,“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就是說發動的攻擊一定要短促有力,不管是市場營銷還是打攻堅戰,一定要短促有力。這是楊浩湧的座右銘。

  二

  35釐米長大饅頭賣1元,8年不漲價,每年賣2000萬元

  只賣1元,8年從不漲價,在一塊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價飛漲的今天,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殺出重圍並且持續盈利?圍繞一個饅頭,完成商業生態,升級商業模式,這樣的產品你可能學不會!

  饅頭的營銷學

  在重慶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廁所,沒有收銀員的小貨攤,以及1元錢的美心饅頭。

  黃昕是洋人街美心饅頭的負責人,在她眼中,饅頭有一種樸實的情結。

  個頭飽滿的美心饅頭,長得像擀麵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饅頭”,每一個有35釐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饅頭的4倍。在遊人如織的洋人街,總會看見排著的長長隊伍,提著一大包饅頭的人們。“跟重慶小面、陳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樣,美心饅頭也成為重慶的美食名片。”在黃昕看來,看見自己的饅頭如此受歡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饅頭”

  如今的美心饅頭還是小小的網紅,有一幫簇擁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幾乎一半的結果會提到它。和饅頭來一張合影,比一比誰的臉小,或者分食饅頭秀恩愛,層出不窮的新鮮玩法,讓普普通通的饅頭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饅頭的名聲,漸漸地在當地家喻戶曉,洋人街的人氣也因此越來越大,“打的去洋人街買饅頭”成為一時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種煩惱,黃昕描述到:“一天賣兩噸麵粉,節假日還要翻倍,有時更是要24小時加工。”

  一個饅頭成就了整個洋人街,但背後的過程卻是艱辛的。

  早在2006年,彼時的洋人街剛剛開業,交通還很不方便,遊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務完全跟不上,甚至連最基本的餐飲都無法提供。

  “解決這個問題,並打響市場,需要一款拳頭產品來引導”。黃昕說,“大眾都能接受的饅頭成了第一選擇。”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為了做饅頭而做饅頭。於是從2008年開始,洋人街就著力打造“1元錢經濟”,豆花、餈粑、麵包和礦泉水等1元食品可謂五花八門,這些低價美食吸引了大量遊客,每天銷量超過8萬件。

  可饅頭畢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場本身不大,“前期經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是黃昕經手以來,最難忘的一段時間。“最初美心饅頭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經濟,平時人不多。”為了開啟銷路,引導顧客去洋人街消費,黃昕和團隊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時間,他們幾乎跑遍了市區每個人多的地方,每天開車派人做地推宣傳,直到天黑連路燈都關了,才收攤回家。堅持了半年,基本打開了銷路,人們知道重慶有個洋人街,洋人街有個美心饅頭。

  美心饅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品牌,成為一種即食又便於攜帶的旅遊小商品,風靡於洋人街的街頭巷尾。

  “1元饅頭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線的引導者,更是洋人街的縮影。”黃昕回答。

  饅頭的經濟學

  依靠“1元策略”,美心饅頭的銷量很好,但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卻浮出水面。

  隨著原材料漲價,饅頭的成本不斷增加,1元的饅頭很快出現虧損。“2008年50元一袋麵粉,一個饅頭還能盈利幾角錢,現在漲到100元一袋,饅頭的成本也達到1.5元。”擺在黃昕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要麼饅頭漲價,要麼分量減少。

  為了此事,美心集團董事長夏明憲專門組織開了一場會議,他甚至拍著桌子說道:“美心饅頭打死也不漲價,不減量!”

  同時,外界也不斷髮出質疑聲。“打死不漲價的饅頭到底能夠撐多久?”“發生通貨膨脹,老闆能頂得住嗎?”

  面對內部和外部的壓力,黃昕意識到,沒有商業化的邏輯,饅頭根本不能持續地走下去。“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沒有一個辦法,既不用漲價減量,又能持續發展?黃昕慢慢發現,美心饅頭其實帶來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卻沒有好好利用。“把顧客、饅頭和其他食品捆綁在一起,通過饅頭帶來顧客,然後從其他食品上盈利。”黃昕說道,“雖然饅頭賣一個虧一個,但是圍繞饅頭的衍生產品利潤填補了一元饅頭的虧損。”由於銷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進貨價格比市場低,再加上美心饅頭周邊,有了酸辣粉、香辣豆乾以及各種伴飲的攤位,已經形成一個食品生態。在粉絲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招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方法,不僅讓饅頭生存下去,反而賺到更多的錢。

