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科目一直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科目。多關注社會熱點,是備考申論的最好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閱讀。
:微信“朋友圈”非法營銷
近年來,隨著微信使用者越來越多,不少人看中微信帶來的流量紅利,打起了利用社交工具行騙的主意。面對暗潮湧動的轉發、點選等營銷產業鏈,微信平臺和相關監管機構應警惕其中違法行為,及時介入,不可任其成為市場監管死角。
微信“朋友圈”大多是熟人,具備較高可信度,這給一些圖謀不軌者提供了“殺熟”機會,甚至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欺詐誘騙的可乘之機。例如,有不法分子慫恿使用者轉發帶“三無產品”廣告的“雞湯文”謀取暴利,其向廣告主索要的費用是使用者分成費的十倍;有的第三方公眾號允諾使用者群發廣告後就能“免費領商品”,卻在收取遠高於市場價的“郵費”後,寄給使用者成本極其低廉的劣質商品等。
此外,測試小遊戲、點贊獲禮品、行善尋親、掃碼送話費、回覆換禮品等花樣百出的“朋友圈”營銷內容,可能導致個人資訊洩露,並給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
近年來,新媒體營銷迅猛發展,相關部門對於新興廣告模式和社交網路營銷模式的監管較為滯後,管理缺位、打擊不力使“朋友圈”中的監管盲點逐漸增多。尤其是註冊微訊號不需要實名認證,讓不法分子少了“後顧之憂”。
對“朋友圈”頻繁出現涉嫌虛假宣傳、欺詐、內容涉黃的廣告,以及防不勝防的第三方平臺和外部連結,微信雖有苦衷,但作為使用者數已經突破6.5億的社交平臺,微信管理團隊應主動扛起淨化“朋友圈”的責任。
今年4月,微信方面曾釋出過《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但目前管理外部連結主要還是依據使用者舉報,這遠遠不夠。移動互聯時代對技術監控手段和自查自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微信平臺的監管能力應與其產品研發、推廣等齊頭並進,保證“朋友圈”的生態環境,真正對使用者負責。相關職能部門也應繼續完善監測體系,加強監管,做到全覆蓋、無縫隙、無死角。對虛假欺騙內容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縱容姑息,還“朋友圈”一方“淨土”。
:農村環保多用鄉村智慧
“會爛”和“不會爛”,這樣接地氣兒的分類方式,讓垃圾分類工作在浙江4500個村莊得到紮實推進——“會爛”的發酵堆肥,“不會爛”的再看能不能換錢。如此,運往垃圾處理廠的垃圾越來越少,村子卻越來越乾淨,“鄉村智慧”的效果立現。
近年來,國家每年都有大批資金投入農村環保工程,有些地區在建造農村汙水處理站時,沒有結合當地實際,幾百人的村子建個處理能力遠超實際需求的汙水處理站,建成後往往執行不暢甚至成為擺設,汙水站旁邊汙水橫流,反而容易引發農民反感。
相比於城市而言,農村生態環境脆弱、環保設施基礎較差,“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的狀況在不少地方存在。農村垃圾治理,是改善農村環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儘管具有完備的垃圾運輸、分揀和處理系統,但城市垃圾分類試點十多年來進展並不順利。而浙江農村的垃圾分類能開展得有聲有色,就在於採用了適合農村的方式。
如果從一開始,當地就按照城市思維來操作,弄上一堆農民看不懂也不明白的裝置和理念,動輒就要改造、重塑村民的生活習性,恐怕不僅難以為繼,還會引來村民的牴觸和反感。對於農民來說,城市裡五顏六色、有著各種高大上稱呼的垃圾分類桶,也許只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場景。相比那些看不懂的垃圾桶,“會爛”和“不會爛”這樣的區分法,雖然算不上科學嚴謹,但老人孩子都明白,簡單方便易推廣。
目前,我國已有不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環保專案,但大規模推廣還需要一個過程,還存在不少現實困難。讓農民參與生態環境治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用他們可以理解、能夠接受、便於實施的“鄉村智慧”去推進,否則,就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