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城市規劃條例

  溫州,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其經濟的高速發展有著一城市規劃的作用,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編制目的

  為適應當前溫州市社會經濟發展新趨勢、新要求,指導城市合理建設和科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相關要求,對《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進行修訂。

  二、規劃期限

  修訂後的期限為2016-2020年。

  三、規劃範圍和空間層次

  修訂版總規確定的城市規劃區範圍包括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洞頭區行政轄區和甌北片***即永嘉縣東甌街道、江北街道、黃田街道、三江街道行政轄區***,總面積267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為1414平方公里。

  修訂版總規分為兩個空間層次: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規劃範圍為溫州市行政轄區範圍,包括鹿城、龍灣、甌海和洞頭四個市轄區,瑞安、樂清兩個縣級市,以及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五個縣,總面積22784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20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規劃。中心城區範圍為鹿城區***除藤橋鎮和山福鎮***,龍灣區,甌海區***除澤雅鎮***,洞頭區北嶴街道、靈昆街道,永嘉縣甌北片,陸域面積為998平方公里。

  四、城市性質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

  五、城市規模

  規劃確定溫州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不宜超過350萬人。2020年溫州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300平方公里。

  六、市域空間佈局

  1.市域總人口和城鎮化水平

  2020年末溫州市域總人口預計為980-105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70%左右。

  2.市域空間結構

  構建“一主兩副三極多點”、強化各級中心城市集聚整合的網路型市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一主”是指以溫瑞平原為市域主中心。“兩副”是指以樂清和平蒼***平陽-蒼南***兩個組團型城鎮群為市域南北兩個副中心。“三極”是指三個帶動山區城鎮化和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增長極,分別是永嘉、文成和泰順的縣城。“多點”是指多個支撐全市城鎮化發展的其它小城市***鎮***,為周邊村鎮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就業。

  七、市域綜合交通

  1.公路系統

  規劃構建“兩縱兩橫兩連一繞”的高速公路體系:“兩縱”為瀋海高速、甬臺溫高速公路複線,“兩橫”為溫麗高速及東延線、龍麗溫高速及泰順連線線,“兩連”為諸永高速、南連高速,“一繞”為溫州繞城高速;規劃預留北連高速和外環西線。

  規劃佈局“三縱兩橫”普通國道網和“四縱四橫”省道網。

  2.鐵路

  依託甬臺溫鐵路、溫福鐵路、杭溫高速鐵路、金溫鐵路、新金溫鐵路、溫武鐵路、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和規劃預留沿海高鐵共同組成溫州鐵路網,建設成為華東鐵路網的樞紐之一。

  3.市域軌道

  規劃佈局3條市域軌道。規劃S1線和S2線,預留S3線。

  4.民用航空

  擴建龍灣國際機場為4E級國家一級民用航空機場,完善國內航線網路,積極開闢國際航線。遠期建設成為大型國際機場、通用航空基地機場。

  5.港口和內河航運

  把溫州港建設成為功能齊全的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實現溫州港由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戰略性轉移。規劃形成以樂清灣港區、狀元嶴港區、大小門島港區為核心樞紐港區,甌江、瑞安、平陽、蒼南港區為補充的“一港七區”總體佈局。

  以溝通溫州港各港區和各條江河為重點,並將江河主航線聯結成網,形成對外航運和內河航運互相通達的運輸網路。

  八、市域歷史文化保護

  1.整體山水格局保護

  依託溫州“西屏山、東臨海,三江貫通、溼地縱橫”的自然山水特徵,保護好傳統城鎮及村莊生長與自然山水環境的關係,包括溫州、瑞安歷史城區與甌江和飛雲江以及溫瑞塘河的關係,永嘉巖頭鎮、楓林鎮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與楠溪江、雁蕩山的關係,瑞安林垟鎮、蒼南金鄉鎮等與林垟溼地、蒼南水鄉溼地的關係,衛城、所城、城堡水寨等古代軍事海防遺存與河海岸線的關係等。保護好永嘉文化、廊橋文化、溫州傳統手工業文化、畲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形成發展所依賴的自然山水格局。加強對楠溪江-雁蕩山、溫瑞塘河區域文化遺產的協同保護。

  2.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包括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即溫州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即瑞安歷史文化名城、平陽曆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傳統村落保護: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5處,中國傳統村落9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25處;市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處,縣***區***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4處。

