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撫州名勝古蹟有哪些

  撫州人傑地靈,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 撫州大地上大量文化遺存和壯美自然風光有機結合,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江西撫州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江西撫州名勝古蹟:壽昌禪寺

  江西省黎川壽昌禪寺,坐落於風景優美的江西省黎川縣洵口鎮香爐山之畔。這裡地勢平坦,山青水秀,群山環包,阡陌縱橫,環境清幽,風景宜人。

  壽昌禪寺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873***由高僧泉南桂琛籌資興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是省文物保護單位,為佛門禪宗五家之“曹洞宗”的祖庭。

  寺院包括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堂、僧眾宿舍、膳房及齋堂等,總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1988年,黎川縣政府將壽昌寺列為重點開放寺廟。1995年進行大修,新蓋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唸佛寺、會客室、客房、廚房,並修通了一條五公里的通往當地政府的水泥路,投資160多萬元。

  壽昌禪寺風景優美。香爐峰翠屏疊嶂,溪水自南向北,迂迴其前。古時壽昌禪寺四周古樹參天,綠蔭如蓋,上方常有泉飛,四時疑雨,洞壑幽峭,夏亦生寒。倘或皓月當空,佛池印月,巖壁倒影,景色更佳。這是一群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綜合藝術體。整個禪寺線條流暢舒朗,造型靈動婉麗,凸現了唐式建築的風采神韻,生動地再現了盛唐風韻與大唐雄風,彌散出天人合一的人文底蘊。

  江西撫州名勝古蹟:臨川金山寺

  金山寺,坐落於江西省臨川市北段海拔二百六十五.九米的金山嶺上***又稱金峰***,東與東鄉毗鄰,北與進賢接壤。自依山而過的316國道仰望,滿目蔥蘢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群,雨天雲霧繚繞,時隱時現,晴日雲蒸霞蔚,流光溢彩,猶如天庭仙境。從寺內俯視,山下方圓數十里田野無限,村落密佈,道路縱橫,撫河如帶,湖泊似鏡,人間美景盡收眼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當年的慧悟師已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法名改稱印空。法師看到黨的宗教政策已逐步落實,頓起復興金山寺之巨集願。一九八五年春,在滿目瘡痍荒草萋萋的寺廟廢墟上,又開始了艱苦的創業生涯。在國內外眾多緇素大德和十方善信的資助下,經過十餘載的櫛風沐雨,慘澹經營,印空法師的夙願終於實現,金山寺再現昔日輝煌,五千多平方米的建築群巍然挺立在金峰之巔。

  如今的金山寺,不僅有“贛東佛教城”之美譽,聲名遠播,是眾多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佛門聖地,而且還被撫州地委、行署闢為重點旅遊開發區,成為遊人觀光遊覽的風景名勝。終日裡,上山朝拜者絡繹不絕,並常有港、澳、臺、和東南亞僧侶慕名前來立佛參禪。每逢法會吉日,遊客善信更是紛至 來,摩肩接蹱,成千上萬,盛況空前。故有佛教界人士觀後讚歎道∶“臨川金山寺雖不能與鎮江金山寺齊名,卻也可以共用其譽。此乃佛門之幸,其功德和前景不可限量。

  江西撫州名勝古蹟:譚綸墓

  譚綸墓位於宜黃縣二都鄉簾前村鹿塘以北山上,始建於明萬曆七年,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神道、牌坊、墓堆,祭臺踞坡地上。墓址原貌損毀嚴重,享堂、文官石俑等早年譭棄,後經當地政府籌資修建,譚綸墓基本得以儲存和恢復,現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景點。為撫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地組成譚綸墓坐北朝南,由祭道、神道、墓體三部分組成。祭道:南端***處是一對石獅守護的雙層歇頂的門樓,磚石鑲嵌的祭道約300米長。門樓正額掛有御製的“文武忠孝”橫匾,門樓內設亨堂,亨堂裡擺放譚綸塑像。

  神道:約100米長,石牌坊是四柱三門為一組,共三組,中間牌坊比兩邊的更高更大些。每個石柱頂端均有石雕的獅、馬、鹿、象分別對應壓座,中間牌坊鑲刻“敕葬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諡襄敏譚公之墓”巨匾。一條卵石拼花石板路沿左山斜坡而上,接著便是五層石板臺階。第一層設石虎一對,意示譚綸的生肖;第二層設石羊一對,指譚綸孩提時代;第三層設石馬一對,寓為譚綸戎馬生涯;第四層為兩尊武將,高2米多,披鎧甲,象徵譚綸南征北戰;第五層為兩個文官,一手捧著朝簡,一手扶著玉帶,象徵譚綸進京為兵部尚書,輔佐皇上。按當時明朝慣制,神道只能設石人二,譚綸墓卻設有石人四,可見皇帝對譚綸的恩寵。

  江西撫州名勝古蹟:龍濟寺

  龍濟寺位於江西省崇仁縣禮陂鎮學士山之嶺,是崇仁縣開放寺廟之一,四周群山環抱,林茂谷深,風景秀美。目前龍濟寺已列入崇仁縣開放旅遊景點。

  《崇仁縣誌》載:龍濟寺始建於唐天佑元年***904***距今有1097年曆史。原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明崇禎五年***1632***,崇仁吳相國敬請觀心和尚主持龍濟寺,其間香火鼎盛。清康熙癸亥***1683***年鼎建龍濟中興祖塔,立穎湛、海聰大師墓碑,香火再度鼎盛。在古代,北宋地理學家樂史、元代地理學家吳澄、明代宰相吳道南都曾到此遊覽。民國時期,歷遭兵火,殿宇傾圯,僧眾星散,只保留中興祖塔和清代修建的觀音堂。0期間,觀音堂被作為崇仁縣共大學生上山勞動的臨時落腳之處,故得以儲存至今。

  江西撫州名勝古蹟:明清古建築群

  明清古建築群較為集中於驛前街道東面一線,由四十餘處單棟古建築構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廟,有達官顯貴的官邸、別墅,有商賈店鋪、生產作坊,以及文人揮毫遺存的十數處石刻題額。其高牆深蒼,飛簷翹脊,曲徑通幽,幾進庭院,木刻、磚雕、石雕古樸典雅,栩栩如生,堪稱江南明清建築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築群文化蘊底深厚,為研究明清社會、思想、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證據。現簡介幾棟:

  "奎壁聯輝":又名七幢廳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兩處,天井11個,房間32間,進深七進,佔地面積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錢、鳳凰、文房四寶等圖案,雕刻精美。 "清吸旴源":相傳為明代雲南按察使賴巽探親別墅。座北朝南,仿古代官船之形,逆水而建,重簷亭式屋頂,佔地面積540平方米。穿鬥式結構,有大小廳堂,廂房30餘間。藻井繪有纏技牡丹圖案,其它簷板刻有流雲、花卉、人物圖案。

  "石屋裡"民居: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門坎、神龕、房柱、照壁、屋簷、門樓以及地面等,都採用光滑細膩的四方石塊磨光而成,故名石屋裡。進深三進,佔地1075平方米。石門樓上刻有"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福祿壽喜"等圖案,石柱座上也刻有獅、象、鹿、鶴、蓮花等吉祥圖案和文房四寶。其建築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