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如何養生的具體方法

  現在正值夏秋換季時節,白天氣溫偏高,人體水分蒸發快,傍晚微涼。夏末初秋如何養生?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夏末初秋的養生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夏末初秋養生方法

  1、養肺、補水要由裡而外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當令,容易傷肺。治燥之法,以潤為貴。所以,解決面板幹癢問題應從養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潤肺、養血潤膚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陰養肺的水果,如梨、楊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油菜、禽蛋等,使面板得到潤澤。

  對於秋天的面板來說,補水是頭等大事,多喝水能夠從內到外緩解面板乾燥。一天不能少於1000毫升,但也不要超過3000毫升。除了白開水外,秋天新鮮而豐富的水果也是抵禦秋燥的佳品。如雪梨、木瓜、蘋果、楊桃、紅棗、葡萄等應季水果,不但美味可口,還能滋陰潤燥,增強面板彈性。

  2、初秋別忘了防晒

  專家指出,防晒不只是夏天的事,秋季的防晒更重要。因為夏季大氣中的雲量較多,對紫外線有一定阻擋作用;而在秋季,雖然受到氣候影響,空氣變得格外澄澈,但紫外線的透射度也大大增加。此外,由於秋季人體肌膚的新陳代謝要比夏天緩慢,所以受到同樣的日晒,恢復美白的過程要比夏天長。

  白皙肌膚保養不易,怎能因為疏忽而在秋天前功盡棄呢?

  選擇SPF15以上的防晒產品,在需要的時候不斷塗補,保證全面防晒。眼睛和脣部是防晒格外要注意的部位,因為眼睛周圍的面板很薄,所以在購買時,應選購有潤澤和修護作用的眼部防晒品。另外,佩戴太陽鏡也是眼部防晒的一個好方法。脣部的肌膚較為柔嫩,在強烈紫外線的輻射下很容易失去光澤和產生死皮,因此儘量選用有防晒效果的潤脣膏來加以保護。

  3、初秋“凍一凍”

  俗話說“春捂秋凍”,在中醫眼中,體溫下降利於人體陽氣內藏***冬藏***,秋季六節氣的養護調節重在著裝和保暖,切不可因著裝單薄而受涼,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衣被要逐漸新增,但不可一下加得過多,捂得太嚴。

  秋裝要寬緊適度、長短大小適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適,不宜露臂、露胸、露腿。穿著純絲或純棉織品或混仿品面料的外衣褲,既可防秋涼,又能防燥熱,質地柔中有剛、軟中有硬。秋涼切勿急加衣,老年人可適時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涼,要注意別讓“背”和“心”涼著,必要時可先穿上夾背心或毛背心。

  秋凍培養的是耐寒力,這是抵禦疾病的一種抗力,尤其在冬季更重要。耐寒鍛鍊,應該始於初秋,可循序漸進地堅持,從冷水洗臉、擦身,到冷水浴,直到冬泳。

  4、秋季養生勤梳頭

  中國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認為:“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中醫一直強調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如果經絡受阻,氣血不暢,身體就會出現病變。而梳頭,就是通經絡的一個有效方式。因此,不少保健和養生專家認為:通經絡,勤梳頭。

  運用梳頭養生保健、防病療疾,是中醫養生的一絕。對於平時壓力比較大的都市白領來說,經常梳頭可以緩解壓力,暢通經氣,改善血液迴圈,滋養頭髮、防止脫髮,並能夠緩解頭痛、減輕疲勞。

  夏末初秋吃的蔬菜

  1、蓮藕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之品為宜,蓮藕為首選。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由此可見,補虛需要吃熟蓮藕,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

  2、冬瓜

  盛夏初秋是最炎熱的時分,冬瓜因其性寒味甘,有清熱生津、潤肺止渴、避暑除煩等功效,此時吃冬瓜是很好的消暑食品。冬瓜可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消腫,烹調方法也很多樣,既可以很簡單化,也可以很藝術,大眾的食法多為素炒、紅燒或羹湯。

  3、空心菜

  空心菜原名蕹菜,為夏秋季節主要綠葉菜之一。蕹菜中粗纖維含量極為豐富,由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組成。果膠能使體內有毒物質加速排洩,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吞食細菌的活力,殺菌消炎,可以用治瘡瘍、癰癤等。

  4、黃秋葵

  要說蔬菜的功效,現在最有名的要數黃秋葵。它開黃色的花朵,果實有點像辣椒,用油炒,特別是炒雞蛋,很好吃。這種蔬菜不太常見,但最近聲譽鵲起。為什麼?經科學家研究,黃秋葵強腎健體的功效,在蔬菜中非同一般。

  5、豆芽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鐵、磷、鈣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豆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而且增加了維生素的含量,有利於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6、豇豆

  若論秋季首選素菜,非豇豆莫屬。豇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補充機體的招牌營養素。幹豇豆、鹽豇豆、泡豇豆,還有豇豆煮稀飯、酸豇豆燉鴨子、幹豇豆燉臘肉,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豇豆的表現都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