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注意事項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是什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戒菸戒酒

  煙是會消耗人的清氣的,而酒呢,就把你製造成就溼熱,腹瀉,啤酒就是溼寒體質的人類。長期飲酒的人吃很多藥都是幾乎無效的,最好不要喝酒。至於紅酒,黃酒養生也是在很多限制的條件下才有用的,如果你不是在吃用黃酒做藥引的中藥的話,就不要拿這個當藉口。

  發脾氣

  生一次氣或者吵一次架基本上就會讓你一個月的努力泡湯,吃中藥或是鍼灸都是很辛苦的事情,為了任何事情動怒基本上都是不值得的。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折磨自己,想發脾氣時,深呼吸30次,通常就過去了。

  食物溫度

  水果最好不要在飯後吃,請找到兩餐間獨立的時間在溫水中泡過再吃,所有從冰箱裡面直接拿出來的東西都禁止直接食用。

  中藥煎煮

  中藥的煎煮,通常都是所有藥材泡半小時之後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第一遍,倒出藥液,加水煮第二遍,倒出藥液和第一次煮的混合,然後分成兩次服用。生髮類的藥不宜煮久,趁熱服用***比如感冒藥***。補虛類的藥通常要煮的時間長一點。開完藥之後記得問醫生有沒有特別的煎煮注意事項。比如服藥的時間。有些醫生的藥是有氣血流注時間要求的。脾胃藥在上午9~11點,補腎藥在下午5~7點服用效果會好。另外,通常病在中焦***胃***以上的飯後服,病在中焦以下的飯後服。

  晚上少吃

  晚飯最好不要吃肉,紅薯粥最好,再來一碗青菜。晚飯以不餓為原則。飽就不要考慮了。另外7點以前吃。如果有肚子脹氣的人,一週之後你就可以看見效果,人的脾胃真的很辛苦,就靠你晚上幫它減輕負擔了。大家都是辛苦一天,指著晚上好好吃一頓,但是逐漸把應酬挪到中午對你的長遠健康是一項最有效的投資。道家說“若要不死,腸中無屎”,你把那麼多食物渣滓一直悶燒到早上,你的身體是很痛苦的。

  茶

  咖啡,和所有的飲料都不超過一杯,***300ml~500ml***

  歡愛頻率

  這個嘛,就是全憑自覺了,現代人普遍把性行為當作是減壓的一種方式,但是如果我們的腎氣本來就偏弱的話***易疲倦,手腳涼,腰痛,面色白,腿時常覺得無力***,那麼就要把歡愛頻率好好調整一下,讓身體的腎氣調整到收藏狀態。

  受寒感冒

  一旦感冒了,基本上你的調理過程就要被中斷,然後又重頭開始。不要輕視感冒,很多疾病都是感冒變嚴重後的結果。所以在第一時間***3小時內***發現自己受涼就要採取措施。***姜,紫蘇葉,蔥白,米湯,泡腳,適當出汗,清淡飲食***讓感冒不能真正形成。如果感冒了,有滋補作用的中藥一定要暫停服用。並且在出汗後一定要用大量的稀粥或是米湯補足津液。建議在感冒多發時間把紫蘇葉和乾薑小包隨身帶,這樣找到一杯熱水就能搞定了。養成觀察舌頭的習慣,如果發現你的舌尖或邊緣變紅,那麼你感冒的概率就變高了,就要很小心。

  出汗太多

  建議運動量為每天走路超過一小時。***累積或是集中走都可以,微微發熱出汗就可以了。***另外,切忌汗出當風,或是大汗發熱之後喝冰的飲料。

  亂吃補藥

  補都是在通暢的基礎上進行的,現代人的身體基本上都是以各種淤滯為前提的,暢通的情況下補充才有效果。否則很難說沒有副作用。所以,找到專業並且信得過的醫生給出合理的長期調整方案***有方法,有步驟***是較為負責的態度。

  好醫生其實很好鑑別,不是名氣或者職稱,好的醫生會讓你很安心,很有耐心地詢問你的各種細節情況,認真謹慎地思考之後,給出診斷,並且耐心給你解釋他的戰略戰術。請千萬注意,在調理過程中不見得都是讓你舒服的反應,“病來和病去”都是一樣的過程,不見得有多舒服,病之來路就是邪之出路,所以,不好好跟醫生溝通,很難堅持。***不要白痴到用打死都不說一個字來考驗醫生的水平,那樣除了害死你自己之外沒有別的效果***,那種從頭到尾連看你都沒超過10眼的大夫,你就不要期待他神奇的醫術能有什麼好效果了。另外,不要過度依賴醫生。醫患關係古來就是一個微妙又複雜的關係,三分治七分養,還是靠自己的長期養生才是正道。

  中醫養生防病的四大觀點

  自然觀

  “天人合一”。人體要順應自然規律,才能維持正常生命活動。“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苟疾不起,是謂得道。”根據四時不同,採用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以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取得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

  防治觀

  “聖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溫飽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預防思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外避六淫之邪,內免精神刺激,情志變動,達到未病先防。

  動靜觀

  “能動能靜,解以長生。”主張形神兼養,按四時不同,養形調神。春天“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天“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天“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天“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食療觀

  民以食為天。提倡“飲食有節”,維護後天脾胃之源。如“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傷則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時諄諄告誡人們,謹慎地調和五味,切忌偏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