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講章回家
家是成長搖籃,家是靈魂棲息地;當委屈時回家傾訴,沒有家的人是一個不幸的人,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一
講章:回家之路
I、引言:領我回家
想到家時,我們聯想到的是什麼?是漂亮的房子?還是房子內親愛的家人?「家」的英文有House 跟 Home。但是,若用臺語說,House是”厝”,Home是”兜”。因此,當我們說:「回家。」,是指回到那個建築物?還是回到那個建築物裡面的親愛關係呢?
我認為關係應該比較重要,所以有人說: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家是心之所繫。令你牽掛的是歸屬的關係,而不僅只是擁有的房子。
II、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家:一個父母生養我們的家,稱為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另外一個是我們結婚以後生養子女的家,這個叫做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影響,常會被帶進衍生家庭當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兩個家庭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家庭給我們溫暖,家庭也讓我們受傷。
1.甜蜜家庭並不完美
故事中的原生家庭只有三個人:爸爸,流浪回來的老二,還有不高興的老大。在這故事裡,有爸爸、兩個兒子,卻沒有媽媽的角色,是一個缺席的媽媽***Absentee Mother***,不知道作者要表達的是什麼。在舊約,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到利百加家提親時,是她的哥哥和媽媽出來討論利百加出嫁的事情。「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親說:『讓女子同我們再住幾天,至少十天,然後她可以去。』」***創24:55***利百加家是缺席的爸爸***Absentee Father***。聖經中沒有記載,利百加的爸爸出面,討論利百加出嫁的事情。
目前社會存在有各式各樣組合的家庭,這個只有一個爸爸,二個孩子,媽媽去處不清楚的故事,這家庭雖不完美,是一個家,也可以是一個甜蜜的家。
2.子女各有獨特性格
在故事中,爸爸扶養兩個孩子,一樣的遺傳、教養,卻養出兩位性格南轅北轍的孩子。老大是辛勤工作,老二是縱情享受。我自己有三個孩子。我跟太太用相同的方式教養他們,但三個孩子都不一樣。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
舊約中的雅各和以掃,他們雖然是雙胞胎,性格卻不相同。以掃,喜歡打獵,深得爸爸喜愛。雅各喜歡待在家中,幫媽媽做事,所以媽媽喜歡他。「兩個孩子漸漸長大,以掃善於打獵,常在田野;雅各為人安靜,常住在帳棚裡。」***創25:27***
兩個孩子個性不同,爸爸愛老大,媽媽愛老二,家庭問題就此產生。每一個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而不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是不容易學習的功課。因為孩子的不一樣,父母跟孩子產生的互動也不一樣,這容易使一個家庭分隔為二個小群體,甚至三個,這是互動「不一樣」所產生的問題。
3.子女長大離開父母
孩子長大離開家是不孝還是應該?是上帝的命令還是叛逆?聖經上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孩子長大了,就應該離開家,發展自己的衍生家庭,這是上帝建立家庭時,所設下的迴圈。我們要離開原生家庭,才能學習建立衍生家庭。即使不結婚,也要離開原生家庭。怎麼離開?在心理要離開,要自己獨立做人生重要的判斷;在經濟要獨立,不能完全依賴家裡。在親暱關係上也是要離開,才不至於孩子結婚了,為人父母的還是擔心,一直干預。老二離開老爸並沒有錯,老二的問題是在父親活著時,要求老父將遺產分給他帶走。長大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孩子,反倒成為啃老族。離開,離不開,對家是愛,還是一種負擔,值得我們思考。
4.手足情深鬩牆之爭
