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講章彼得

  彼得***天主教譯伯多祿或伯鐸,正教譯裴特若;希臘語:Πετρος,拉丁語:Petrus;約1年-64年***,基督教創始者耶穌的第一門徒、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講章】彼得的跟從

  讀經:路5:8、太16:24、約21:18-22

  馬丁·路得說:"彼得是耶穌所愛的門徒。而約翰是愛耶穌的門徒。"現在我們一同查考幾處經文,學習彼得對主捨棄、捨己、捨命的跟從。

  一、捨棄的跟從

  當耶穌呼召彼得"來跟從我"時,彼得立刻舍了船和網,跟從了主。跟從主的人,必須有決定的心態,不肯捨棄,便裹足不前。有些人想跟從主,但卻留戀世俗,受世俗纏累。如同路加福音第九章的那三個少年人一樣。所以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我認識一位兄弟,他原是一家公司的經理。因主特別的呼召,他毅然撇下工作,獻身到神學院進修,現在教會事奉。在人看來,他有很大的損失,但這是神的感動。非人人所能做到。他捨棄跟從主,必得主的加倍祝福。

  二、捨己的跟從

  彼得是個性情豪放、熱情爽直,但有顯得急躁衝動。他曾阻止耶穌釘十字架,又在客西馬尼園成水沉睡,不肯警醒禱告。後又三次不認主。彼得體貼肉體,體貼己意。一直至五旬節被聖靈充滿以後,彼得不再以己為中心,乃以主為中心。耶穌說:"若有人跟從主,就當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捨己就是否定自己,破碎自己。有人說,人最頑強的敵人就是自己。所以基督徒要勝過自己,制服它。讓基督的生命從我們身上流露。

  三、捨命的跟從

  在使徒行傳裡,我們看到彼得的勇敢,為主受苦,毫無怨言。據有關資料記載,主後64年,彼得為福音緣故倒釘十字架,為主殉道。今天我們跟從主也當勇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遇到什麼難處曲折,都要剛強。有的基督徒認為,信主以後,人生道路一帆風順,不再有困難,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基督徒與常人一樣,也會有憂傷痛苦的事,關鍵是要求主加力量勝過這一切難處。

  二

  【靈脩講章】彼得跟從耶穌

  讀經:路5:8 太16:24 約21:18-22

  馬丁·路得說:彼得是耶穌所愛的門徒。而約翰是愛耶穌的門徒。現在我們一同查考幾處經文,學習彼得對主捨棄、捨己、捨命的跟從。

  一、捨棄的跟從

  當耶穌呼召彼得“來跟從我”時,彼得立刻舍了船和網,跟從了主。跟從主的人,必須有決定的心態,不肯捨棄,便裹足不前。有些人想跟從主,但卻留戀世俗,受世俗纏累。如同路加福音第九章的那三個少年人一樣。所以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

  二、捨己的跟從

  彼得是個性情豪放、熱情爽直,但有顯得急躁衝動。他曾阻止耶穌釘十字架,又在客西馬尼園沉睡,不肯警醒禱告。後又三次不認主。彼得體貼肉體,體貼己意。一直至五旬節被聖靈充滿以後,彼得不再以己為中心,乃以主為中心。耶穌說:“若有人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捨己就是否定自己,破碎自己。

  三、捨命的跟從

  在使徒行傳,我們看到彼得的勇敢,為主受苦,毫無怨言。據有關資料記載,主後64年,彼得為福音緣故倒釘十字架,為主殉道。今天我們跟從主也當勇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遇到什麼難處曲折,都要剛強。求主加給我們力量勝過這一切難處。

  三

  講章| 從信徒到門徒——彼得

  ***主旨:與主關係的成長曆程***

  經文:路加福音 五章1-11節

  我們從這段聖經,剖析彼得的成長曆程。

  一、初識基督 ***約一:40-42***

  1 彼得的兄弟安德烈

  安德烈是施洗約翰的門徒,經老師介紹追隨主耶穌,經過一天的相處,認識到耶穌就是彌賽亞***屬靈的敏感***,於是帶領彼得來見耶穌。

  2 改名字

  西門是個直性子,跟隨弟弟去看其貌不揚的拉比,耶穌“看著他”,給他改名字。舊約裡有許多改名字的事件,預表新生命的開始,也表明將來要成就的美好。主不看我們現在的粗糙,乃是希望我們之後的榮美。

  二、學習順服 ***路五:4-5***

  1 兩次呼召

  耶和華神曾經兩次呼召亞伯蘭,我們透過經文,有理由相信,主耶穌兩次呼召彼得,一次是集體性的***太四:18-20,可一:14-18***一次是個人性的***路五:4-11***這樣說的理由,我們可以通過對比,來看兩次呼召的不同:

  A 上兩次呼召***太四:18-20,可一:14-18***,均是用“你們”,後一次是“你”;

  B 後一次,彼得有更多的細節描寫,例如“整夜勞力”,“求主離開”

  C 上兩次,眾人的反應是“舍網”,後一次是“撇下所有”。

  2 甘心順服

  彼得的家族應該是打漁為生,有豐富的航海、捕魚經驗,一次,主耶穌講道,用他的船,他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帶職侍奉。後來,主耶穌吩咐他把船開到水深之處,這不合理,無怪乎彼得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這是第一反應,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我們的經歷、經驗,以及我們所信的。但是,他後來反應過來,卻說,“但依從你的話”。

  三、認識自己 ***路五:6-10上***

  彼得或許是單純的信,也可能是抱著試試的態度,但我想,彼得是著迷眼前這個人了。你想,下海打漁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整夜勞力之後,累的不行了!但是,他依從了。結果就是:圈住許多的魚。我們看到這個戲劇性的表現:他俯伏在主腳前,說“我是個罪人”。我深信一件事:一個人心裡存著什麼,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來。

  彼得沒有計算這次能夠盈利多少,也沒有預備好好吃個大餐,而發覺自己的罪汙,他必是個常常思想屬靈事情的人,絕不是滿腦子充斥物慾的人,因他有屬靈的敏感度。

  四、領受使命***路五:10下***

  當彼得求主離開時,很有意思,主沒有按著他禱告的話成就,而是安撫他“不要怕”。這裡記載特別對彼得說,是因為主對彼得有特別的計劃。主說,“從今以後”,無論我們從前怎樣,我們從今以後要有改變。

  可以再次看到,當人覺得自己不配時,神的使命和託付就來了。讓我們看到兩個亮光:

  1 依靠神的大能

  作得人漁夫,不是整夜勞力,而是依從主的話。

  2 因收穫有動力

  主用得魚對比得人,讓彼得去體會,得魚絕不是守株待兔,依從主的話,也要搖擼划槳。

  五、專一跟隨 ***路五:11***

  撇下所有豈是容易的事,若不是主耶穌三番五次的呼喚,鼓勵,我想,沒有人能夠走上專一侍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