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當今的中國企業文化存在著普遍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當今企業文化的發展問題。

  

  1 注重企業文化的形式,忽略企業文化的內涵

  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根據企業文化權威愛得加。沙因所劃分的層次,位於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設,其次是價值層面,再次是行為規範和行為方式層面,位於最表層的才是企業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包括各種符號、英雄、活動等。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活動和企業CI形象設計都是企業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衝突的一系列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其中滲透著創業者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難以持續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2 將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精神,使企業文化脫離企業管理有些企業家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精神或企業的聖經,而與企業管理沒有多大關係。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學者曾經指出,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這種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企業組織和事業性組織都屬於實體性組織,它們不同於教會的信念共同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於企業管理的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並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的,並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的,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

  3 將企業文化視為傳統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直接運用這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用文化來管理企業,如有些企業家認為應該用儒家學說來管理企業,還有些企業家認為應該用老子學說來管理企業。這些學說作為中國文化的思想代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和企業經營理念,應該說是具有中國特色,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用傳統文化來把握當代人的心理,來把握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來調整對中國員工的工作激勵,這需要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找準其中許多具體的聯絡。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對家庭的歸屬、對權力的依賴,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為本、知人善用等,將這些文化因素和傳統思想應用於企業管理,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諧共存的文化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對人性的超越,實現人與社會的共存,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應該說突出了中國特色。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中充滿了哲理與思辯,可謂左右逢源,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實踐中時,需要將其操作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和經營理念。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許多不利於企業創新和企業發展的因素,如知足長樂、槍打出頭鳥等,這些都是抑制企業創新的隱型殺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國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許多企業家長期依賴於由人情交往所編織的社會關係網即社會資本,而不把重點放在企業創新上,認為這樣也能賺到錢,這樣下去會逐漸形成對關係的依賴,而削弱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這種現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會的原因,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社會資本伸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加入世貿後,市場競爭的遊戲規則越來越規範,那些津津樂道於依賴社會資本的企業被打垮、被擊敗就在所難免。所以要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不能簡單而為之。企業文化不是對社會文化的玩賞,而是用文化的氛圍和文化價值去管理企業,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

  4 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

  企業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該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不是標準統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標語。綜觀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方方面面都大體相似,但是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成分不同,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策略和處理內部衝突的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

  當今企業文化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首先,要 加強企業文化研究

  從國外企業文化現象的發現到企業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發展來看,他們走的是一條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對企業文化的概念和結構進行探討之後,便馬上轉入對企業文化產生作用的內在機制,以及企業文化與企業領導、組織氣氛、人力資源、企業環境、企業策略等企業管理過程的關係的研究,進而對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的關係進行量化的追蹤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業文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用於企業文化測量、診斷和評估的模型,進而開發出一系列量表,對企業文化進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二十一世紀中國企業文化的研究應該堅持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側重於以下三個方面:一,在中國文化背景下, 探討中國企業文化的基礎理論,研究企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文化的關係、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企業環境、企業發展和企業創新的關係等,提出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理論;二,加強企業文化的應用研究 , 關於企業文化的測量、診斷、評估和諮詢的實證研究,在此過程中,推動企業文化實踐的發展;三, 加強企業文化的追蹤研究,企業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變化而作出及時的調整和改變,才能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對企業文化進行追蹤研究的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要正確處理好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文化變遷的縮影,又通過其新技術、新產品所倡導的理念引導市場潮流、引領社會時尚,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觀念,從而為社會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豐富社會文化的內涵。社會文化對企業文化產生影響的途徑之一是通過企業家這個載體,將其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於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運用於企業發展和企業管理過程中,形成獨特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準則、行為規範、企業內部的文化氛圍和企業產品的文化品味。這是社會文化滲透於市場經濟運作過程的一種重要形式。一種開放的、適應性強、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很明顯是多數成功企業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源泉和基礎,而這樣的企業文化來源於企業家對社會發展方向的把握,來源於企業家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對當代社會文化變遷過程的深刻理解,來源於企業家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觀念和素質。沒有這些對社會生活的深厚積累,要塑造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並把握其發展是比較困難的。社會文化對企業文化發展產生影響的另一個途徑是對市場和社會環境的滲透。不同的社會文化會影響人們對市場的價值選擇和對市場的適應性,社會文化的變化也會引起人們在價值選擇和對市場的適應性方面的變化,影響人們對產品的認同程度和心理需求。例如,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城鎮居民的消費觀念由原來的注重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轉變為在嚴格對待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產品的品牌、售後服務、環保效能和更新換代的前景,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因此,企業在塑造自己企業文化、確定企業經營理念時,一定要把握社會文化變化的趨勢,在產品的目標定位、企業的經營策略、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方向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使產品、經營和社會文化之間產生協調與相容,在此基礎上,企業為社會提供的就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且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