家裡如果有孩子,一定會吵架。因為如果彼此不講話、不見面,怎麼會吵架,有時就是因為手足情深才會吵架,英文叫Sibling Rivalry。所以吵架是正常的,只是父母該如何處理的問題而已。例如雅各與哥哥,還沒生出來就吵架了。「孩子們在她腹中彼此相爭,她就說:『若是這樣,我為甚麼活著呢?』」***創25:22*** 。這是家庭裡常遇到的問題,父母該如何處理子女間爭執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就會造成傷害。
5.贈與產業教導理財
父母給小孩財產對嗎?父母給小孩財產是對的,但是沒有教導理財的觀念就是不對。這故事裡的老二隻知花錢,不知道怎麼賺錢,最後落得養豬,然後又遇到饑荒。這是很可憐的。所以我們到底要留給孩子什麼呢?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箴13:22*** 大部分的人,對於產業,想到的都是錢或是房地產。但是管理學家Stephen R. Covey不這樣想,他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四樣:To Live; To Love; To Learn; To Leave A Legacy。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要學會怎麼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彼此相愛,好好的持續學習,還有留給人可以傳承的東西。
做父母的,如果把信仰留給孩子,讓孩子跟上帝建立那美好的關係,以後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困難,什麼樣的挑戰,都有上帝可以依靠。他從上帝的話裡,也學會如何跟人相處。我想這是父母可以留給子女最寶貴的遺產。
6.操練抉擇學習負責
在故事裡,老二分到財產以後,爸爸就不再講話了。當他花錢時,爸爸沒有講話。當他生活困頓時,爸爸也沒有來幫忙。因為爸爸要讓他學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你要學著做決定,而且要學習對所做的決定負責。這是非常重要的操練,因為我們的一生,就是從大大小小的決定組合而成的。「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7-8***
III、浪子回家之路*** Prodigal’s Way Home***
1.從應得家業到不配地位
一個浪子的心境從離家,變成回家,一定是情境有些改變了。
一開始,因為他與家的關係,所以有應得的家業,但現在卻是從應該得到的權利,變成不配的地位。浪子說:「我已經不配做一個兒子,我得到的都是恩典。」雅各小的時候,他用紅豆湯買到了給大哥的祝福,他認為這是他應得的,所以他就用騙的方法,得到他想得到的。離家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是恩典,沒有什麼是應得的。所以他對上帝說「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旦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創32:10***
應得的想法,使人認為:「這是我的權利,我可以要求***Require Right***。」反之,如果認為不配,就會覺得是領受恩典***Receive Grace***。因此,在家中不管是子女、父母或是夫妻之間,家人所給的愛,若當作是恩典來領受,而非權利來主張,家人的關係就會很好。因為主張權利會帶來計較、爭吵,若視為恩典,就不會爭吵。
2.從任意放蕩到潦倒飢寒
當一個人,因上帝祝福他,凡事都順利時,他很容易就放蕩。因為他覺得自己什麼都辦得到。可是當上帝將祝福取走以後,他就會驚醒過來,發現人生並不是他想的自己什麼都辦得到。就如故事中的老二,當手邊還有錢時,他繼續放蕩度日,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直到破產了,又遇到饑荒幾乎餓死時,他才醒悟人生不是他想的那樣。「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30:20***因此,當我們在人生中遇到艱難、挫折,不要忘記,或許在這其中有上帝要教你功課,我們需要好好學習,不要白白受苦,人的盡頭常是神的起頭。這個浪子在潦倒的時候,終於醒悟過來。
3.從遠走高飛到倦鳥歸巢
浪子帶著爸爸的錢遠走高飛,這樣就沒有人管他怎麼用錢。但是,當他把錢花光,硬著頭皮回家時。是什麼,讓他願意走上回家的路呢?
