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事件時間

  三國時期起止時間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到280年結束。廣義一般認為從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到280年結束。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1:襄樊之戰

  地點:荊州

  時間:219年七月—219年十二月

  參戰方:曹操、孫權、劉備、樑郟、陸渾群盜

  結果:關羽失荊州被殺,孫劉聯盟破裂

  參戰方兵力:蜀漢約三萬、曹魏五萬以上東吳數萬

  傷亡情況:曹魏損失三萬以上、關羽全軍覆沒

  主要指揮官:曹仁、呂常、于禁、龐德、徐晃

  主要指揮官:關羽、趙累、樊友、孫狼

  主要指揮官:呂蒙、陸遜、潘璋、馬忠

  2:南中平定戰

  諸葛亮南征,又稱南中平定戰,是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中發動平定南中的戰爭。當時朱褒、雍闓、高定等人叛變,南中豪強孟獲亦有參與,最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

  名稱:諸葛亮南征

  地點:南中

  時間:225年

  參戰方:蜀漢、南中叛軍與各部軍團

  結果:平定南中

  主要指揮官:諸葛亮、朱褒、孟獲

  又名:南中平定戰

  典故:七擒孟獲

  3: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漸漸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4:九伐中原

  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公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名稱:姜維北伐或九伐中原

  地點:陝西、四川、甘肅等地

  時間:公元238年—262年之間

  參戰方:蜀漢、曹魏

  結果:蜀漢勝多敗少,軍隊損耗過大

  參戰方兵力:不詳

  主要指揮官:蜀漢:姜維;曹魏:鄧艾等

  5:陸遜北伐

  陸遜北伐指的是僅有的4次與魏國作戰。

  6:三家歸晉

  三家歸晉,實際上分為兩場戰役及一個事件,始於公元263年,終於公元280年:公元263年,魏滅蜀國。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公元280年3月,晉滅吳。

  7:潼關之戰

  潼關之戰是曹操與馬超、韓遂等西方群雄發生的戰爭。當時曹操在南方戰線失利,所以決定向西方拓展。馬超、韓遂等受訊息影響,起兵抵抗,在關中潼關附近與曹軍發生大戰,最後曹操用計取勝,壓制關中。

  名稱:潼關之戰

  地點:關中潼關一帶

  時間:211年三月~九月

  參戰方:曹操軍、關西十一部聯軍

  結果:曹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曹操軍十萬、關西聯軍十餘萬

  主要指揮官:曹操、馬超、韓遂

  別稱:渭南之戰

  參戰雙方

  守方:曹軍至少十數萬***包括王牌部隊虎豹騎兵***參戰的有夏侯淵、張郃、朱靈、曹仁、徐晃、曹洪等將領由曹操統領

  攻方:聯軍共十萬分為十部: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樑興、成宜、馬玩分別統領各部不相統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