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包子的做法

  鴨肉包子,在早餐中非常受歡迎,好吃而且不膩。不過鴨肉包子怎麼做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希望你喜歡。

  一

  材料:

  鴨肉,蔥,姜,蒜,麵粉,食鹽,雞精,粉絲,耗油,芝麻油

  做法:

  1.首先鴨肉剁碎。鍋加熱放油,下鴨肉炒散,放入姜和大蔥碎繼續炒,炒出香味後放入切碎的各種蔬菜,拌勻成餡。

  2.然後把麵粉加酵母和成麵糰,發成兩倍大。

  3.再取案板,將發好的面揉勻,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擀成中間厚兩邊薄的圓形面片,將餡料放入,捏成帶摺子的包子。

  4.捏成形的包子放案板上繼續餳上二十分鐘後蒸鍋加水,放入包子,水開後蒸十五分鐘,關火後三分鐘再開啟鍋蓋,取出包子即可。

  二

  材料:

  鴨脯肉,幹豆腐皮,香茹,冬筍肉,白菜,精鹽、味精、料酒、白糖、植物油、椒鹽、醬油、番茄沙司、澱粉。

  做法:

  1、 首先將豆腐皮用涼水浸軟;鴨脯肉洗淨斬成茸,香菇用水浸發洗淨切細丁,冬筍肉洗淨切細丁,白菜洗淨切細未。

  2、 然後將肉茸、白菜、香菇、竹筍等放碗中,加精鹽、白搪、味精、料酒攪拌均勻。

  3、 將豆腐皮按實際需要切成方塊,放餡後包裹,塗以蛋清、澱粉拌勻成糊待用。

  4、 炒鍋上火,放油燒至五成熱下鴨包,炸略呈黃色即撈出。

  5、 待涼再人油鍋復炸,待鴨包呈金黃色,撈出瀝油裝盤即可食用。

  鴨肉包子的營養價值

  秋冬季進補已成民間習俗,中醫認為秋冬是進補強身的大好季節。寒氣咄咄逼來,從冬至起九,正是一年中陰氣極盛,陽氣始生的關鍵點。因此,這時進補,萌育元氣,有助於自身陽氣的生髮。

  對一般正常人而言“藥補不如食補”。在吃多了大魚大肉的大餐後,鴨肉包子這經濟實惠美味營養的精緻小吃開始在百姓中大行其道。為秋冬季節的餐桌多了一道方便進補的食品。

  由於冬季自然界陽衰陰盛,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應選用熱量高蛋白多的食物。鴨肉包子營養價值很高,因為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可食部分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另一部分是間質蛋白,其中含有溶於水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此外還有少量的明膠,其餘為非蛋白氮。

  人們都知道,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鮮美。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味道鮮美。老鴨肉的含氮浸出物較幼鴨肉多,野鴨內含氮浸出物更多,因此,老鴨的湯比幼鴨鮮美,野鴨滋味更比老鴨好。此外,烹調時,加入少量鹽,能有效地熔出含氮浸出物,會獲得更鮮美的肉湯。

  此外,冬季進補首先要補氣,這也是人們在藥補中為什麼經常要食用人蔘的道理。中醫學認為常食用鴨肉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潤肺有補血益氣的功效。

  另外,鴨肉富含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營養素,鴨肉中的脂肪近似橄攬油,有降低膽固醇、防治妊高症作用,有益於心臟健康。現代營養學家更將鴨肉推崇為肉類食品中的綠色保健食品。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了一份經過三年時間研究得出的最佳食品榜,其中最佳肉食類鴨、鵝肉名列第一。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