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喝什麼湯好

  三伏天多喝湯可以補充水分,還能起到消暑防病的功效,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絲瓜豆腐魚頭湯

  材料:絲瓜一斤,鮮魚頭一個,豆腐四塊,生薑三片。

  做法:絲瓜去角邊,洗淨切角形;魚頭洗淨,切開兩邊;豆腐用清水略洗。將魚頭和生薑放入煲裡,注入適量滾水,旺火煲十分鐘,放入豆腐和絲瓜,再用文火煲十五分鐘,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瀉火,養陰生津,涼血解毒,潔膚除班斑,通經絡,化痰。用於熱病、暑熱煩渴、痰喘咳嗽、筋脈痠痛、氣血阻滯。

  2、老冬瓜鮮荷葉鯽魚湯

  材料:冬瓜800克,鮮荷葉12片,豬苓、澤瀉各15克,扁豆、苡米各20克,鯽魚1條,豬 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各湯料洗淨,冬瓜切塊;中藥材浸泡;鯽魚宰洗淨,與豬 肉、姜下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兩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中醫認為冬瓜有消暑溼、養胃液、滌穢、消癰、行水、消腫之功。荷葉具有清熱解毒、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暑熱煩渴、暑溼洩瀉等。豬苓能利尿滲溼,澤瀉能祛水利尿、滲溼、清熱,鯽魚補益且健脾利溼、溫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再配以扁豆、苡米為湯、清潤可口,清熱解暑,健脾祛溼,開胃補益,為三伏天的家庭靚湯。

  3、西洋參石斛豬瘦肉湯

  材料:西洋參1兩、石斛5錢、豬瘦肉約1斤、蜜棗5粒、生薑少許。

  做法:豬瘦肉飛水、衝淨、切塊件。西洋參切片,石斛、蜜棗衝淨。生薑切片。將之放入湯鍋中,適量清水,煮沸後,慢火煮約兩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西洋參,甘、微苦,寒,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石斛養陰清熱,益胃生津,用於熱病傷津者,常配生地、麥冬等。豬瘦肉甘鹹平,滋潤健脾。生薑,辛溫,健脾和中。“西洋參石斛豬瘦肉湯”是適合盛夏飮用的湯水。

  4、冬瓜薏米煲鴨湯

  材料:鴨翅350克、薏米50克、冬瓜300克、姜2片、檸檬半個***或料酒適量***、香蔥2棵、鹽適量。

  做法:鴨翅用冷水衝去血水。用半個檸檬汁***或料酒***醃製10分鐘,薏米提前1小時洗淨泡好備用。醃好的鴨翅焯水。姜去皮切片備用。沙鍋中加入1500ML冷水和薑片,水燒開後,加入鴨翅和薏米,用大火燒開後關小火。煲1小時。冬瓜洗淨,不用去皮。切成大塊,放入鴨湯中繼續煮30分鐘,加入鹽調味,關火即可。

  功效:冬瓜可清暑解毒,薏米有健脾去溼、美白消腫之功,鴨肉則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效。三伏天喝冬瓜薏米煲鴨湯,味道清甜香濃,不僅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溼之效,還能減肥消脂、美白祛痘,養胃也養顏。

  5、消暑老鴿湯

  材料:節瓜800克、生薏米100克、鮮荷葉1小片、陳皮14個、老鴿1只、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節瓜刮皮,切大塊狀;薏米、陳皮洗淨,均稍浸泡,且陳皮去瓤;老鴿宰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塊狀。除節瓜和何葉外,將湯料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至1個小時,下節瓜和何葉再滾1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鴿血中富含血紅蛋白,對手術後傷口癒合有相當好的促進作用。節瓜是冬瓜的一個變種,有著冬瓜的消暑溼、養胃液、滌穢、消癰、行水、消腫之功,且比冬瓜更香稔清滑。生薏米微寒,有健脾、祛溼、利尿的功效。荷葉有消暑清熱之功,合而為湯,鮮香、清甜、味美,為夏令消暑養生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6、海帶馬蹄鴨肉湯

  材料:鴨半隻、海帶、馬蹄各200克,生薑、食鹽少許。

  做法:把鴨子去頭及內臟,切塊,在沸水中飛水;海帶用水洗淨、泡發;馬蹄洗淨削皮;在砂鍋中裝水,將鴨子燉至半熟,再加海帶和去皮切塊的荸薺和薑片;用小火燉熟,撈去浮油,再食鹽調味即食肉喝湯。

