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文明禮儀手抄報怎麼做

  文明禮儀就是在與人相處時律己、敬人的一種有禮有節的行為規範,是對他人尊重、理解、寬容的過程和手段。做文明禮儀手抄報讓學生更加了解文明禮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文明禮儀手抄報的圖片

  一年級文明禮儀手抄報圖一

  一年級文明禮儀手抄報圖二

  一年級文明禮儀手抄報圖三

  一年級文明禮儀手抄報的資料

  文明禮儀名言

  1、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2、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3、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法。盧梭

  4、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元

  5、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恭則不侮。——論語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7、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8、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9、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

  10、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文明禮儀小故事

  一、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 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 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

  二、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定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三、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