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舊時光裡的記憶
在我家書房的陳列櫃裡,收藏著一些很有懷舊氣息的搪瓷器皿:繪著山楂樹、牡丹花或者鯉魚的搪瓷盆;雪白的搪瓷缸、搪瓷碗,寫著“勞動最光榮”這幾個紅色的大字;還有一隻看起來極不起眼的搪瓷杯,杯身上印有“雷鋒”同志的人像,還有“我們都是好孩子”的字樣,杯子可以用“破舊不堪”四個字來形容,杯蓋上還有一圈淺淺的紅。
這一隻搪瓷杯,陪伴著父親走過長長的人生之路,是父親那段滄桑歲月的印證。用了這麼多年,直到那年父親駕鶴西去,還一直像寶貝一樣地收藏著。
年少時,我一直不明白父親為什麼放著新的杯子不用,卻把這麼個破舊的搪瓷杯當成寶貝。記得父親常說,那個年代,能留下來的東西已經太少了,這杯子,就像一個老朋友,看到他,就會感到很親切。
我的父親,在很多很多年前便離我們而去了。父親去世後,這些搪瓷杯,原本都被母親收在一隻紙盒子裡。記得那年,母親再嫁,一日下午,母親在家中整理舊物,正準備就把這些搪瓷器皿賣給小區裡收垃圾的,正巧被放學回家的我看到,並從收垃圾的人手中奪了下來……我哭著喊著,把父親的“寶貝”們緊緊地抱在懷中,用一雙哭紅了的眼睛狠狠地盯著母親,大聲地問著母親為什麼要賣掉它們。
母親被我的樣子嚇壞了,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趕緊支走了收垃圾的,然後撫摸著我的頭髮說:“孩子,你爸都走了好幾年了,現在,我們要搬家了,這屋,可能也會賣掉,這些東西留著有什麼用啊!”
“不,這屋是我爸留給我們的,不能賣;這些都是爸爸最心愛的東西,我們不能扔,我要留著,誰都不許扔。”母親最瞭解我的倔脾氣,只說了一句:“你要留就留著吧,隨你。”就回臥室了,留下我一個人站在客廳裡,歇斯底里地叫著天上的父親……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我怕母親再次扔掉它們,就把它們帶在身邊,藏在學校寢室裡的櫃子裡。
再後來,我結婚了就把它們帶到了自己的家。
剛拿回家時,不知道該把它們安置在哪裡,深怕塵世的塵埃侵蝕了它們,也很擔心自己照顧不好父親的這些“寶貝”。於是,就從傢俱店裡買了一隻原木的大箱子,把它們存放在裡面,隔月便會拿出來,用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特別在黃梅雨季,會把箱子開啟,讓它們“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
沒過多久,愛人為它們重新找了一個“家”,那是一件落地的玻璃陳列櫃,木頭材質的框,櫃子一共有五層,用玻璃一層層地隔開,那是一個十分“舒適”的家,非常適合它們在裡面“安居”。每當我問起,愛人總是笑著不肯說,他說是找人根據“寶貝”們的尺寸定製的。
此後的很多個清晨與黃昏,我總喜歡站在父親的陳列櫃前駐足,一邊欣賞父親珍藏的這些“搪瓷寶貝”,一邊想念著親愛的父親,感受著父親對這些舊物的眷戀,深深地體會著屬於那個年代的幸福與感動。
父親在世時,我和妹妹總喜歡纏著父親給我們講故事,講爺爺奶奶的故事,講他年輕時當兵的故事。
父親的老家在浙江農村,青年時代最多的記憶還留存在這久遠的記憶裡。
記得父親說,那時候,家裡人口多,分到了一些田地。奶奶常用搪瓷缸涼上一大杯開水,讓出工回來的兒子們喝上幾口,清清涼涼的,裡面有母愛的滋味。奶奶喜歡用搪瓷碗盛飯菜,用繪著花朵的搪瓷盆裝西瓜,然後蓋上一塊乾淨的花手巾,邁著快步到田埂上給勞作的爺爺和兒子們送飯。至於那些大大小小的搪瓷杯,奶奶用用它盛雜貨店裡的香油,米酒,現磨的豆腐,自家做的酒釀,燒餅攤的油條,餛飩等美食。
