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端午節的風俗4篇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例如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的作文吧。

  作文端午節的風俗1: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裡彷彿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作文端午節的風俗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裡。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作文端午節的風俗3: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裡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作文端午節的風俗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不愧是一個文明古國,一個端午節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