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反家暴立法意義

  我國首部反家暴立法正式施行了,隨著家庭暴力範圍的擴大,其保護物件也在逐漸擴充套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國務院7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草案***》。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會審議。

  根據中國婦聯抽樣調查,家庭暴力現象在我國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它不僅發生在夫妻之間,還多發於父母與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與年邁父母之間。據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婦女已高達30%,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每年有近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這一背景下,將家庭暴力納入有效的法律干預之下,刻不容緩。

  在當前,我國法規對家庭暴力的干預仍零散的分佈在不同的法律體系中,執行力嚴重不足,缺乏綜合性的專業立法,已難以跟上反家暴的現實需要。雖然從2000年至今,全國28個省***區***市都相繼出臺了反家暴專門法規或政策,但由於都屬於地方層級的法律法規,在權威性和層級上都有待提升。因此,制定一部全國性的反對家庭暴力法殊為必要。

  家庭暴力的發生有著多種原因,這意味著法律對於家庭暴力的干預也必須多樣化,形成合力,多機構合作的干預模式,是國際國內通行的一些做法,也是由家庭暴力的特點和受害人的需求決定的。此次立法草案對此作出了迴應,其中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和學校、醫療機構等各方職責,並設立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應該說是充分因應了當下反家庭暴力的現實需要,增強了立法的現實針對性。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庭暴力在我們社會更多隻被視為只是家庭內部的問題,被道德化看待,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社會對於家庭暴力進行干預的程序。但無論從現實還是從各國的立法實踐來看,遏制家庭暴力都需要且大多已被納入法律程式。換言之,在看待家庭暴力的問題上,我們迫切需要從觀念上予以重新審視。可以預期,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將大大提升整個社會對於家庭暴力行為的正確認識。

  草案按照預防為主、教育與懲處相結合原則,規定根據情節輕重對加害人出具告誡書、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等,明確了政府、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和學校、醫療機構等各方職責,並設立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切實保障家庭成員特別是婦女兒童權益。

  在一個文明和法治社會,家庭暴力不僅是對家庭秩序的破壞,對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的威脅,更是對社會文明和法治底線的突破。反家庭暴力法若最終獲得立法通過,這對於我國反對家庭暴力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促進反家暴立法的必要性

  一、當前家庭暴力的現狀

  有資料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存在著家庭暴力行為。除了毆打等暴力行為外,危害性更大的是精神暴力,即冷暴力。家庭暴力已成為影響和破壞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已經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

  各地都在想方設法制止家暴行為,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雲南省婦聯聯合相關部門設立了首個隱蔽型的反家暴庇護站。考慮到對家暴受害人的保護,避免施暴者來找受害人,這個庇護站將絕對不會對外公開地點。然而,這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策,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由於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撐,缺乏足夠的司法干預,缺乏行之有效的社會救濟渠道,受虐者得到的支援十分有限,根本就不能制止家庭暴力。有些受虐者報警或者是尋求婦聯幫助以後,反而會招來更大的家庭暴力,導致那些受虐者對生活無望,甚至選擇自殺。還有一些受虐者因自衛而殺人,這是在家庭暴力惡性迴圈中不可避免的惡果。由此可見,沒有專門的法律做保障,想要杜絕家暴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家暴問題專門立法。欣聞全國人大會已明確將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列入了立法工作計劃,期待早日出臺。鑑於在現行法律中,司法界定的家庭暴力只包括軀體暴力和精神暴力,並不包括性暴力。筆者建議將禁止婚姻中的性暴力納入《反家庭暴力法》中,這一點非常重要。受到***待的婦女有很多,她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制定一部包括預防、制止、救助、教育與矯治措施在內的反家庭暴力專門法律,既可以完善國家社會領域的立法,為相關部門有效開展工作提供法律依據,而且有利於預防和打擊暴力行為,為受害人權益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國婦聯組織的第三期中國婦女地位調查資料顯示,在婚姻生活中遭受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佔24.7%。制定反家暴法,可以引導家庭成員正確處理家庭問題,從源頭上杜絕家暴案件的發生。同時能夠促使職能部門及時發現並制止家庭暴力,有效震懾違法行為,有助於家庭穩定、社會和諧。制定反家庭暴力法,還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歷史經驗表明,社會的道德理念需要通過法律加以強化,法律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化為人們的品質和道德。制定反家暴法,規範人們的家庭行為,在全社會倡導兒童優先、男女平等、敬老扶弱的價值理念,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塑造健康文明的家庭文化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必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添源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