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事例
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農村青年創業的事例,學習他們的方法,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培育雜交構樹代替糧食喂牲畜節約糧食
核心提示
“我們知道,野生食草動物能吃樹葉,可如今飼養的牲畜卻吃糧食,如果牲畜也吃樹葉,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糧食。”初次見面孫哲說,他的創業專案就是要讓構樹代替糧食,成為牲畜的主要飼料。一個月前,孫哲和他的創業團隊帶著“雜交構樹”專案落戶城陽招商.LAVIE公社。
初創:
環保種植袋贏得市場
“我父親經商,主要從事對日貿易。”孫哲說,受父親的影響,大學選擇的是日語專業。畢業前,父親的生意遇到一些挫折,那時對日貿易不是很景氣。“當初學習日語,也是考慮以後子承父業,所以擇業時有些迷茫。”孫哲說,眼看要離開大學,父親給他指出三條出路,到企業上班,穩定;自己創業,有風險;出國深造,需要時間。最終,他選擇了自己創業。
第一個創業專案是高分子材料,與所學的專業毫不相干。孫哲說,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案也是有些偶然。老家德州有一家大型高分子材料生產廠家,而負責人正好是父親的發小,一次聊天中對方提起,何不在青島開一家貿易公司,經營高分子材料?於是,他和幾個大學同學一起開始了首次創業。
最初生產的產品主要有高速公路、鐵路、垃圾填埋等用的防滲膜。“你們能不能把材料做成種植袋,說白了就是一種盆栽植物用的花盆。”期間,一家荷蘭的客戶提醒說。當時,國內的植物多種植在大田裡,是一種粗放式管理,如澆水、施肥都會造成極大浪費,而且還耗費人工。而在國外,由於人工成本較高,容器種植已流行四五十年,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向容器內定向澆水、施肥,最主要是節省人力。
“製作種植袋並不難,難的是要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孫哲舉例說,從種子到一棵小樹,需要經歷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要根據植株的大小更換不同規格的容器。而國外講究環保,用完的容器不能造成二次汙染,這就要求使用期內容器必須自行降解掉。自行降解還有一個好處,不需要更換容器,這樣也可以保證植物不傷根。目前,公司生產的種植袋已遠銷眾多歐美國家。
轉折:
選擇構樹作為創業載體
2013年,孫哲的公司承接了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防滲工程。“以往經營的都是對外貿易,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國內團隊。”孫哲說,可工程結束後,國內團隊一下子變得無事可做。這時他又開始思索,既然種植袋在國外很流行,為何不將這一業務引入國內?想起來簡單,可實際推廣卻困難重重。使用種植袋需要前期投入,受觀念的影響,在國內的實用率很低。經過調研發現,國內使用者只有一小部分使用黑色塑料袋,好處是價格便宜,但塑料袋不可降解,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我個人覺得,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環保種植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孫哲說,但做生意不能坐等市場。隨著種植袋業務的不斷擴大,與苗木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一個想法在他的腦中閃現: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盆栽植物作為載體,在推廣的同時,又順帶將種植袋推廣出去,這樣也可以實現新老業務的有效銜接。
這期間他接觸到中科院的“雜交構樹”專案,而且今年2月份,國務院將此專案列為十大精準扶貧專案之一,檔案一出,孫哲感覺機會來了。一個月前,他和團隊帶著專案正式落戶城陽招商.LAVIE公社孵化器,在這裡,團隊擁有150平米免費的辦公空間,而且有了更多與投資商和客戶接觸的機會。
創新:
以樹代糧可節約糧食
“這就是雜交構樹樹苗。”在辦公室裡,孫哲拿出一盆用種植袋種植的小樹苗。他告訴記者,構樹野生樹種在全世界都有廣泛分佈,生命力非常強,葉子中蛋白質含量高。從古到今,構樹的葉子常用來餵養牲畜,摘下葉片,就會滲出奶白色的液體,所以在我國南方俗稱“奶樹”。問題是,野生的構樹葉片上通體有毛,這就極大影響了牲畜吃起來的口感,因此現實生活中,養殖戶還是習慣用糧食作為主要飼料。
構樹有花有果,用種子種植,該專案用中國的構樹和日本的光葉楮雜交,雜交後的植物要麼無花無果,要麼有花無實,但葉片更加光滑,蛋白質含量也提高一倍,是玉米中蛋白質含量的三倍。目前的栽培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細胞組織培養,但成本較高;一種是通過技術讓枝條生根,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
說起發展前景孫哲說,構樹抗病性強,生長過程不需要噴灑農藥,牲畜吃了後沒有農殘。此外,目前我國每年都有大批糧食進口,進口的糧食中絕大部分用來餵養牲畜,以樹代糧可節約大量糧食。而且,構樹適合在鹽鹼地、貧瘠的土地上生長,而這些地方都不適合種植糧食。隨著雜交構樹的大面積推廣,未來有望代替糧食成為牲畜的主要飼料。
展望:
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
“專案還處在種子期,主要是從事苗木的培育。”孫哲說,目前團隊已在萊西、泰安、東營、濰坊等4地建立苗木培育基地,總種植面積達千餘畝。根據規劃,到明年將生產構樹苗木一千萬株。
說起未來孫哲說,團隊的目標是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現在,雜交構樹還沒有被客戶所熟悉,強行推廣難度較大。鑑於此,下一步除了培育、銷售樹苗外,還將推出後續服務,如派出技術人員,幫助種植戶進行田間管理。
另外,以往的構樹餵養,多數只使用樹葉,而雜交構樹是全株收割,就像割韭菜一樣,將枝葉一起粉碎後,再經過發酵處理,最終做成牲畜飼料。這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今後團隊還將提供收割、發酵等全程服務。
二
張冬梅:大山深處養泥鰍年入百萬
若不是回鄉看到老家變化不大,她也許不會選擇農村創業。她說,或許一家人還繼續留在外地,一家四口還繼續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創業期間,為了流轉土地,她獨自一人上成都,下重慶,奔赴雲南昭通,輾轉貴州畢節,行程數千公里,簽下了19份土地流轉合同。
目前,她養殖的泥鰍已經銷售了60多萬元,預計全年銷售額可達120萬餘元。122畝的泥鰍養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經營。她就是在南溪區仙臨鎮鑫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冬梅。
回鄉創業
