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散文素材

  多積累議論文素材可以幫助你寫出好文章。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

  3:理解

  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脫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說這裡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認為,退一步講,即使孔子在這裡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釋為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對女人的歧視,是一種通病,是時代的印痕或時代的侷限。在西方,耶穌罵夏娃,亞里士多德罵女人,尼采罵女人,非常嚴厲,其程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謨、黑格爾,對女性的歧視也很厲害。當然,無論東西方人士,對女性的歧視、蔑視、輕視,都是錯誤的。儒學、儒家中有對女性不尊重的表現,是需要批評的,但我們要放在時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與檢討。我們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外來文化,同時也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來對於儒學的批判,有許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淺層次或直線性的,以致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多數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紀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殤”的方式來對待儒學。我們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態和理性批判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

  4:選擇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於城下,晚上颳風下雪,氣溫驟降,同宿城門下的一女子凍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將其抱在懷中,靠體溫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沒有非禮之舉,留下了坐懷不亂的美譽。

  無獨有偶。魯人有獨處室者,鄰居是一個寡婦,也獨處一室。半夜,暴風雨至,寡婦室壞,想進魯人室躲避,魯人閉戶不納。寡婦在窗下哀求道:“你怎麼不懂得仁愛,不讓我進去?”魯人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一室。你現在年輕,我也年輕,所以不敢讓你進來。”婦人說:“你怎麼不學學柳下惠?”魯人說:“柳下惠能做到,我是萬萬做不到的,我現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學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說:“善哉!要學習柳下惠者,沒有像魯人這樣會學的,希望向善的方面發展,卻不因襲別人的行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來,柳下惠的選擇是對的,魯人的選擇也是對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貢四下詢問走失了的老師孔丘,這時候有一個鄭國人對他說:“東門口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可是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把這話告訴他。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啊!”這就是孔子,一個渾身上下充滿幽默細胞的老頭兒,全然不是千百年來端坐在畫像中,端坐在中國人意識深處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形象。在孔子眼裡,要想真正不朽,不在於權力,而在於文化與教育。所以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遠存在。

  6:源泉

  瞭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的處境。他所宣揚的仁愛和禮教,有時候被拋在一邊,可有時候,又搞得登峰造極。不是嗎?直到今天,幾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學的人,可研究什麼?我想:不過是為我所用罷了。可是,無論如何,孔子是偉大的。是的,絕對是偉大的。他的經典的論述,是人性,是人倫。有人說:地球上的萬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報應,是因為人類打破了生態平衡,不顧一切地滿足人類自己的慾望。所以,人類呼喚人性,呼喚平等。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喚人性。是的,封建的歷代王朝,都在以儒學治國還是以法治國上,顯現一個天子的抉擇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倫理道德觀念仍不過時。道德淪喪,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時候,就會向孔子討教。

  7:誠信

  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說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

  8:尋覓

  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裡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裡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瀰漫著,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霧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從孔子一直說到了現在。

  我的祖先,那個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經焚過書坑過儒的。如今,他的後人如我者,卻千里迢迢來拜孔子了。我來山東,除了拜孔子,當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給我以藝術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濟寧市的朋友說:哈,你終於來了!我是來了,孔門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沒有給偉大的先師帶一束乾肉,當年的蘇武可以唱“執瓢從之,忽焉在後”,我帶來的惟有一顆頭顱,在孔子的墓前叩一個重響。

  二

  1、勾踐與夫差與西施

  他,勾踐,在嘗夫差糞便的那一刻,復仇大計就扎深了根,那種痛苦,別人無法替代;把西施送給夫差的那一刻,他就盼望著能再次把她搶回來。他不敢忘,也不願忘。

  他,夫差,在琴絃四起,歌舞縈繞的環境中,驕奢之心難免升起,貪戀美色的他,更對西施百般的討好,不思朝政。他忘記了勾踐的過去,他忘記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忘記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她,西施,一個犧牲品,作為一個女人,她不但沒有得到自己的愛情,每天還要強顏歡笑去勾引夫差,讓他沉溺於自己,讓他縱情享樂,自己毫無快樂所言。但是她沒有怨言,因為她忘記了自己,作為國家的一員就應該為國家的利益著想。

