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上大學的散文

           上大學是鍛鍊自己的一個過程,關於它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上大學

  當然於我而言,大學是必須要上的,因為除卻個人理想信念之外,還有一股力量在支援著我,這份力量來自於一股感情,具體而言就是沉沉的父愛。因為我愛著我的父親,所以愛著我父親所愛的一切。當我慢慢長大,試著走向更遠的地方,接觸到更多的生活心酸煩事,開始理解到一位年近半百的父親,他的每一滴汗水都承載著希望,每一段皺紋都寫滿期冀。我便日夜的反思自己,是不是,該為父親分擔一點歲月的酸楚了,而這種分擔,於一個數代為農的家庭而言,首先該是考上大學。

  我帶著這份用情感孕育出來的動力踏上高三的征途,夢想著六月的風初吹七月的脣時,我能收穫我的成功,換得父親的欣慰,換得他眉間片刻的舒展,然後父子兩人相擁而泣,甚至我把場景和臺詞都在心裡準備了一遍又一遍,具具體體,怕疏漏了一絲歡愉。

  然而,六月下旬,當我拿了文理學院的通知書回去時,父親還在鄰村做工,晚上才能回得來,他總是這樣的,早出晚歸,白天裡通常不在家裡。那時候我多麼渴望父親能夠即刻回家,為我高興,為我吶喊,而我也會因為他的高興而高興,而覺得一個兒子真正做到了理解和懂事。

  到了晚上,父親回來時,摩托車的鳴號聲催迫我開了大門,父親進了屋,坐了下來,未等他說話,我已從櫃子裡取了通知書,快步走到父親跟前,雙手遞上,然後彎了腰,平靜地說:“爸,這是我的通知書。”

  我原以為,父親會迫不及待用開心的笑和讚譽的話,來刺破我故作的平常表情。然而,父親把通知書隨意瀏覽了一下,便仍在了桌上,然後點了煙,煙霧繚繞的朦朧之中,父親說了一句我至今都還記得清晰以後也會清晰記得的話:“就知道你會上的。”

  將通知書收回來的那一刻,我的心卻無比的疲軟,卻說不出那種軟的感覺,究竟是怎麼回事,仿似一個未滿週歲的嬰兒,見了天邊的晚霞,也許覺著美,卻說不出個究竟來,只能夠揮著手,嘴中撥出咿咿呀呀,然而他的心裡,卻一切都體會到了。

  那一刻,我的靈魂被震撼,被俘獲,被壓迫,被施塗奇妙的毒藥,飄飄忽忽,忘記了所有的運作和思考。父親的一句話,幾個字,短短的,卻足以伴我漫漫的一生。那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信任,以及由這信任衍生出來的,是理解,是支援。那是父愛這本書裡重要的內容,也是最難以領悟的內容。於我和父親,這對長期以沉默來裝飾愛的父子,這一句話,足以把父愛詩裡許多的篇章概括。也讓這個複雜的話題變得極度簡單而明朗。

  升學酒那天,在親友的歡呼聲中,我斟滿了酒,從人群中穿插過去,走到父親跟前,端穩了酒杯,向父親敬了過去。在眾人都安靜下來時,我的心卻成了一片狂熱的海。

  “爸,這一杯我敬你吧。”那一刻,話從嗓子裡滑落出來,淚水也就模糊了我的視線,模糊了父親的身影。他徐徐站了起來,靜靜地看著我,看著他的兒子。等我的淚水被輕輕拭去,便又依稀見了父親淺淺的笑,那笑,曾給了我多少信心和勇氣,多少安慰和欣然。

  父親似乎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是一味地笑著,一味地站著,一句話也沒有說。也許,十八年來,他給我的愛,早就用他的那雙滄桑的手,偉岸的身影,以及未曾僵硬過的表情,在我心中寫過一遍又一遍,早已經透進生命和靈魂,成為我身體裡淌著的熱血,所以,此時此刻,又何須多餘的話,來徒勞無功,來書寫蒼白。