  九、中心城區空間佈局

  1.發展方向和空間結構

  規劃確定城市發展方向為東拓、西優、南連、北接、中提升,由“沿江城市”逐步向“濱海城市”發展,形成濱江集聚、沿海拓展、環山展開的城市形態。

  城市空間結構為“雙軸雙心四片”。“雙軸”指沿甌江城市拓展軸和沿海功能聯絡軸。“雙心”分別指中部複合中心區與東部複合中心區。 “四片”指以自然山水為界,依據發展特徵將中心城區分為西片、中片、東片和甌江口片四個功能綜合發展又各有側重、且各具特色的片區,其中未設定市級中心區的西片和甌江口片規劃各設定一處副中心。

  2.功能佈局

  西片:為鹿城區和甌海區翠微山-牛山以西部分。依託區域交通,合理利用低效土地和山坡地資源,促進傳統工業的轉型發展和產業提升。

  中片:為龍灣區茅竹嶺以西、鹿城區和甌海區翠微山-牛山以東部分及甌北。依託現有城市服務基礎,挖掘優越的自然人文資源,承載歷史文化和城市高階服務功能。

  東片:包括龍灣區茅竹嶺以東的部分和圍填海區域。依託國際空港和區域大通道,利用寶貴的新增土地資源,發展科技創新、新興工業和新興服務業,培育溫州的國際化功能。

  甌江口片:主要為洞頭區。依託海港,利用海島資源,發展海洋經濟為主的臨港產業和休閒旅遊業。

  3、城市交通

  城市軌道:規劃佈局3條城市軌道,即M1線、M2線和M3。

  城市骨架道路:規劃“環+放射+聯絡線”9條快速路,服務組團間快速機動化聯絡,銜接對外交通幹線、高速公路出***和主要綜合交通樞紐,服務對外快速集散。規劃預留環島南路快速路。主幹路銜接主要交通集散中心,服務片區用地佈局和交通聯絡,形成片區間貫通性良好的骨架性主幹路網路。西片和中片規劃“五縱五橫”骨架性主幹路,東片及甌江口片規劃“五縱四橫”骨架性主幹路。

  4、綠地系統

  城市綠地系統依託自然山水環境,以城市外圍山體為重要的綠化背景,保護白雲山、大羅山、大嶂山、大尖巖頂等山體制高點和山林地,在城市內部結合濱水綠化帶,構建“扇形”加“魚骨”的城市綠地系統骨架。結構性綠地在下位規劃中不得中斷並應保障合理的寬度。

  5、城市四線

  城市綠線:劃定市級綜合公園、專類公園,沿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主要防護綠地的城市綠線範圍,總面積1545公頃。生態綠地參照城市綠線管理。

  城市藍線:劃定主幹河流水系的城市藍線範圍,總面積302公頃。支流與排洪水系的藍線由專項規劃和下層次城鄉規劃具體劃定,在評估排洪、景觀等影響的前提下允許區域性調整。藍線範圍包括河道、排洪道及周邊的綠化帶。

  城市紫線:城市紫線由五馬—墨池歷史文化街區、城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慶年坊歷史文化街區、朔門歷史文化街區等四個歷史文化街區、以及位於上述街區範圍外的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構成。城市紫線範圍內用地應嚴格按照《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管理。若紫線與綠線、藍線、黃線衝突時,優先考慮紫線管控要求。

  城市黃線:劃定龍灣國際機場、溫州南站等大型鐵路客貨運場站、市域軌道及城市軌道場站、大型公交綜合車場、城市水廠、城市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廠***、垃圾焚燒發電廠、500千伏變電站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城市黃線範圍,總面積3031公頃。其他黃線範圍由專項規劃和下層次城鄉規劃具體劃定。

  6、城市特色

  加強對重要地段建築高度、體量和樣式的規劃引導和控制,做好整體城市設計,突出溫州通江達海、水網密集、山城相擁、陸海交融的濱海城市特色。

  7、舊城更新

  外遷舊城內的工業倉儲、生產資料類專業批發市場和部分行政用地,置換為居住用地和交通、綠化等配套設施。歷史城區內原則上不再新建大型商業設施。改善舊城內公共服務設施檔次和容量,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各山體均需加強植被建設,周邊山腳開闢遊步道,避免其他性質用地特別是高層建築物的包圍,使山體開放與街道空間相融合。引導村莊向城市社群轉化,加快改變“半城市化”狀態,提高城鎮化質量,改善城市環境、城市景觀和總體形象。

  十、市政基礎設施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