  2、王勃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3、白居易

  ⑴彈琴的人在水上,聽琴的人在馬上,彈琴的人和聽琴的人相遇在一條船上。這條船便是一張琴了,被水的手指撥響。所謂知音,便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心事被琴說穿,被水流傳。人人都在世上尋找知音,卻不知道在何時會偶然出現機緣。今夜,誰在那一勾殘月下,獨自臨風撫琴?大音如霜降於四野,飄向遠處的琴聲比遠處更遠。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輕弦上泛漫。廬山多愁善感的情懷,在一個古代的夜晚,被詩與琵琶說盡。

  ⑵潯陽江水在琵琶上翻滾流淌,白司馬擱下酒杯,用悲愴在琴絃上定音。一曲終了,彈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輕輕滑落。於是,載滿秋怨的小舟隨琴聲的消逝而永遠消逝。而詩人則踏著溼漉漉的詩行,憂鬱地走進經典。兩行長長的淚水,垂在歷史的臉龐,再也無法抹去。

  4、梵高

  ⑴一個天才,一個瘋子,一顆隕落的星,一顆閃耀的金子。他是畫家,一個狂熱的藝術家,一個無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他醮著濃煙的顏料,在灰白的畫布上塗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熾熱的黃色勾勒著在風中飄搖的向日葵;他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嘴巴,用響亮的槍聲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他是誰?

  他給世人帶來太多的驚奇與迷惑,但他卻在世人雜亂的語言和鄙夷的目光中,逃離人海,于山坡上的一株向日葵尋回了思想的星光。

  是否,一朵花裡,便可容納生命的內涵?

  ⑵凡?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於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於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棄的巨大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幹劃破身軀,它們成功了。

  於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畫作在他死後不久,直至今日,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⑶凡?高看見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氳著生命的氣息,一種躁動,一種恍若隔世的力量在他體內跳躍。從那明麗的花瓣裡,他看到了超越時空的精神世界。於是揮動畫筆,用色彩記錄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幾世幾代的後人。

  5、居里夫人

  ⑴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後,在獲得諾貝爾獎嘉獎後,既珍惜這一成就,又不肯停步不前,而是繼續探索,發現了更為珍貴的鐳,二度獲得諾貝爾獎。她品讀了成功,並正確認識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一種品味,更是一種超越。品讀人生,是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品讀人生,是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⑵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居里夫人對民族的懷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貧,在年少求學之時已離開祖國。在科學領域裡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後,她終於在金屬中提煉出“釙”這種放射性元素。她知道這元素將帶給她數不盡的榮譽,而她,這位感恩的科學家,立即想到以“Po”來命名這元素,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或許正是這份時刻惦記著祖國的心情,讓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著。之後,她又提煉出“鐳”,併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⑶“那時”,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卻決無自暴自棄的舉動,一開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淚水而是用鮮血鑄成”的堅韌!

  6、羅丹

  面對同樣一顆石頭,許多雕塑家都說它是一個不屬於藝術的頑石,可是羅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識慧於這顆石頭,並把它雕成著名的大衛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這顆石頭上的紋路與藝術相悖離,可是為何羅丹卻不這麼認為呢?因為他走了一條不常規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藝,避開石頭固有的紋路,創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觀”。

  7、貝多芬

  ⑴數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數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間悄然無聲,那跳動的音符似乎在瞬間變得沉寂。他,一個把音樂看作生命勝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對失聰之苦?然而,他做到了,雖是無聲,卻彷彿拉近了與心的距離,讓人們感到的是執著於音樂的心在呼吸。就是這樣,勇於經歷磨鍊,煅造出了一位樂壇驕子——貝多芬

  ⑵要向挫折輕易言敗。這是快樂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喪失了聽力,這對他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戰勝了失去聽力給他帶來的重重阻礙,從痛苦的堅巖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他抗擊挫折的決心在旋律中躍動,他沉迷音樂的快樂在音符間流淌。於是,貝多芬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孫中山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三