  擁擠的人潮安靜得像無風的午夜裡停靠在岸邊的船,只容許船艙裡,多年並肩作戰共闖蕩風雨的父子,在微黃的漁火照亮的溫馨裡,對飲入三更,相顧無言,唯有酒杯裡,靜靜燃放的,是父愛的檀香,日久天長,十幾年來,這份愛夜夜醞釀,自成最讓人牽腸掛肚的念想。

  轉眼之間,暑假過去,離家的時候不可迴避的到來,別離的宿命,再一次被安排了行程。臨走的那一天,父親用摩托車送我,當沿途的風景一幕幕出現,又一幕幕消失時,心裡是說不出的熟悉,因為,我已記不清,這是父親第幾次送我了。摩托車的轟鳴綿綿續續,起起伏伏,儼然一首演奏過千百回的別離之曲,只不過,所有的旋律,早被我熟記,以至於,當不捨的傷感湧上心頭時,我卻發覺,我早已因為習慣,而變得百毒不侵。

  父親依舊是沉默,安靜地開著他的車,只是偶爾我會說些關於家裡生活的話題,他便會借題發揮,簡單地給我說一些在外要注意的事。

  又是車站別離時。父親讓我上車時,我的心裡不是一般滋味,卻依舊是極為平常的表情,仿似,所有的情節都已演練過無數遍,心中都攤開了應付不捨的招數,所以都佯裝著不在意。在摩托車和客車交匯而過的那一刻,我側著身,向車窗外的父親揮了揮手,只是說了一句:“爸,你慢慢回去吧,”然後一聲車鳴拉開了我和父親的距離,我已不見他偉岸的身影,只是映入眼中的風景,山川草木,於我而言,新奇,卻極為陌生。

  篇2:所謂上大學

  十年寒窗,我們擠的頭破血流,搖搖晃晃的擠進了大學的門檻,卻發現這座象牙塔並不像老師們口中所說的那樣美好,象牙塔在我們心中搖搖欲墜。我們的父母親砸了那麼多錢在我們身上,大部分都打了水漂,投資與回報嚴重不等值。大學,是大,比高中大,學校規模大,食堂大,老師多,五花八門的課程多。

  大學,太大了···

  除了專業課,我們還有“大課”,何謂”大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毛概、形策和近代史,心理課等等,老師一個人站在講臺前面,下面烏壓壓的坐滿兩三百的學生,老師講的什麼後面的學生看不見聽不見,前面的學生看的見卻聽不懂,悲劇了。後來,乾脆老師們自己講自己的,學生們也懶得聽,反正也不會,都各自玩手機聊天去了。唉,這不怪老師,也不能怪學生,這是“大學”。

  大學,你懂嗎?

  原以為進了大學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讀書,天文地理、書刊雜誌,凡是與考試無關的都不去讀,但凡沾著一點考試的內容都不去碰。可是進入大學後,漸漸發現自己錯了。空白的時間零零散散,雖然很多,但都在無所事事中度過。周圍讀書的人突然少了許多,圖書館偌大的佔地面積,一到週末幾乎就是空館。在朋友當中我還算是愛讀書的人,有時一個人也懶得去圖書館。原來書爭著讀就跟飯菜搶著吃才有味道。

  高中的時候,雖然課業很多,但總會擠出些時間去看書。大學裡空閒時間雖多,可是怎麼擠,都擠不出來一點讀書的時間,這是大學該有的現象嗎?這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往深了說,這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從小學到初中,我們一直是應試教育,九年義務,高中也是家長老師逼著你去學習,為了考大學,都說是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任務完成了。大學,沒人逼你學習,沒人給你壓力,考試神馬的“59分太少,61分嫌多”。老師們上課講的好不好不重要,有沒有學生聽無所謂,熬過了45分鐘,工資就有了。學生認認真真聽課和老師們認認真真講課近成奢侈。

下一頁更多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