記得小時候,到了暑假,父親總喜歡帶著我和妹妹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奶奶家裡有很多這樣的搪瓷器皿,早上醒來,我就會看到裝在搪瓷碗裡的豆漿,大餅油條,還有奶奶熬的桂花綠豆湯,滿滿的一大缸,好看的顏色,加上那一陣陣的桂花香味,把我們小肚子裡的饞蟲子都引出來了,奶奶坐在一旁,看著我們姐妹倆大口大口地吃著,臉上也像笑開了花,樂呵呵地問著:“夠不夠甜啊,奶奶做的綠豆湯好喝吧,改天,奶奶再做給你們吃……”那時候,就連晚上洗臉,也是用擱在鐵架子上的搪瓷臉盆,我和妹妹總喜歡把臉一下子伸到臉盆裡,濺起大片水,而我們的臉就可以直接觸碰到繪在盆底的那些美麗的花朵上。
說起盆底的那些圖案,最好笑的就是有一次,我吵著嚷著一定要用奶奶房裡的那隻臉盆洗。父親和奶奶都不懂我為什麼不喜歡用新的,而看上奶奶房裡的那隻舊舊的搪瓷盆。奶奶拗不過我,但父親非得要我說出調換的理由,我這才嘟囔著說:“我,我要那隻盆裡開著的山楂樹,那樣,每次我洗臉的時候,就可以‘吃’到山楂果了。”父親和奶奶聽完,大聲地笑了起來。
等到第二天早上洗臉的時候,我們的房間的鐵架子上,還真的換了一隻新的盆底上繪著山楂樹,樹上結著山楂果的搪瓷臉盆。聽父親說,那是奶奶去鎮上的雜貨店為我買的,後來在我們回上海的時候,奶奶把這隻搪瓷盆用舊報紙包好,裝在一個網兜裡,讓我帶回上海。這隻臉盆我也一直在用,一直用到大學二年級,盆底有很多地方都漏水,不能再用了,才戀戀不捨地丟掉。
雖然它已經離開我很多很多年了,奶奶也已經走了很多年了,但這份記憶還在,奶奶的愛還在,永遠的都不會再我的生命中抹去。
小時候,每一年暑假去奶奶家,總要被我和妹妹摔破好幾個搪瓷杯、碗,奶奶雖然很心疼,但從不說我們。那些搪瓷器皿,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一抹亮色,讓麻木的味蕾有了片刻的甦醒,我對搪瓷杯有著說不出的感恩,它曾經映照著我歡樂生動的童年,曾經盛滿了奶奶對我的愛,它曾經也是家庭裡密不可分的一員。
搪瓷杯曾經那樣的風光無限,玲瓏多姿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在那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大紅的搪瓷盆已然是上世紀中後期每個家庭必備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每一個飄雪的冬季,正是這地道的中國式臉盆讓冬天不再寒冷,永遠冒著熱氣,溫暖著我們的臉龐。還有那白色的搪瓷飯缸,杯身上厚厚地高出一塊摸著很有手感的鯉魚圖案……
曾幾何時,這一份火熱溫暖著一代人的心。記得父親總是說,看到它,又讓人嗅到了那久違的食堂的飯香,回到了那乒乒乓乓作響的青春歲月。
一些搪瓷杯卻因為使用久了,或主人的不細心,東邊磕掉一點搪瓷,西邊磕掉一點搪瓷,留下了一個個難看的疤。像那個年代窮苦的烙印。一些甚至漏水了,主人依然不捨得丟棄,作為盛米或者餵雞鴨的工具,繼續行使著自己的使命。的確,那個年代的生活用品都有著漫長的生命,緩慢的生活節奏讓任何東西都和主人產生深厚的感情,揮霍和浪費在那個年代裡是一種惡習,令人生厭。
幾十年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沒有了它們的蹤影,再一次體會把這份心情握在手中的感動,仍是暖流汩汩!想念著它們,彷彿回到了和父親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那孩提時居住過那房間的一角,還有在奶奶家裡,那鐵架子上面永遠盛滿熱水的臉盆年代。
每一次,在超市日用品的貨架上,我看到形形色色高檔的碗碟杯具,竟然找不著搪瓷杯的蹤跡。也許酷愛精緻現代人已經不喜歡使用這樣闊頭大耳的搪瓷器皿了,那些懷舊氣息濃郁的搪瓷器皿再也無法滿足人們對時尚和新鮮事物的追求,那簡單的白色、簡單的花紋、簡單的圖案,更加不能在視覺上給人們帶來美感……