在路得記中,路得的公公因為環境困難,而帶全家移民發展。卻在異地遇到災難,苦難中的婆婆想到,耶和華是看顧以色列地的神,因而決定回家。「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得1:6*** 。
回家的路,需要窗戶裡那一點點的燈光,一點點的盼望。所以,不管孩子做錯什麼事情,離家多遠。只要記得,父母依然願意接納他,而且還在等待他,孩子就會不怕困難地踏上,這不容易走的回家之路。
4.從心中醒悟到起身上路
當浪子醒悟過來後,如果繼續留在豬圈裡,最後終必餓死。他必須要有行動,所以他爬起來,勇敢地踏上回家之途。
法利賽人曾請教耶穌:「誰是我的鄰舍?」於是,耶穌講了一個撒馬利亞人幫助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的故事。說完,耶穌問他:「你說哪一個是他的鄰舍呢?」法利賽人回答:「那個幫助他的。」耶穌沒有誇獎他答對了,答得很好,卻只是說:「你去,照這樣做吧!」「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10:36-37***
換句話講,心裡的醒悟是一回事,而能把醒悟轉換成生活上的改變,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有人說:「心動不如行動。」
5.從得罪上主到得罪家父
浪子回家後,對爸爸說:「爸爸,我得罪了您,也得罪了天上的父親。」他會如此說,是因為天上的父親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所以我們傷家人的心,就是傷天父的心。「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5:16***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慈父尊重浪弟的抉擇
上帝創造亞當時,祂給亞當一棵樹。我認為那一棵樹,代表的就是抉擇與負責。上帝對亞當說,什麼都可以吃。但是,你要記得不要吃錯,這裡有一棵樹,你吃了以後會死。「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這正是告訴亞當:「你若吃了,你就要負責任。」自由意志是一個寶貴的禮物。但是上帝也告訴我們,使用自由意志,代表你必須承擔它所帶來的結果。就如同故事裡,慈父尊重浪弟的抉擇,並要他自己承擔那個後果。
2.慈父等待浪弟的醒悟
父親在兒子離開以後,他一直等待,等這個老二回來。等待是一種愛的表現,顯現出願意給對方一個空間,一些時間,讓他自主地做出他的決定後再回來。「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故事裡的爸爸,似乎只能等待,無法做點其他什麼事。但我們的天父不只是等,祂讓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讓聖靈光照我們,指引我們。只是要問:「你肯不肯回家?」
3.慈父歡慶浪弟的悔改
當浪子回家後,爸爸非常高興,所以舉辦一個盛宴來慶祝。啟示錄中也提到,將來有一個羔羊的盛宴,慶賀所有願意回家的人。「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
4.慈父懇求浪哥的消氣
當大家慶賀老二回家時,老大離家出走了。他說:「如果老二在家,我就不回去。」於是他待在屋外生氣。爸爸從家裡走到外面勸告老大。哥哥對爸爸說:「從小到大,你命令什麼我都做。」老爸說:「這一次,我不命令你,我拜託你,我請求你,好嗎?這家裡的東西全都是你的。而弟弟卻像是我們失而復得,我們應該要歡迎他回來,你不要再生氣了,好嗎?」爸爸這樣拜託孩子。
「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門1:8-9*** 這是一個很溫柔的態度。就如同父親對老大所說:「我拜託你。」而不是將他強拉進門。從此看出,父親不論是對哥哥、對弟弟,態度都是一樣的-尊重。
5.慈父寬容浪哥的頂撞
爸爸對哥哥的態度是懇求***Entreating***,而不是命令 ***Commanding***。但哥哥的迴應卻是不高興,且開始抱怨。此時,爸爸不發一語,只是安靜地聽。忍受頂撞。「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來12:3***每個作父母的人都知道,雖然孩子的想法會不成熟、出言不遜,但還是需要給他表達的機會,傾聽他的想法,就像這位爸爸寬容哥哥的頂撞一樣。
6.慈父教導浪哥的親情
最後,哥哥甚至批評弟弟,與他劃清界限,不當他是弟弟。對爸爸說:「你那個敗家子。」但是爸爸對哥哥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他先說到「同在」,接著才說「所有的」。正是教導哥哥,所謂的「家」是建立在彼此間的關係,而非擁有的東西。如果關係被破壞了,我們需要把它修補起來,讓家再次健全。
「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來13:1***歸屬的關係比擁有東西重要。讓我們想回家的是關係而***。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子回家,重修那破裂的家庭關係是沒有辦法用金錢來估計的。
V、結論:一位慈父 兩個浪子