  現在黃昕不擔心饅頭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饅頭賣斷貨最讓她頭疼。“美心1元饅頭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錢饅頭斷貨了,只賣兩元錢的麵包,顧客會懷疑1元饅頭只是噱頭,我們是欺騙顧客。”

  饅頭賣得好,市場上也紛紛出現山寨品。有商家模仿美心饅頭,外形上如出一轍,價格上也打出“只賣1元”,但是根本上沒有洋人街美心饅頭的生態模式,單一的產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續的虧損,只好把分量減小一點。“減少了分量就明顯不是美心饅頭,還不如去洋人街賣。”銷量小了,產品積壓,造成口感很不新鮮,最後這些“山寨店”基本都關門了。

  在在重慶涪陵區藺市鎮美心紅酒小鎮,美心集團也照搬洋人街的模式,在當地開發了美心饅頭,因為比市場價格低,這裡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人專門來批發美心饅頭,然後把一個美心饅頭切成幾個,再轉手以1元一個的價格賣出去。”這種倒賣的生意,讓美心饅頭的團隊也很無奈,“這沒有違反遊戲規則,的確也是美心的饅頭,打假怎麼打。”美心饅頭成了當地的饅頭工廠,也成了一條美食風景線。

  沒有組合拳的產品和規模化的生態,美心饅頭的特殊商業模式很難複製,這已經形成洋人街獨有的饅頭經濟現象。

  饅頭的工匠學

  最早的時候,美心饅頭的生產線只有一條,還是在一個破舊的茅草房,由於供不應求,現在已經增加至三條生產線。站在重新裝潢的店面外,通過透明的櫥窗玻璃,可以看見整個饅頭的加工過程。

  從一把麵粉到最後的成品,為了做好一個饅頭,八年如一日,對於這份工作,黃昕和她的團隊從未間斷,也從不埋怨。

  因為熱愛,所以追求。經過不停地改良,美心饅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學。“同家裡面的手工饅頭相比,我們的講究更多,比如和麵精度就必須達到規定程度才行。”原材料和輔料都是標準化機器生產,而這整套機器也是通過美心饅頭的實際情況組裝改良的。

  在不同的季節,因為溫度和溼度的變化,麵粉在醒發的時候也會有差異。“有一次,供應商的麵粉用手工做出來沒有問題,但是用機器做出來,開啟蒸爐的時候,本來看起很飽滿的饅頭瞬間就縮緊了。”對於這種不合格的產品,黃昕表示不會二次加工再賣給顧客。“洋人街有魚塘,這種產品會做成餵魚的飼料,饅頭做不好是技術問題,缺斤少兩是人品問題。”

  因為饅頭的特殊性,保質期不會很長,追求新鮮度的美心饅頭,更不會委曲求全的新增防腐劑,甚至做成半成品,物流運輸半徑和範圍的縮小,讓它的電商化之路根本走不通。

  現在,圍繞美心饅頭的洋人街食品線,員工已經超過一百人。“新員工需要組織專門的饅頭培訓,老員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還派人去北上廣和日本學習先進的食品機械和管理。”既是為了一個饅頭,也是為了一份工匠精神。

  “有時候你會看見開豪車來購買的人,也會看見很多社會底層只為填飽肚子的人,美心饅頭在他們面前沒有貧富之分。”這種善的商業邏輯和價值,也成就了一項民生工程。

  在進駐洋人街之前,美心饅頭在海峽路有過一個老店。提起這件往事,黃昕至今還很感慨:“經常可以看見一對做環衛工作的老夫妻,當時我們有兩塊錢免費劵的活動,你可以看見他們每天都來排隊領受,一個饅頭加一杯玉米羹,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美心饅頭除了對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之外,對於抑制洋人街的物價也有很大的作用。洋人街裡面也有其他外來的經營戶,但是都是捆綁在洋人街做生意,美心饅頭起到了平抑價格的作用,欺客宰客,漫天要價,這種現象在洋人街幾乎很少發生。“老百姓一提到洋人街,都是豎起大拇指。”

  因為僱傭收銀員的成本高,在每個美心饅頭的售賣點,都安放得有一個一米多高的投幣箱,顧客自己投幣,因為零錢太多,每天還要安排人來數錢。“今年過年期間,6天賣了100萬元,七十多袋裝零錢的編織袋,堆了半間屋。”

  2015年,美心饅頭的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相比掙錢,更大的價值是帶來了海量的人流量,把洋人街打造成了重慶著名景區。黃昕已經記不起來自己賣了多少饅頭,摸了摸頭笑著說:“1億個肯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