但還是有些人,像我,像我的父親,像我們這些天生就有著懷舊情結的人,還是會很喜歡使用一些那個年代的搪瓷器皿,還是會在某一個清朗的午後,拾掇起,想念著,品味著,感受著……
這一隻搪瓷杯,陪伴著父親走過長長的人生之路,是父親那段滄桑歲月的印證。用了這麼多年,直到那年父親駕鶴西去,還一直像寶貝一樣地收藏著。
年少時,我一直不明白父親為什麼放著新的杯子不用,卻把這麼個破舊的搪瓷杯當成寶貝。記得父親常說,那個年代,能留下來的東西已經太少了,這杯子,就像一個老朋友,看到他,就會感到很親切。
我的父親,在很多很多年前便離我們而去了。父親去世後,這些搪瓷杯,原本都被母親收在一隻紙盒子裡。記得那年,母親再嫁,一日下午,母親在家中整理舊物,正準備就把這些搪瓷器皿賣給小區裡收垃圾的,正巧被放學回家的我看到,並從收垃圾的人手中奪了下來……我哭著喊著,把父親的“寶貝”們緊緊地抱在懷中,用一雙哭紅了的眼睛狠狠地盯著母親,大聲地問著母親為什麼要賣掉它們。
母親被我的樣子嚇壞了,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趕緊支走了收垃圾的,然後撫摸著我的頭髮說:“孩子,你爸都走了好幾年了,現在,我們要搬家了,這屋,可能也會賣掉,這些東西留著有什麼用啊!”
“不,這屋是我爸留給我們的,不能賣;這些都是爸爸最心愛的東西,我們不能扔,我要留著,誰都不許扔。”母親最瞭解我的倔脾氣,只說了一句:“你要留就留著吧,隨你。”就回臥室了,留下我一個人站在客廳裡,歇斯底里地叫著天上的父親……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我怕母親再次扔掉它們,就把它們帶在身邊,藏在學校寢室裡的櫃子裡。
再後來,我結婚了就把它們帶到了自己的家。
剛拿回家時,不知道該把它們安置在哪裡,深怕塵世的塵埃侵蝕了它們,也很擔心自己照顧不好父親的這些“寶貝”。於是,就從傢俱店裡買了一隻原木的大箱子,把它們存放在裡面,隔月便會拿出來,用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特別在黃梅雨季,會把箱子開啟,讓它們“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
沒過多久,愛人為它們重新找了一個“家”,那是一件落地的玻璃陳列櫃,木頭材質的框,櫃子一共有五層,用玻璃一層層地隔開,那是一個十分“舒適”的家,非常適合它們在裡面“安居”。每當我問起,愛人總是笑著不肯說,他說是找人根據“寶貝”們的尺寸定製的。
此後的很多個清晨與黃昏,我總喜歡站在父親的陳列櫃前駐足,一邊欣賞父親珍藏的這些“搪瓷寶貝”,一邊想念著親愛的父親,感受著父親對這些舊物的眷戀,深深地體會著屬於那個年代的幸福與感動。
父親在世時,我和妹妹總喜歡纏著父親給我們講故事,講爺爺奶奶的故事,講他年輕時當兵的故事。
父親的老家在浙江農村,青年時代最多的記憶還留存在這久遠的記憶裡。
記得父親說,那時候,家裡人口多,分到了一些田地。奶奶常用搪瓷缸涼上一大杯開水,讓出工回來的兒子們喝上幾口,清清涼涼的,裡面有母愛的滋味。奶奶喜歡用搪瓷碗盛飯菜,用繪著花朵的搪瓷盆裝西瓜,然後蓋上一塊乾淨的花手巾,邁著快步到田埂上給勞作的爺爺和兒子們送飯。至於那些大大小小的搪瓷杯,奶奶用用它盛雜貨店裡的香油,米酒,現磨的豆腐,自家做的酒釀,燒餅攤的油條,餛飩等美食。
記得小時候,到了暑假,父親總喜歡帶著我和妹妹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奶奶家裡有很多這樣的搪瓷器皿,早上醒來,我就會看到裝在搪瓷碗裡的豆漿,大餅油條,還有奶奶熬的桂花綠豆湯,滿滿的一大缸,好看的顏色,加上那一陣陣的桂花香味,把我們小肚子裡的饞蟲子都引出來了,奶奶坐在一旁,看著我們姐妹倆大口大口地吃著,臉上也像笑開了花,樂呵呵地問著:“夠不夠甜啊,奶奶做的綠豆湯好喝吧,改天,奶奶再做給你們吃……”那時候,就連晚上洗臉,也是用擱在鐵架子上的搪瓷臉盆,我和妹妹總喜歡把臉一下子伸到臉盆裡,濺起大片水,而我們的臉就可以直接觸碰到繪在盆底的那些美麗的花朵上。