  1.王羲之

  一代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天下譽。

  雪白的羽毛,振天一飛的雄姿成了他的最愛,他有鵝的堅傲風骨,有鵝的專注之情。他的字清秀挺拔,又矯若驚龍。他的專注成就了一代書法大家,他的勤奮更為後世廣為傳頌。

  潑墨如浪豪情,他成就墨染一方的壯舉。仰觀宇宙,俯察品類,恣情天地之中,放浪形骸之外,他用一枝短竹將中華的筋骨與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臥蘭亭,醒嘆世事,他用一篇短序將人生的脈絡與真諦陳置於字句之間。

  2.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是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亦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窮且堅,不墜青雲的傲岸,不“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之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雲;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暫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榮辱成敗,盡顯英雄本色。

  3.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無數,縱使晴空萬里,也無船載得動昨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霸氣。莫說一生只有一次失敗,縱然有一千次,也永遠無法抹去這偉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鋼鐵鑄成的生命,竟然偉大到毫無韌性的地步,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宜與苟且。要麼一戰滅暴秦,要麼一戰而棄天下,酣暢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種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4.王昭君

  深宮裡挑燈問卜,目光中滿是烽火晃動。那些皚皚白骨,怎麼就站起來,翩翩起舞?琵琶弦上臥著的,可是笑聲?哭聲?抑或喊聲?殺聲?六十萬將士,三千里連營以及呼嘯而過的大漠的風------揮手抹去,抹去周圍厚厚的俗朽,你呀------一個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樣的輝煌呵,光芒萬丈的太陽只能躲進黃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樣的胸襟呵,廣袤無垠的草原,浩蕩無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樣的溫情呵,哪怕最野頑最強悍的男人最狡詐最陰毒的鬼魂,也會化作一泓平靜的漣漪。你纖弱的雙肩肩起兩個民族;你柔潔的雙手托起整個時代。所以,兩千年之後,歷史,這個多災多難的嬰兒,依然期待著你的哺育。

  錦衣玉食,從不曾贏得你滿足的一笑,繡摟畫閣,從不曾還給你自由的夢境、年年歲歲,桃花自開自落,何曾等到過半隻蜂蝶?你早已看透,這個隔絕了人間春色的後宮,分明是座華麗的囚籠、

  匈奴和親的訊息傳至長安,驚呆了後宮的三千佳麗、而你,從一對戰戰兢兢的宮娥中走出,衝宣詔的太監淺淺一笑,接過聖旨,也接過了歷史、

  沒有過問琳琅滿目的嫁妝,你只是輕輕抱起心愛的琵琶,跨出宮門,走向天涯、身後的丹陛金鑾之上,漢元帝呷一口酒,滿意的笑了、

  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釵銀鈿,雕鞍玉轡上稍作停留,只對灞橋兩側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們,可攀可折,而不可斷、

  漫漫長路,凜凜寒風,一列嚴整的馬隊行進在蒼茫的天地間、車輪碾過,兩道車轍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飄渺的長安、那時的你,一定沒有回頭,不肯或是不敢、纖指撥動冰弦,風沙的低吟中摻進一段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你終於奏出了屬於自己的樂章,不為皇帝的讚許,不為嬪妃的賞賜,只為袖邊的那幾縷啼痕、

  兩個民族的恩怨,最終要讓一個纖弱的女子來承擔、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白髮母親的呼喚,春閨少婦的期盼,糊湘稚兒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聲裡淡去,飄逝……那塞外風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戰爭與和平的標點,印上《漢書》的扉頁、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時空的征途、從矯揉的繁華走向獷悍的蠻荒,從渺遠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把塞外的廣袤解讀為空曠,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淒涼,最後歸結為一座黃昏下的青冢,將幾卷刻滿血淚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後,正是中原的萬里雲天、

