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人的情懷體悟太極哲理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重要拳種之一,其所具備的健身養生性是不言而喻的,所具有的習練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是其他拳種所不具備的,太極之美在於自然的和諧,追求天人合一,對它的練習不是簡單的形的訓練,而是超越與人的自然的訓練,自然不僅賦予太極拳更加深厚的哲學思想,注人了鮮活的生命力而且使人在習練中漸漸體驗到這種勃勃的生命奧祕。將太極拳用一種詩意的眼光去詮釋,不僅是對太極拳風格的肯定。更是對於其所包含的深刻生命智慧的肯定。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1 “舞”——太極之形詩化的藝術表現

  《毛詩序》中有一段關於“舞”的精彩論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邏輯語言,由於情感的不斷推動與昇華,慢慢的產生飛躍。產生出“舞”的形式,一種更加直觀、更加可以宣洩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又如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有一段關於吳道子請裴將軍舞劍的精彩論述。“唐開元中,將軍裴旻居喪,詣吳道子,請於東都天宮寺畫神鬼數壁,以資冥助。道子答曰:吾畫筆久廢,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厲,以通幽冥!”旻於是脫去縗服,若常時裝束,走馬如飛,左旋右轉,擲劍人云,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數千人,無不驚粟。道子於是援毫圖壁,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道子平生繪事,得意無出於此。”中國的詩人、畫家本身即含有一種浪漫的情懷。通過最直觀的“舞”將內心最美的藝術作品展現在世人面前。在他們那裡或許再沒有任何方式比這種方式更能展現其藝術的魅力。

  中國武術受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於中國的藝術作品創作者要通過“舞”來頓悟靈感。中國武術在此影響下也具有著一種詩人的情懷。更因在中國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武術也蘊含了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靈感啟示、一種精神境界。人們在武術的習練過程中使心靈得到進一步的淨化是其他體育所不具備的。在工業化的當今社會中,人類逐漸淪為物質的附庸,其終極追求被異化,成為單向度的人。因此,我們更需要用美來詩化人的生活,使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從功利的人生進到藝術的人生,武術本身其藝術屬性從某個方面可以滿足人的這種對美的心理需求。而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精粹其藝術性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太極拳其招法如楊氏太極拳中的手揮琵琶、雲手、海底針、白鶴亮翅,陳氏太極拳中的青龍出水、白猿獻果、轉身擺蓮,其招法名稱就是一種動態的表現,其所包含的意境以及給予人的聯想是無限的。“手揮琵琶”一個“揮”字將本是靜態的動作名稱賦予其動態的意蘊,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藝術性的表達和對“舞”這種更加直觀的太極之形其詩意的表現。太極拳的招法以及其動作名稱和中國的詩歌藝術及繪畫藝術頗具相通之處,中國的詩歌繪畫藝術講究一種靈動,其所趨向的是一種飛舞。正因於此才有上文所提到的吳道子請裴將軍舞劍而畫法益進,唐代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因悟草書,書畫都通於“舞”在相對靜止中充滿著一種動態、一種靈性,以意導動從靜止而到運動從中體悟一種詩化的藝術表達。作為武術的重要拳種之一,其所包含深厚的人生智慧和哲理思想或許更適合現代人云體悟,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感受這種詩化了的思想。

  2 “養心”——太極詩化的養生哲學

  中國哲學現實化、清晰化、直觀化的太極拳使人們在現實生專找尋到了一種迴歸田園的詩意,我相信人們對於太極拳的習練開始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目的,即養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生活條件逐漸豐裕的同時更加註重自身的健康,而太極拳在現代社會作為一種健身養生的手段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太極拳動作連綿不斷,柔和緩慢對於場地的低要求也或許是現代人所鍾愛的一個原因。中國傳統養生思想中有一種說法即,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而這種說法或許更適合現代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人們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環境下有時也應該讓自己心情得到最大化的放鬆,所謂養生,身動是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一點或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和去掉世間名利的心境。太極拳習終者從最初簡單目的的形的訓練,到最後慢慢開始對於太極拳冥思想的體驗是一個過程,即從經驗的世界開始慢慢深化到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之上。但,所有關於形的訓練都是為了最後的超越,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即是對人的潛力的挖掘過程,從這個過程中人們漸漸會發現,養生是一種理念、一種境界。這種觀念是一種看透一切迴歸本我返璞歸真的狀態。中國的哲學大師或是對於人生有深刻體悟的人,其心境是安逸的、淡泊的、寧靜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看透一切迴歸本我的狀態。這裡所言的迴歸本我,即回到人生本來之狀態,無慾無求的思想境界。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似乎一直活在一種焦慮之中,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學習的壓力。各種各樣的煩惱困擾著人的思想。人們需要讓自己的思想得到一種片刻的寧靜與休憩,用一種詩意的情懷去生活。
 