說起盆底的那些圖案,最好笑的就是有一次,我吵著嚷著一定要用奶奶房裡的那隻臉盆洗。父親和奶奶都不懂我為什麼不喜歡用新的,而看上奶奶房裡的那隻舊舊的搪瓷盆。奶奶拗不過我,但父親非得要我說出調換的理由,我這才嘟囔著說:“我,我要那隻盆裡開著的山楂樹,那樣,每次我洗臉的時候,就可以‘吃’到山楂果了。”父親和奶奶聽完,大聲地笑了起來。
等到第二天早上洗臉的時候,我們的房間的鐵架子上,還真的換了一隻新的盆底上繪著山楂樹,樹上結著山楂果的搪瓷臉盆。聽父親說,那是奶奶去鎮上的雜貨店為我買的,後來在我們回上海的時候,奶奶把這隻搪瓷盆用舊報紙包好,裝在一個網兜裡,讓我帶回上海。這隻臉盆我也一直在用,一直用到大學二年級,盆底有很多地方都漏水,不能再用了,才戀戀不捨地丟掉。
雖然它已經離開我很多很多年了,奶奶也已經走了很多年了,但這份記憶還在,奶奶的愛還在,永遠的都不會再我的生命中抹去。
小時候,每一年暑假去奶奶家,總要被我和妹妹摔破好幾個搪瓷杯、碗,奶奶雖然很心疼,但從不說我們。那些搪瓷器皿,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一抹亮色,讓麻木的味蕾有了片刻的甦醒,我對搪瓷杯有著說不出的感恩,它曾經映照著我歡樂生動的童年,曾經盛滿了奶奶對我的愛,它曾經也是家庭裡密不可分的一員。
搪瓷杯曾經那樣的風光無限,玲瓏多姿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在那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大紅的搪瓷盆已然是上世紀中後期每個家庭必備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每一個飄雪的冬季,正是這地道的中國式臉盆讓冬天不再寒冷,永遠冒著熱氣,溫暖著我們的臉龐。還有那白色的搪瓷飯缸,杯身上厚厚地高出一塊摸著很有手感的鯉魚圖案……
曾幾何時,這一份火熱溫暖著一代人的心。記得父親總是說,看到它,又讓人嗅到了那久違的食堂的飯香,回到了那乒乒乓乓作響的青春歲月。
一些搪瓷杯卻因為使用久了,或主人的不細心,東邊磕掉一點搪瓷,西邊磕掉一點搪瓷,留下了一個個難看的疤。像那個年代窮苦的烙印。一些甚至漏水了,主人依然不捨得丟棄,作為盛米或者餵雞鴨的工具,繼續行使著自己的使命。的確,那個年代的生活用品都有著漫長的生命,緩慢的生活節奏讓任何東西都和主人產生深厚的感情,揮霍和浪費在那個年代裡是一種惡習,令人生厭。
幾十年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沒有了它們的蹤影,再一次體會把這份心情握在手中的感動,仍是暖流汩汩!想念著它們,彷彿回到了和父親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那孩提時居住過那房間的一角,還有在奶奶家裡,那鐵架子上面永遠盛滿熱水的臉盆年代。
每一次,在超市日用品的貨架上,我看到形形色色高檔的碗碟杯具,竟然找不著搪瓷杯的蹤跡。也許酷愛精緻現代人已經不喜歡使用這樣闊頭大耳的搪瓷器皿了,那些懷舊氣息濃郁的搪瓷器皿再也無法滿足人們對時尚和新鮮事物的追求,那簡單的白色、簡單的花紋、簡單的圖案,更加不能在視覺上給人們帶來美感……
但還是有些人,像我,像我的父親,像我們這些天生就有著懷舊情結的人,還是會很喜歡使用一些那個年代的搪瓷器皿,還是會在某一個清朗的午後,拾掇起,想念著,品味著,感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