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該怎麼創業

  大學生畢業後,要麼選擇就業,要麼選擇創業,當然還有其他的路徑,但是大學生剛出校門,應該如何去創業呢?下面小編給你介紹一下。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創業前要做那些準備工作呢?虹口區開業指導中心的指導師王星為創業者作了這樣的分析。

  積累創業能力與知識

  市場調查分析,是每一位創業者在創業之前必須要非常認真仔細進行的一項工作。在決定從事某種產品或服務之前,必須要對可能購買產品***或服務***的顧客群、或潛在的顧客群有一定了解。

  創業者必須懂得營銷之道,如何進貨,如何開啟產品***或服務***的銷路,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創業者都必須潛心去研究。這些知識的獲得可以是成功者的經驗,也可以是書本理論知識。經商做生意,必須要善於和各類人士打交道,如工商、稅務、質檢、銀行等,這些部門都與創業者的經營服務休慼相關,要善於同他們交朋友,建立和諧的人脈關係。

  要有創業風險意識

  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是創業者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創業者必須明白,市場是無情的,它並不是每一次都會青睞創業者的。如果創業失敗了,我失去的是什麼?應該怎樣面對失敗?尤其是小資金創業,是每個創業者所面臨的問題。充分的準備和不斷地學習,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概率所起的作用。所以,一次創業失敗並不代表什麼,持續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創業盲目性太大,這是大學生創業甚至是年輕人創業的“通病”。學生創業應當有必要的“風險意識”,才能承受住創業過程中的風險和失敗。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只看到他人成功後的表面現象,不顧時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步他人後塵,而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專案資金場地不可少

  創業者要想好以什麼產品***或服務***切入市場。對於小資金創業者來說,只能選擇自己熟悉的產品或服務。需要界定的是,什麼是自己熟悉的產品或服務?熟悉不僅僅是知道如何把創意變為產品,而是要非常瞭解在自己產品***或服務***所提供的市場範圍內,如何將其變成商品,並進而轉化為現金流。小王大學畢業後因在職場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相比之下覺得自主創業能夠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並且覺得自主創業可以有更多時間支配,非常自由。可是小王在投資教育軟體店時,開業前沒有真正瞭解市場,也沒有做過成本分析,開業之後,成本支出越來越大的問題開始明顯起來。經過不到1年的慘淡經營後,小店終以倒閉告終,近6萬元欠款不能償還。

  要選準投資專案,最重要的應當是掌握直接與客戶接觸的資源,即合作商的資源。而這種熟悉必須是通過實際運作才能夠得到的,這也就是許多成功的創業者往往會先在同類企業工作一段時間的原因所在。

  要處理好現金流與利潤、成本的關係。在創業初期,重視現金流的變化,是創業者真正的生命線。因此,在用小資金創業時,創業者不僅要關注現金流的成本變化,更要關注現金流合理的使用,而不僅是賬面利潤的最大化。如果為了降低單件成本而進行大批量採購,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現金支出的絕對數額增加,這對小資金創業者來說是很危險的。

  創業者應事先對創業專案的特性有足夠了解,才能確定商鋪的選定條件。至今為止,沒有人給選擇商鋪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不同的創業專案,對商鋪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況下,選擇商鋪存在著普遍性的要素,如果選擇特許經營的零售專案,那就需注意到選定的商鋪應集中在顧客更容易看到的位置,尤其是人們上下班常常路過的地方,或者是某娛樂場所,或者是社群附近,或者是綜合商住樓區,只要顧客能常常看到你的門店,讓顧客更容易購買你的商品和服務。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戰,創業者要想成功,必須紮紮實實做好充分準備和知識的不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