在美國的Duke Divinity School神學院,有一座「浪子回頭」的凋像,是由Margaret Adams Parker所作。如圖所示:父親一手扶著跪在地上抱著他的老二,一手拉著站在旁邊,雙手抱胸不高興的老大。一面安撫老二,一面懇求老大原諒老二。他們將這座凋像命名為複合。
從這座凋像,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慈父,兩個浪子。雙手緊抱胸前的是浪兄,而跪著擁抱父親的是浪弟。故事中的浪弟自暴自棄放縱情慾,而浪兄則是自大自義計較怒氣。這個浪弟代表的是Libertinism,放縱自己慾望享受,帶來親人傷心難過。浪兄代表的則是Legalism,誇口自己道德成就,指責親人軟弱失錯。所以,兩個人都只有想到自己,沒有想到親人。這個父親兩隻手,一隻手搭著已悔改回家的浪弟,另一隻手拉著浪兄懇請他回家和好。
上週,鄭碩帆傳道講道主題是「走向髑髏地」。當耶穌在髑髏地被掛在十字架上時,全世界的人便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耶穌同釘十字架,掛在上面的強盜,一類是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賽人。這兩類的人,一類在十字架上,一類在十字架下。十字架上的大強盜已經被判死刑,掛在十字架上,但是他認罪悔改而蒙上帝赦免。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賽人,卻是不知悔改,但是耶穌仍為他禱告,希望上帝可以赦免他。所以,不論是十字架上或十字架下的人,都需要被赦免。就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而言,這是無庸置疑;但困難的是,十字架下的人是否明白這道理?
這次的多元成家法桉,我們看到很多基督徒上街頭表達意見,示威遊行。不管他們支援的是哪一個論點,大部分的人似乎都帶著老大心態,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點令人感到遺憾,因為自認為對的一方不容易回家。他覺得自己沒有錯,對於犯錯的人能進天堂,不能忍受。所以,甚至會有對方如果在天堂,自己寧可留在地獄的想法。並且認為上帝的恩典有問題,怎麼可以連這樣的人都接受。這就是老大拒絕回家的心態。
不久前聽到謝依涵悔改信主了。你會替她高興嗎?還是認為她大概是希望在臨死前可以蒙主赦免吧。她是利用咖啡把人害死的殺人犯!你會不會有老大的那種感覺,這樣的人,她有什麼資格回來?這次多元成家法桉示威遊行的民眾中,有多少人是抱持著這樣的態度-我是絕對的對,他們都錯。完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存在?
耶穌所講的故事沒有結局。一個浪子放縱情慾,最後因為沒飯吃而回家,悔改了。另一個則是認真工作,什麼錯都沒有犯,卻因放蕩的老二回來,他選擇出去,不回家。爸爸出去勸他:「親情比什麼東西都重要,回來吧!」故事在此結束。我們很想知道,這老大有沒有悔改,這個老大最後有沒有回家呢?我們並不曉得。
在此,那個十字架上的大強盜,就是浪弟。他願意悔改選擇回家而享受主的恩典。而站在十字架下的法利賽人,就是浪兄。他拒絕回家並向主抱怨。盧雲曾寫書分享林布蘭所畫的浪子回家,他說:「在我們的心裡面,或許同時都存在著大兒子、小兒子的角色。」一部分只管自己的享受不管家人的感受,一部份只覺得自己對別人都不對。只是大兒子的悔改,遠比小兒子的悔改困難許多。今年聖誕節為什麼要以回家為主題呢?在浪子回家的故事中,爸爸必須先離家,才能將浪弟接回家。同樣的,爸爸必須再次的離家,才能規勸浪兄回家。耶穌也是如此,為了帶我們回家,他願意離開天上的家,降生到這個世上。這正是聖誕節的意義。
讓我們低頭禱告
天父,你是充滿著慈愛,不管我們犯什麼錯誤,你都願意原諒我們。但,問題是,我們願意回家嗎?今年的聖誕節,我們演出這齣回家的戲。不管是劇中哪個角色,主,他們正扮演著,我們人生所遇到的問題。家讓我們領受到愛,也領受傷害。我們不知道,在我們的原生家庭、衍生家庭、父母、兄弟姊妹、子女之間,是不是還有傷害?是不是還有無法解開的心結?如果有,我們要向你禱告,求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學習這故事裡的慈父。願意用寬容的心,忍耐接納,饒恕來讓所有的浪子放下心中的害怕,所有的浪子都能夠回家。主啊,當我們想到家的時候,心裡往往有很多糾結的感受。主,我們跟你的關係也是一樣,或許我們因為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傷害你或傷害家人的心。或許因為誇口自己的成就,以至於指責我們的家人,也傷了他們的心。不管我們是浪兄還是浪弟,你都邀請我們,希望我們回家。因為你的愛,是要領我們回家的。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回到地上的家和回到天上的家。如果我們跟人之間有失去和平的、失去愛心的,求主幫助我們可以去彌補、饒恕、寬容、接納,讓我們可以再次歸入家的溫暖。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二
【講章】帶著平安回家過年
太11:28-30;約14:27;20:19-23
