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人物荀攸簡介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三國曆史人物荀攸生平

  內藏英知

  荀攸出身於士族家庭,父親荀彝,任州從事之職。 荀攸從小失去父母。

  祖父荀曇是廣陵太守。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1******,大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餘人。荀攸抵達洛陽後,拜黃門侍郎。

  謀刺董卓

  中平六年***1******,董卓之亂,關東兵起,董卓遷都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勇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顒、荀攸入獄,何顒憂懼自殺,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殺而得以免罪。棄官返歸,又被官府徵召,考試名列優等,升遷為任城相,沒有赴任。荀攸因蜀漢地險城堅,人民生活殷實,於是請求擔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

  得遇明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縣建都,給荀攸寫信說:“現今天下大亂,正是有謀之士費心勞神的時候,而先生卻在蜀漢靜觀時局變化,不是太保守了嗎?”於是徵召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久聞荀攸之名,與語大悅,對荀彧、鍾繇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為了曹操的軍師。

  經達權變

  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對荀攸說:“沒有聽先生的話才會這樣。”於是設下奇兵再次和張繡、劉表聯軍大戰,大破之。

  同年,曹操自宛征討呂布,到了下邳,呂布敗退,固守城池,曹操進攻,沒有拿下,連續作戰,士兵疲憊,曹操想收兵撤退。荀攸與郭嘉說曰:“呂布勇而無謀,如今三次交戰都敗了,他的銳氣已經衰落。三軍以大將為核心,大將衰疲,部隊就沒有奮戰的意志。就算陳宮有計謀也太遲了,現在呂布士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定奪,乘此機會奮進急攻,就可以擊破呂布了。”曹操隨即引沂水、泗水灌進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呂布。

  妙計百出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白馬之圍。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他認為袁紹兵多,應設法分散其兵力,於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騎襲擊白馬,顏良不及防備,被關羽斬殺。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

  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於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騎將文丑。

  曹操於是和袁紹在官渡形成對峙局勢。雙方軍糧將盡,荀攸對曹操進言說:“袁紹運糧車一天之內將要到達,押車將領韓猛精幹但輕敵,攻擊他可以獲勝。”曹操說:“誰可以派遣?”荀攸說:“徐晃。”於是派徐晃及史渙半路截擊,打敗了韓猛,燒了他押送的軍用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