  太極拳作為一種哲學思維的表達或許更加適合現代人們去習練,太極拳強調習練者,身動而心靜,這種狀態正是養生的最高境界。慢慢靜下心來,讓自己的身體得到最充分的放鬆,拋開一切世俗雜念和煩惱。在意念的驅動下徐徐而動,甚至可以微閉雙眼,讓自己在充分的無我之境中自然而然地開始習練,感覺自己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中,迴歸大自然的一個生命體,與自然輕輕的對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一切的煩惱似乎已經淡去,耳中所聽到的是自己的呼吸聲,是風聲是和大自然交流的聲音。真正達到了一種“恬淡虛無”、“寧靜自如”的境界,無拘無束,無牽扯趨強,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無為的狀態體悟到人生的本來面貌。讓太極成為一種生活,融於生活。這就是一種最高階也最有效的養生和生活方式。所有技術性的練習都只是向更高層次邁進的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太極拳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或是養生最佳之方式,或許正是一種心態將人生如古人般詩意的表達,用太極的智慧解釋人生哲學的困惑,這應該是現代人所更加需要的一種性情。

  3 心靈復歸——太極的哲學追求,自然之詩的性情與智慧

  或許真正的武術大家到最後所要追尋的就是這種“無”這種“太極”之境吧。從最開始技的層面追求一種類似佛教禪的狀態,追求心靈的寧靜,破除一切煩惱、一切困惑,追尋生命幸福狀態。太極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或許有更為重要的意義:“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與無極,並非兩物。無極,是對太極之狀態的描述。世間一切或許都是這種“有”與“無”相互交融而構成的共同體。“有”是無的外在表現,但正是無的出現才體現出有的價值。一切事物似乎都存在著這種哲學的辯證思想。太極拳所體現出的這種思想尤為濃厚,從最開始習練太極拳體驗身體的動再從這種動中找尋一種靜之狀態也即“無極”之境,身動而心靜復歸於無極。社會的高速發展,資訊的不斷便捷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人們也開始在這個社會煩躁不安的生活,似乎慢慢的開始缺少一種信仰,一種對於人生的體悟。而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被稱之為“哲拳”的太極拳,必然會接受中國古人的這一哲學理念與生存智慧,也必然就會把糾正“異化”迴歸人的本性軌道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從這個角度而言,太極拳是一種詩化的藝術,一切的運動形式到最後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靜下來,身動而心靜,對於任何事情可以看得開,想得通,達到那種“無執、無痕、無為、無待”的心理理想狀態。

  中國古代的詩人或許比現代人活的更加舒適灑脫,因其心理的滿足和寄情于山水田園的那種情懷使其慢慢找尋到了一種讓自己幸福的體驗,明代美學家袁巨集道就說過:“人情必有所寄,然後能樂。故有以弈為寄,有以技為寄,有以文為寄。古之達人,高人一層。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虛度光景。每見無寄之人,終日忙忙,如有所失,無事而憂,對景不樂,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緣故,這便是一座活地獄。”古人對於人生的體驗比現代人或許更深,他們將人生詩化,在詩化的人生中找尋一種寄託山水的樂趣,真正的藝術生活或許是要與大自然形成一種默契,藝術的境界是感官的也是形式的,形式的初步即是一種形,一種動作的體現,太極拳的習練也在於此,但作為藝術的太極拳其模仿動作不是徘徊在自然的外表,乃是深深透入一種真實的生活。所以藝術最鄰近於哲學,它是達到真理表現真理的另一條道路,它使哲理使體悟披上了一件更加美麗的外衣。現代社會生活的人們或許也該到幾千年前古人那裡找尋這種寄情山水的人生體驗。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也作為一種藝術的表達,其最終目的即是為人們在這個社會中找尋到一種依歸一種體驗生命的樂趣。從 有形的技術到達一種無形的體悟,這是一種向智慧靠近的必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