2017年的春節來得很早,在元月二十八日。進入12月下旬,一年一度的春運又來了,說明春節又要臨近了,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與宗教氣氛。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現代中國,春節到來,春運就變成了全國人流大遷移,海、陸、空運力同時出動,幾億人流在中國大地上湧動來回。遊子盼望回家過年,父母盼望子女“平安”回家過年,家人團聚,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是所有家庭的期盼。我們一同來分享一個主題《帶著平安回家過年》。
一.到主這裡來得安息
人生在世,無論過節還是平時,都有難以擺脫的勞苦和重擔,也有無法形容的壓力和痛苦,迫切需要安息。在哪裡能得到安息呢?請聽救主的呼召:
太11:28-30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主耶穌告訴我們,若要得到安息,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到我這裡來:”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雖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勞苦擔重擔的人”,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和都願意“到我這裡來,”反而到處去尋找安息,因此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偶像,但這些都不能給人平安。只有到主面前來的人,主就讓他得安息。若我們不願意來到主面前,就不可能得到祂的安息。
2.“當負我的軛:”“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太11:29a***。”信主前我們的心是剛硬的,心裡驕傲狂妄,所負的軛是屬世的,是從撒但來的;我們在重軛下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卻又無法擺脫它的束縛與捆綁。但當我們來到主面前時,主就斷開了我們一切的鎖鏈,釋放了我們,祂與我們同負一軛,我們擔不動的擔子祂替我們擔。
3.“學我的樣式:”主告訴我們,不但“負我的軛”,還要“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當我們肩負主軛以後,還要學習主的樣式:柔和、謙卑、順服……,並且以祂為榜樣,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2:21***。
我們與耶穌一同負軛,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如同小牛一般,雖然肩上有軛,但重量都在大牛身上,我們只需輕鬆跟隨就是了。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跟隨祂的腳蹤、效法祂的樣式、與祂同負一軛,在祂裡面得享安息。
二. 耶穌賜給人平安
1.主將祂的平安賜給我們:約14:27a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面對十字架的苦難,門徒們最需要的是平安,知道人心的神就告訴門徒:“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耶穌給門徒的,不是一般的平安,部分的平安,而是祂自己的全部的平安。
2.主所賜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約14:27b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世人所賜的平安,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平安,而主所賜的平安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平安,因此耶穌告訴門徒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三. 願你們平安
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時,祂給正在驚慌失措的門徒所說的第一句話說就是“願你們平安!”
1.主捨命流血帶來的平安:約20:19-20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20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耶穌死了,門徒失去了平安,他們的盼望在於主,現在耶穌死了,他們的指望沒有了,面對前路,他們的心充滿了迷茫,失去了平安,不知道何去何從,正在這時,復活的主親自向他們顯現,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並把自己的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讓門徒們知道這平安是耶穌捨命流血換來的。平安立即回到了門徒身上。
2.為主作工有真正的平安:約20:21-23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門徒們因看見覆活的主就平安了,但耶穌還要差遣他們去作工,為主傳揚福音,並賜給他們聖靈,賜給他們赦罪的權柄。
願所有的遊子都能帶著主所賜給的真正的“平安”回家過年!