  功效:鴨肉味甘、鹹,性微涼,入脾、胃、肺、腎經,有滋陰清熱、健脾益胃、利水消腫等功效。而鴨肉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

  7、苦瓜豆腐湯

  材料:苦瓜150克,豆腐400克,精製植物油、黃油、醬油、麻油、鹽、味精、溼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苦瓜去皮,剖開去瓤、籽,洗淨,切片。豆腐切成塊。鍋上火,放油燒熱,放入苦瓜片翻炒幾下,倒入開水,推入豆腐塊,用勺劃開,加入鹽、黃酒、醬油調味並煮熟,用溼澱粉勾芡,放味精,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苦瓜是解暑利器,豆腐營養豐富,潤護腸胃,苦瓜豆腐湯可以消熱祛暑,養血滋肝,適合於暑熱症、厭食症。

  三伏天養生食療

  1、紅糖姜水

  材料:紅糖100克,姜20克。

  做法:將姜洗淨,切片狀;煮一鍋開水,放入薑片和紅糖,煮30分鐘即可。

  營養價值:民間素來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夏季吃將生髮陽氣,祛溼排毒,化痰止咳。三伏天喝紅糖姜水符合陰陽相合,科學養生的原則。

  2、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紅糖。

  做法:將三豆洗淨,用冷水泡半個小時;三豆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夥燜煮;大概四十分鐘左右後,豆香溢位,豆質變軟後,加入適量的紅糖即可。

  營養價值:早在古代,《綱目拾遺》記載每日煮湯,與小兒吃,出痘自稀。如遇痘毒,亦用此湯飲之;搗搽敷上,其毒自消。三豆湯有解毒敗火、清涼解火之效,是三伏天最佳食譜之一。

  3、苦瓜炒蛋

  材料:苦瓜一根、雞蛋一顆。

  做法:將苦瓜洗淨,切片狀,雞蛋打入碗中,攪拌成蛋花;鍋內放入適量的油翻炒苦瓜,苦瓜由深綠色變為淺綠色、質變變軟時,再加入蛋花;再翻炒兩分鐘加入適量的鹽和味精即可。

  營養價值:夏季吃苦味食物,有清熱祛暑、緩解疲勞之效,幫助人們健康度過夏季。

  4、山藥排骨

  材料:山藥300克、排骨350克,蔥花少許。

  做法:將所有食材洗淨,排骨開水泡洗後祛除腥味及血絲;放適量的水在鍋內燜煮排骨,待水開後,放入切好的山藥;燜煮大概20分鐘後,湯色變白,香味飄散,加入適量的鹽和蔥花即可。

  營養價值:三伏天炎熱溼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並帶有補鈣之效。

  三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飲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於三伏天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2、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食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薏米仁、百合等,經合理烹調可做成多種美味佳餚,不僅能增進食慾、加強營養,還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等“解暑藥粥”,它們都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3、切忌“貪涼”

  專家提醒大家應警惕夏季患上腸胃炎。據介紹,從中醫的角度講,脾屬土,喜燥惡溼。夏季氣候多雨而潮溼,溼濁寒涼之氣易損傷脾之陽氣,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洩瀉,水腫等症狀。在此氣候條件下,若飲食寒涼無度,易造成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因此,夏季勿貪飲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溼困脾”。

  此外,夏季高發的急性腸胃炎多為細菌性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爛,而人們喜歡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細菌感染為患病主因。從此角度分析,大家也應注重飲食衛生,勿過度“貪涼”。

  4、少吃糖

  多吃糖是發生癤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的生長繁殖,易誘發痱子、癤瘡、痛腫等面板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併發面板癤腫,正是由於體內糖代謝失調、血糖長期過高所致。

  5、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預防中暑的佳品。

  6、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

  因為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了負氮平衡。建議大家每天優質蛋白的補充也要到位,比如每天喝牛奶,吃雞蛋,魚肉或者是蝦肉,或者是瘦的羊肉、牛肉來補充我們損失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應達100克左右,還須注重補充賴氨酸。

  因為高溫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在三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維生素缺乏會表現為工作,生活精力不夠,容易犯困,容易疲乏,針對這一類人群,我們建議多吃一些粗雜糧,定期吃一些動物的肝臟,頻率不需過高,每週一到兩次,每次大概是一兩左右。

  最後,睡眠也非常重要。夏天白日比夜晚要長,所以在生活節奏方面應該順應四季以及天時的變化,做到早睡早起,晚上最好能夠在十點左右到十二點之間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