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繪畫是怎樣的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春秋戰國的繪畫簡介
文獻記載是頗為豐富的,特別是壁畫。從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楚國的偉大詩人屈原《天問》反映的內容,可以窺見當時壁畫所曾有過的巨大規模,可惜均未流傳至今。我們只能從青銅器畫面、漆器畫面和僅存的兩幅帛畫來了解當時的繪畫。透過龐大複雜的青銅畫面:採桑、狩獵、習射、宴樂、水陸攻戰等,可以看出當時的工匠已具有相當高的構圖能力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已經初步掌握均衡對稱、對比等藝術法則。雖因條件限制,畫面中的人物形象無面部表情,但儀態生動,比例適當,間接表達出人物的心態,正如荀子所說的 形具而神生.墓葬出土的漆器,都描繪有圖案,色彩單純明快,其上的人物形象也以動態取勝,五官表情刻畫較簡單,繪畫尚處在幼年時代,而幼年天真活潑、富有生命力的特點均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有的漆棺紋飾用油漆繪成,可視為最早的油畫。流傳至今的四幅戰國帛畫,特別是《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代表了當時繪畫的最高水平。如構圖,均衡中有變化,形象比例動態、線條力度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人物御龍圖》,線條勁挺有力,富有彈性,佩劍男子形象的刻畫,線條的表現力等,都更顯得成熟。中國畫以線造型的特點已露端倪。分佈廣泛、多彩多姿的巖畫,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繪畫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的繪畫,正處在由萌芽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其主要特徵有如下幾點:
***1***中國畫的基本特徵至戰國開始呈現出來,以線造型,線條運用已比較成熟,設色雖未脫離平塗的初起階段,但渲染技法已開始使用。人物形象注意動態表現,五官表情尚無力作細緻描繪。這是早期繪畫不可避免的缺點。
***2***春秋戰國繪畫受到社會實用功能制約,題材和手法都要受到限制,但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匠師已熟練地掌握了寫實和虛擬的手法,用於描繪不同的物件。
***3***構圖和技法處在幼稚階段,匠師還沒有掌握透視法則,處理形象的前後關係,通常採取上下層隔開的形式:上層表現遠,下層表現近。形象角度只有正面和正側面兩種,沒有半側面形象。這種手法直至漢代仍在沿用。但戰國時已出現了透視畫法的嘗試,例如湖北荊門包山楚墓出土的漆奩畫面描繪正側面車馬形象,轅和馬的畫法已是近視線的一匹馬繪全身,稍遠的則在它身後顯露出頭和脊背,比起一些鑲嵌影象四匹馬平列在車轅上下,上側兩匹足朝天,下側兩匹足朝地的辦法,明顯進步了。戰國末至秦的咸陽宮壁畫的車馬,也已採用這樣的構圖。
***4***由於繪畫用場日益擴大,特別是在裝點統治者的生活方面越來越顯示它的作用,引起政治家和哲學家的關注,繪畫活動被用來闡述政治觀點和哲理。如韓非子關於畫“狗馬難、鬼魅易”的論述;記述漆工花三年功夫“畫莢”,初看與一般漆器無別,在早晨太陽剛剛出來時放到特製的視窗前對照太陽觀看時,發現莢上有龍蛇車馬之狀,非常壯觀。又如楚國詩人屈原對著祠廟裡的大型壁畫,聯絡自己的遭遇,對天發問,寫成千古名篇《天問》。再如莊子描寫宋國畫史“解衣磅礴,裸”,舐筆和墨作畫時的心態,也是重要的繪畫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