溫馨提醒,在春節期間,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項:
一、交通安全事項:一是春節期間外出的人比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按交通規則走好自己的路,橫穿公路先看兩邊200米內是否來車;二是進入春運的忙碌時期,各地的車票尤為緊張,回家的迫切感受讓人理解,但千萬不要乘坐無牌無照的“黑車”,這樣您的安全和權益得不到保障;三是擁有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道路交通擁擠現象越來越嚴重,提醒大家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不要酒後駕車和疲勞駕車;四是發現或發生不良情況要及時報警,治安管理是動態的,發生了事情不必大驚小怪,要沉著冷靜,爭取更多人的配合。
二、飲食安全事項:一是建議您能注意飲食衛生,要細嚼慢嚥,不要暴飲暴食,要少吃油膩的食品,少飲酒,應多吃些蔬菜和適量的糧食,讓吃進去的營養達到相對平衡,其代謝產物達到酸鹼平衡,防止出現高血脂、體重驟增及其他不良後果;二是防食物中毒,過節每家都會多買些食品,餐桌上冷盆熱炒、各色點心品種繁多,如果在操作時生熟交叉汙染或未燒熟煮透,或是當天吃不完,隔天又未再徹底加熱,就可能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為主要症狀的食物中毒;三是防傳染病,春節正值感冒、病毒性肝炎易發季節,而現今大多數家庭都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餐具也不能做到頓頓消毒,在頻繁的交叉接觸中,通過食品、食具以及唾沫常使這些傳染病得以傳播;四是防美味綜合症 ,在多吃雞、鴨、魚、肉等富含麩酸鈉的食品後,在體內會被分解成穀氨酸和酪氨酸,它們在腸道細菌作用下又會轉化成能干擾大腦神經細胞功能的有毒物質,通常會在餐後0.5至1小時間突然出現頭暈、心慌、脈搏加快、血壓上升、氣喘、下頜顫抖、上肢麻木的所謂美味綜合徵;五是防酒精中毒,酒精實際上是一種毒物,飲少量低度酒一般不會產生明顯的健康損害,但飲酒過量或酗酒則會出現語無倫次、行動不穩、意志失控等酒精中毒症狀以及“樂極生悲”的不良後果。因此,春節期間,親人之間要健康喝酒,就是喝酒不能過量,適可而止。還要喝健康酒,就是不要喝假帽偽劣的含有酒精勾兌出來的酒,要喝一些有質量保證,古法純釀造的糧食和高粱酒。
《回家過年》歌詞:
“成功是什麼模樣,失敗後迷茫渴望,一次一次的跌倒,迷失了我的方向,
未來還要走多長,才能到達我的理想,看一看日落的夕陽,期待著黎明的光亮,
青春有多漫長,幸福它又在何方,八零年代的前方,那些莫名的悲傷,
讓你我一起闖,讓我們奔向遠方,我們要無悔青春的閃亮,
讓你我一起翱翔,讓我們激情飛揚,我們要一起闖出青春的輝煌。
幸福是什麼模樣,孤獨後帶著感傷,千次萬次的追尋,迷失在她的故鄉,
一生還能有多長,何時才能榮歸故鄉,看一看父母的白髮,全身就充滿力量。
幸福有多漫長,青春它又在何方,再見理想的前方,有沒有我的姑娘,
讓你我一起闖,讓我們奔向遠方,我們要無悔青春的閃亮,
讓你我一起翱翔,讓我們激情飛揚,我們要一起闖出青春的輝煌,青春最閃亮。”
三
講章:今天回家
經文:弗2:19-22,路15:11-32;
什麼是家?家不僅是房屋、彩電、冰箱,家更是牽掛、依靠,是避風港灣,家是成長搖籃,家是靈魂棲息地;家因愛而聚,無愛而散,如果同床異夢、暴力冷戰,家將 不家。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家”對一個人的生活相當重要,作家三毛說“家是一個人點一盞燈等你的地方”,當身心疲憊時回家休 息,當委屈時回家傾訴,沒有家的人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如同斷線的風箏,隨風飄蕩。保羅說:“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 家裡的人了。”***弗2:19***神家裡的人是回到神的面前、親近神、在基督耶穌裡的人、是有神生命的人***弗2:13***。神家裡的人有三種:
