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魯肅是個怎樣的人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那麼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肅在其出生時,父親就去世了。還好有他的祖母把他撫養長大。魯肅家中很是富有,在當地數一數二,只是祖輩都無人出仕為官,所以即便再富有都不是士族階級。

  魯肅在年少時就胸懷大志,才思敏捷,還愛騎射習武,家道殷實,從不吝嗇財務,樂善好施。古語有云“亂世之下出豪傑”,魯肅就想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袁紹在招兵買馬的時候,封魯肅做了個東城長,戰亂年代,糧食很是寶貴,周瑜聞魯肅之名,帶領了一眾難民前來問魯肅借糧,那魯肅二話沒說,就借給他三千斛,經此一事,周瑜便覺此人與眾不同,乃是英雄豪傑,便建立了堅固的友誼。

  後來,魯肅在周瑜的勸說之下,隨著周瑜一起到了東吳,孫策很是賞識魯肅,後來魯肅祖母去世,回鄉安葬,回來之時,孫策被殺,其弟孫權繼位。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魯肅非常被孫權看重,與他同榻而臥,把酒暢言。

  舊臣張昭認為魯肅不夠謙遜,經常詆譭他,孫權卻不以為然,異常看重。魯肅盡力輔佐孫權。魯肅一直主張合縱抗曹,單憑東吳或者蜀地一人之力,難以撼動曹操,只有兩人聯合才能對抗曹軍。在他的竭力勸說下,孫、劉聯盟,赤壁之戰取得大勝。周瑜病逝,將重任全部交於魯肅。劉備假意借荊州,惹得孫權勃然大怒,兩國經常發生摩擦,魯肅顧全大局,總是和顏悅色的安撫雙方,邀請關羽相見,魯肅單刀赴會,說的關羽面紅耳赤。單刀之會並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適逢曹操進攻漢中,劉備怕雙拳難敵四手,和孫權講和,雙方協商,平分荊州,孫、劉休戰。

  魯肅性格特點

  魯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人,這樣一個人卻也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事實上魯肅的才能完全不輸於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樣有鋒芒,所以一般人都會認為魯肅比較的老實,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將魯肅描寫的有點愚笨,但是魯肅卻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孫劉聯盟,使得三國鼎立。

  首先魯肅是一個性格豪爽的人,魯肅幼年喪父,由其祖母養大,看到朝廷混亂,群雄蜂起,魯肅在家鄉組織青年人習武練兵,在周瑜做居巢長的時候曾經向魯肅借糧,魯肅將家裡糧食的一半借給了周瑜,這一半就是三千斛,是非常大的一筆財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的豪爽,對朋友的仗義。

  魯肅也是一個熊才大略的人,周瑜帶著魯肅去投奔孫權,魯肅一見面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勢,為孫權制定了孫劉聯合共抗曹操的大政方針,並且準確的預測出將來的天下必然是三足鼎立,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魯肅的眼光獨到。

  魯肅也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赤壁之戰的前夕,很多人主張投降曹操,是魯肅堅持要孫劉聯合共抗曹操,孫權也是聽從了魯肅的勸說才下定決心與曹操決戰到底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武將魯肅是具有大智大勇的。後來的單刀赴會也說明了魯肅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

  魯肅也是一個具有領導才能的人,周瑜去世後魯肅接替了周瑜的職位,軍隊只有四千人,魯肅治軍有方,很快部隊就擴大到萬餘人,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的領導才能。

  魯肅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堅持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使得三國鼎立,可以說沒有魯肅就不會有孫劉聯盟,可能曹操能夠很快將其各個攻破,也就不會有三國。

  周瑜和魯肅的關係

  周瑜和魯肅都是東吳孫氏集團裡極為重要的兩個人。周瑜幫過孫堅,後來又幫助孫策奪天下,受到孫策的重視,孫策死後,繼續輔助孫權,一生官至偏將軍,掌握軍隊大權。

  魯肅性格豪爽,仗義疏財,當年周瑜受袁術之命,任居巢長,因缺少糧食,周瑜向魯肅借糧食,魯肅把一倉糧食全部借給周瑜,二人成為好朋友。

  天下混亂,魯肅帶著鄉親到曲阿,本想投靠鄭寶,周瑜勸他去投靠孫權,專門寫推薦信,魯肅初到孫權那裡,就提出三分天下的言論,這種能看透事情本質的能力是無人能及的,孫權因此對他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公元202年,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曹操勢力非常大,魯肅建議孫權把兒子送到曹操那裡當人質,以求得平安。周瑜堅決不同意,認為送人質之後,只能受制於人。孫權聽從周瑜,沒有送人質去曹營。這其實是魯肅想聯合劉備,對孫權採用的激將法。魯肅得到孫權的同意,親自勸說劉備,陳述其中厲害關係,使得孫、劉能夠聯合,還和諸葛亮等人成為朋友,共同商討打敗曹軍的策略,最終贏得赤壁之戰。

  戰後,周瑜勸說孫權軟禁劉備,魯肅堅決不同意軟禁劉備,反而同意借荊州給他,實現三國鼎立的局面。事實也證明,沒有劉氏,單靠孫氏,根本抵擋不住北方大軍。周瑜死的時候,臨死還向孫權推薦魯肅,他一直都認定只有魯肅才能幫孫權穩定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