  從此,長河落日裡,大漠孤煙下,你的琵琶聲就回蕩了千年、

  5.莊子

  他站在田裡,舉起鋤頭,奮力耕耘著,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額頭流過他俊美的臉龐,滴落在田地裡。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農夫,他是勾踐。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還要親自做夫差的馬前卒。回到會稽他就親自耕種,做到非其親種則不食,非其妻所織則不穿。吃著粗陋的飯食,還要舔嘗苦膽;躺在柴草鋪上休息時,還在思考著招攬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他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呢?國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隱居,可以平靜地終老一生,然而他沒有!因為他沒有忘記國君的責任,沒有忘記亡國的恥辱!在他的心底,銘記著他向夫差俯首稱臣那一刻的心痛,銘記著他的子民迎他回到會稽時滿眼的淚水!這銘記,使他可以忍受苦膽之苦,柴薪之硬!

  6.李清照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把水中那棵被柔風搖動的柳樹,想象成你寫詩的模樣。

  黃蓮樹下,琵琶聲聲。你夜夜點一盞燈,讓跳動的火焰將書卷的墨香點染眉心的紅痣。

  捧讀你靜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風的樂趣;捧讀唐詩宋詞的意韻,卻是你唯一的感動。

  曙光浮浮沉沉,夕暉明明滅滅,歲月枯枯榮榮。

  多少次掀開季節的窗簾,卻未能尋到你無語的花影;多少次扣響思念的簷鈴,卻未能聽到你透明的笑聲。

  煮一壺溫暖的香茗,舊年的雨露就象清澈的淚,淡淡的甘甜之餘隱隱有一絲寂寞的苦澀。

  為何你的一生,是情詩情句壘積起來的一生,從多情走向多情,從尋尋覓覓走向冷冷清清,走向滄涼沉鬱,走向曉風疏雨蕭蕭的歸來路。

  從舊愁走向新愁,你足足走了一生啊,可你還是沒有走出心頭上的愁字。

  你的愁字有說不盡的意味,有無盡的美好。如風過浩渺的湖面,如夕暮濛濛中的秋色,如窗前憔悴的黃昏疏雨,如年年插在雪裡醉醺醺的梅花。

  空寂夜空,一對深情的眼睛滿含期盼。獨坐黃昏,等雁鴻飛來,任殘陽淹沒希望。蕭聲紛紛如雨,無意中淋溼你的雙眸。

  是詩意的日子很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裡,讀風,讀月,讀雲。

  任寂寞的遊思為你抒情,寫下不朽的詩章。

  相聚,在你心中是美的;分別,只有在你詩詞中才美麗無雙。連同那綿綿的恨意,開出絕世的憂鬱之花。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河時滅?柔弱的你盡仰天長嘆:“恨生非男兒,不能躍馬揮戈,馳騁疆場……”

  綠紅肥瘦也罷,不過江東也罷,你那一鴻顫慄的情愫已深深的播撒進億萬人的心田之中了。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人比黃花瘦的不僅是你,萬千心事難寄的不僅是你,乍暖還寒時悽悽慘慘慼戚的也不僅只你。

  可你抬頭低首之間,有一種破裂的聲音令你不能忘懷。總見感悟的碎片閃著花的光芒,綴滿遺憾。於是泣血撰寫《金石錄》完成了亡夫遺願……

  帶傷的鳥兒跌落滿枝的寂寞,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堪回首。任表白枉自佇,白髮欺人,只一種滋味濃在心頭。又溢位心頭。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玉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洗淨南宋的墓碑,我分明看到一個女人把腰彎成一個大大的愁字。在你心中,愛情凝固,像一個寂寞的小屋;在你的筆下憂愁不動,累積成一枚遠古的化石,一個滿腹傷感奇女子,國破之悽,喪夫之痛,你一樣也沒忘。多虧了你沒有忘,我們今天才有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痛徹;才有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辛酸苦楚;才有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肝腸寸斷;也才有了“九萬里風鵬正舉”的浪漫絢麗;才有了“至今思項羽。不敢過江東”的豪邁與悲涼。

  7.李賀

  因為父親的名諱,他無法金榜題名,因為不願碌碌無為,他做了“暗夜的歌者”。他騎上瘦馬,背上錦囊,雲遊高吟,但有所感,揮筆書下放入囊中,且歌且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