一、身心在外,流浪天涯
神的家指神的殿、教會、屬靈的團契***何9:8;瑪3:10;約14:2;來3:6***。 地上的家是以母親為代表的依靠,“嫁”字即女人出嫁就有家庭;再看古人所寫的“安”字,即有女人家裡才安心,因為家裡有女人才有可口、豐盛的飯菜吃,才有 冬暖夏涼的衣服穿,“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天上的家是以父親為代表的依靠。當亞當和夏娃成為遊子後,耶和華神為他們做了皮 衣給他們穿上***創3:21***,這是神的愛,神無時不牽掛他遠出的孩子。在伊甸園神的家中衣食無憂、風景秀美、氣候宜人,在他們離開神的家之後,汗流滿面、地長荊棘、天起涼風,人類開始了長達幾千年的流浪生活,這就是浪子。浪子不是沒有家,也不是沒有父親,而是不想在家、不承認父親或者遠離父親。路15:11-32中,這位浪子雖然沒有明顯背叛,也沒有不尊重父親,只是內心深處不願和父親一起生活,他不要父親束縛、嘮叨,他想要自由、燈紅酒綠、放蕩不羈。
二、身在家、心在外,痛苦不堪
家庭的幸福和快樂在於貼心、同心、愛心,如果心出了問題,家庭關係就會出現不和諧。耶穌所講浪子的哥哥是另一種浪子,他雖然一直在家,殷勤勞動、安分守己,但常埋怨父親,認為父親做事不公,認為父親偏心偏愛,認為父親虧欠他***路15:25-30***, 但父親的心他不能夠理解,弟弟的行為他不能饒恕和接受,好兒子成了門外漢、成了局外人,與父親的心隔絕;父親的東西都給他了,他不會數算,渾然不知,不體 貼父親寢食難安的心情,自己也沒有喜樂,怨天尤人。耶和華責備猶太人時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脣尊敬我,心卻遠離我。”***參賽29:13***基督徒不是受洗過後、掛個名就行了,心不在教會、不在聖經、也不在神是不行的。悔改是心的迴歸***箴23:26;林後3:16***。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心裡忙亂、心不在焉的信徒不佔少數,我們需要自問:心在何處?心歸何處?把心找回,就是要有敬虔心、追求心、渴慕心、虧欠心、滿足心。
三、身心在家,喜樂無窮
神的殿是分別為聖的,無論是器物、祭品、子民都要分別為聖。舊約時代的外邦人雖然坐在聖殿的外院,但只要受割禮,就能和選民一樣分得土地***結47:22-23***。 新約時代雖然不再守割禮,但只要離開罪惡,心歸耶穌,就是神家裡的人。身心在家不是天天坐在神的殿中不出來,就是神家裡的人,而是與神建立親密關係,每天 都有安靜的時刻向他說話、禱告、聆聽他的話語。神設立安息日,就是讓我們放下工作,與他親近、回到他面前享受安息,我們尋求神時有沒有“歸心似箭”的感覺 呢?馬利亞不是祭司,也不是天天住在聖殿裡的人,她也許是每年逾越節才到耶路撒冷聖殿一次的虔誠女子,從“尊主頌”我們可以看到她對舊約聖經的深刻感悟和 對神救恩的仰慕,她身心都在神家,乃在於她“心尊主為大”***路1:46***,並且情願用自己的身體成就神的旨意,她奉獻了身心,以救主為樂***路1:47***。
自古到今,人都對家有特別的情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無論在外多麼美好都會思念自己的家,中國人春節都喜歡回家,因為這是歸宿和牽掛,沒有家的人是無家可歸者、是流浪漢、是浪子。聖經稱我們為“客旅”***詩119:19,彼前2:11***,是因為人在世是暫時的、是寄居的,如同人住酒店,無論多舒適,都要離開這裡。神要我們進到他面前***弗2:18***就是讓我們與他和好、享受他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