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手抄報怎麼做
清明是在寒食後的一天,屬於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如何製作一份清明節手抄報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資料1
1***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 孟浩然《清明即事》
2***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 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3***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 白居易《清明夜》
4***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 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 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6***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 —— 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資料2
少年時,我執迷於國畫之美,嚷嚷著要學。母親拗不過我,把我送到了百里之外的縣城,參加了國畫培訓班。初始,我喜歡用或淡或濃的色彩把整張宣紙畫滿,自以為“濃妝淡抹總相宜”才是美。可老師告訴我,國畫之美,在於“留白”,它可以使整個畫面層次分明、濃淡協調。那些未曾著色的白,自然灑脫,恰如少女臉上的一抹緋紅、一絲羞澀,有含蓄之美。相形之下,畫裡的色彩,又有了大氣之美。我知道,“墨分五彩,計白當黑”才是書畫的最高境界,正如詩歌講究“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音樂有“無聲勝有聲”的餘韻。
其實,“留白”在國畫裡是一種藝術,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多年前,我看到一個故事。一個富商總覺得自己不夠快樂,希望禪師指點迷津,禪師拿起水壺,不停地向杯子裡倒水。水溢位杯子,富商以為禪師老眼昏花,就提醒到,滿了,滿了,不要再倒了。禪師說,你的人生就像這個杯子,已經滿了,什麼東西也裝不進了。富商頓時醍醐灌頂,從此樂善好施,日子過得充實快樂。
路過一座城,後來回想起來,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高樓大廈,不是琳琅滿目的店鋪,而是一灣湖水、一座小山、一片林子,要不就是一座老宅。這是城市的“留白”。“留白”是城市的生命,決定了一座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只是,這樣的“留白”太少了。
躋身在一座城裡的你,又有多少人生的“留白”呢?寒窗苦讀十載有餘,後又混入喧囂的社會,摸爬滾打,當人生有了閱歷,生活有了起色,已是人到中年。而後呢?事業小成,生活豐足,卻換了房子想換車子,甚至還要換妻子丈夫。當歷盡悲歡離合,受盡苦樂,人生驀然進入老年。再回首,自己只是日復一日地填補人生的空白,到頭來,滿滿當當的人生,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人,往往就是這樣,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得不到的東西又想都得到。結果得到的越多,越被生活所累。畢竟知足才能常樂,凡事適可而止,才擁有真正的幸福。
其實,人生如畫,出生那天,我們都是一張白紙,然後在童年裡塗鴉,在少年裡佈局,在中年裡塗上淡彩,在老年裡抹上濃妝,老去的那一刻,畫才算完工。
不難想象,如畫的人生,“留白”是常態,是給生命憧憬,給生命追求目標的樂趣。生命有了“留白”,便有了選擇的餘地,有了努力的方向,此時的生命,才是積極向上的。反過來,生命沒有了“留白”,看似十全十美,卻不知道,這時候的生命,正如極致綻放的花朵,下一刻就是凋謝。
給生命一點“留白”吧,只有這樣,人生才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