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散文寫作指導

  高中生的議論散文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忌套用材料,一味模仿

  套用材料主要是指不少考生相信“萬能開頭”“萬能結尾”之類的話或一味套用高考優秀作文裡面的語段或論據,造成“你用我用他也用”的千文一面的狀況。主要表現有三種:

  ***1***套用“開頭”或“結尾”。有的語文教輔書上有所謂的“萬能開頭”“萬能結尾”,不少學生如獲至寶,作文時經常套用,如出現最多的開頭是這樣的排比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輝,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擷其中最重的——毅力。***“毅力”可以換成其他詞語***出現最多的結尾是:“藍天若水,紅葉如魚,我聽見金屬的音響一聲聲穿越了山林。”

  ***2***套用高考優秀作文裡面的語段或論據。近幾年高考出現了一批借評價名人論述觀點的個性化作文,寫什麼話題都引用名人事蹟,尤其是李白、陶淵明、蘇軾等文學家的事蹟,出現了一大批讓閱卷老師“頭大”的作文。

  ***3***套用流行材料。生活中剛出現的東西固然算新,若大多數考生都用,就會失去新鮮感,考場議論文論據的使用忌諱“扎堆”。如近幾年央視每年推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固然好,但人們太熟悉,已成為廣大考生背誦的材料,有些考生寫什麼作文都用當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頒獎詞幾乎成了“萬能論據”。

  有位作家曾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是庸才,的三個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則是蠢才。劉墉在《創造與闡述》中說:“第一等人創造,第二等人闡述,第三等人模仿。”如果一味套用,不知創新,一味地“拿來主義”,只能讓自己的思維僵化,如何寫出有新意的文章?考生必須養成勤讀書報的好習慣,勤於積累,不斷充實自己的“素材庫”,在作文時方能駕輕就熟,左右逢源,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忌盲目抒情,感情虛假

  話題作文主要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想認識水平,有些考生寫不出對話題所反映現象的深刻認識,便用抒情文段來湊字數。這種盲目抒情的文字大多來自時下流行的高考滿分作文或某些報刊登載的所謂精彩文段中,如: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它們與話題作文的議論毫無聯絡,考生只以為它有文采便拿來使用,卻適得其反。

  還有些考生平時沒有豐厚的積累,缺少對話題的深刻理解,考試時臨時拼湊一些句子,或讚美老師多麼辛苦以博得閱卷教師的好感,或緊跟當前政治形勢發一番假、大、空的議論,等等,不一而足。

  議論性散文不是抒情散文,抒情的文字儘量要少,決不能無病呻吟,故作深沉。也不能頭腦簡單,***,感情虛假。

  :忌羅列事例,不會分析

  羅列事例是指考生寫作文時從時下流行的一些低淺俗濫的閱讀文選中搬出一個個小故事,逐個背寫在作文裡,議論的語段過少甚至沒有,只在結尾時用一兩句話聯絡話題的情況。

  議論性散文以議論為主,所寫事例要概括而形象,並有到位的分析議論,這種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現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認識水平不高,不會分析的現狀。這類考生要學會辯證分析,多讀一些規範的議論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列舉事例之後,必須扣住話題進行分析,使文章始終圍繞中心論證。文段扣題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首句扣題、議論描述性扣題、結句扣題。容易犯羅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學會結句扣題。

  :忌不明模式,隨意為文

  不明模式是指有的考生不熟悉議論性散文的結構模式,寫出的作文或羅列材料,或銜接不好,或過於片面等。不少考生寫議論性散文不列提綱,想到哪兒寫哪兒,甚至於有的考生會犯把寫好的一兩段文字劃掉重寫的考場作文大忌,這都與考生不明作文模式有關。

  議論性散文常見的結構模式有三種:並列式、引伸式、對照式。所謂並列式即作文主體部分各段之間是並列關係。考生寫議論性散文時要仔細審讀話題,確立自己作文的結構模式,如用並列式結構的可用擬小標題式的寫法,用引申式結構的要用好過渡句或過渡詞語,用對照式的要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與分析都有,也要注意過渡語句的使用等等。

  :忌“畫龍無睛”,蜻蜓點水

  “畫龍無睛”是借用了成語畫龍點睛,意思是指某些考生的議論性散文缺少或沒有深入的議論,只在文章結尾部分如同“蜻蜓點水”般地點一下話題,讓人讀了以後很容易認為其和話題關聯不大而判為離題或打擦邊球。不少考生的議論性散文都存在類似毛病。

  要想避免“畫龍無睛”,考生應該做到,不管採用何種結構模式的議論性散文,其結尾部分***多為最後兩段***都必須聯絡話題,扣住題目,深入議論,這種議論如同“頰上三毛”,能使文章增添更多的精彩,考生也就增加了得高分的機會。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