張冬梅今年29歲,是南溪區仙臨鎮合眾村七組人,早年家貧,4歲那年,父母迫於生計舉家外遷,成為打工一族。特別是她大學的時光,一家四口長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團聚的她,卻因為現實而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有限,張冬梅上大學後一直都在做兼職。手機促銷、發傳單、餐館服務員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掙到錢的兼職,張冬梅都願意去嘗試。從大二開始,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再也沒有問過家裡要一分錢。張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為家裡省6000多元。
2010年,張冬梅從山東經濟學院畢業後,在當地做了一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資幾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慶做財務管理,與此同時,她的父母正輾轉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創業的張冬梅開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轉折出現在2013年,張冬梅一家回鄉省親。難得團聚的一家人有說不完的話,回到合眾村時,看到家鄉的樣貌和20多年前沒有太大的區別,張冬梅的心裡萌發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她把這個事情和父親一提,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在家鄉大幹一場。
“爸爸懂得泥鰍的養殖,我們這裡山清水秀,還比較適合養殖。”張冬梅說,泥鰍的養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魚出水需要3—5個月,2000—3000斤/畝,每畝的收益在2.4—3.6萬元之間,一年可以收兩次,收入在4.8萬元到7.2萬元之間。市場前景也比較看好,說幹就幹,父女兩人當即決定回原單位辦理離職手續,回鄉創業。
百畝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張冬梅和父親張修定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家鄉,父女共同出資80萬元開始創業路程。當時,父女遇到的一個難題便是土地流轉,由於當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較多,再加上對土地流轉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資金、技術到位,而場地未落實的尷尬境地。
就在這時,張冬梅接到幾個電話,告知她可到對方所在地進行泥鰍養殖,可流轉300—500畝土地,每年每畝的單價只需要80元,租賃時間由張冬梅定。甚至還有免費出場地,讓張冬梅一家技術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對“誘惑”,張冬梅並未動搖回鄉創業的決心。既然有村民不願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對方談合作。當年,張冬梅開始蒐集外出打工人員的地址、電話等資訊,隻身一人前往成都、重慶、雲南昭通、貴州畢節等地,說服他們簽訂土地流轉合作協議。她一個個地找,一遍遍地查,歷時26天,行程數千公里,終於簽下了19份土地租賃意向協議,共租賃土地122畝,每畝585元。
土地問題解決了,張冬梅便和父親開始著手養殖場的修建,從平場到挖坑等基礎活路,張冬梅都親力親為。養殖場辦起後,父女進行了分工,張修定負責技術管理,張冬梅負責養殖場運營。
“如果按照新疆當地給我們的土地租金計算,我們可以節約100多萬元的成本。”說起為何堅持留在家鄉創業,張冬梅說,他父親當年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一來是想“羔羊跪乳”來報答鄉親的恩情,二來是想通過養殖帶動家鄉人民致富。
年入百萬
由於張修定掌握著一套熟練的泥鰍育苗、出苗、養殖技術,加上張冬梅一直在努力學習經營,鑫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辦起後,生意還不錯。截止目前,她家銷售水花、存苗、成魚的營業額已有60萬元。
目前,該合作社主要從事泥鰍苗孵化、商品泥鰍養殖工作。在技術上,張冬梅一家還突破了傳統“靜水自然交配”孵化模式,將泥鰍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們自助研發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術正在申報發明專利。”張冬梅說,這個技術的創新,使泥鰍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們生產水花的能力在1000萬尾/次、寸苗100萬尾/次,成魚年出水6—8萬噸,年收入可達到120萬元左右。”張冬梅說,按照目前養殖場的能力,在正常情況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萬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資***,一年的純利潤在90萬元左右。如此一來,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開始掙純利。
張冬梅算了一筆賬,稻田和泥鰍種養配套,一畝可以產成魚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計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萬元。目前,已有20多戶農戶已經和她達成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準備進行泥鰍飼養。
另外,張冬梅還準備新流轉200畝土地,配套種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農家樂等,準備發展觀光農業和體驗農莊,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 農村青年創業致富事例
- 春天的速度閱讀題及答案
- 能中大獎的手相特點有哪些
- 去醫院面試的自我介紹
- 教務員工作總結範文3篇
- 電腦怎麼當作路由器使用
- 學生慶祝教師節的演講稿
- 南北方立冬養生吃什麼
- 外接儲存卡不能在手機識別怎麼解決
- 中學生名人名言摘抄
- 適合當天秤座女生閨蜜的星座有哪些
- 開車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有哪些
- 酒吧創業準備計劃書模板
- 五行中屬火的字取什麼名字
- 營養減肥晚餐食譜
- 關於拼搏與成功的勵志名言警句
- 一個女子旁邊有很多花打一成語的答案
- 高考英語複習有哪些注意事項
- 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 現代小說經典語錄精選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