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地膜棉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闡述了移栽地膜棉的生長髮育特點,分析了其種植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對策,以期為地膜棉的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移栽地膜棉;生長髮育特點;存在問題;對策

  移栽地膜棉技術是棉花栽培技術的新發展,它能促進棉花早發、優化成鈴結構、增加產量、提高效益。但在生產實踐中,由於忽視移栽地膜棉的生長髮育特點,沒有采取針對性措施,常出現增產幅度不大***增產不增收***、不增產以及造成環境汙染等情況,導致近幾年在長江流域棉區推廣緩慢。只有在傳統的栽培技術上加以完善,移栽地膜棉才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移栽地膜棉生長髮育特點
  
  1.1緩苗期縮短,促進早發,生育程序加快
  據觀察,移栽地膜棉能縮短緩苗3~5d。尤其在棉花移栽遇到乾旱天氣時,移栽地膜棉棉不僅能減輕甚至避免旱災的影響,還能節約抗旱的投入。移栽地膜活棵快,蕾期日增高快、出葉速度快、現蕾早。據調查,移栽地膜較露地棉日增高快0.27cm/d,出葉速度快0.2片/d,現蕾提早2~11d***平均提早5.2d***,盛蕾期早2~10d***平均早5.1d***。地膜保墒增溫,改善了棉花前期土壤環境,致使棉花整個生育程序加快,生育期縮短。據調查,初花提前1~8d***平均提前4.7d***,吐絮提前4~12d***平均提前7d***,全生育期縮短4~12d***平均縮短7d***。
  1.2前期上桃快且集中
  據調查統計,移栽地膜棉伏前桃佔單株鈴數17.1%~20.5%,露地棉伏前桃佔單株鈴數7.0%~13.2%;移栽地膜棉伏桃佔單株鈴數55.2%~61.3%,露地棉伏桃佔單株鈴數56.0%~61.8%;移栽地膜棉早秋桃佔單株鈴數14.6%~17.4%,露地棉早秋桃佔單株鈴數15.1%~18.4%;移栽地膜棉晚秋桃佔單株鈴數4.5%~6.7%;露地棉晚秋桃佔單株鈴數13.8%~15.0%。移栽地膜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佔單株結鈴數93.3%~95.5%,露地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佔單株結鈴數85.0%~86.2%,前者比後者高出7~10個百分點。
  
  2存在的問題
  
  一是爛鈴。由於移栽地膜棉伏前桃比例相對較多,而長江中下游棉區7月中旬至8月下旬時常遭遇連陰雨天氣,棉田溼度大;再加上下部光照不十分充足,爛鈴較多。據調查,移栽地膜棉較露地棉單株爛鈴多0.3~2.8個***平均1.5個***。二是早衰。移栽地膜棉由於地膜覆蓋,加速了前期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分解、轉化,致使前期消耗過大;加之地膜棉的根系較淺,對土壤下層的水分和養分利用較少,易出現早衰[1]。從以上成鈴情況看出,移栽地膜棉晚秋桃比露地棉晚秋桃少,早衰現象比較明顯。三是殘膜。由於目前使用的普通聚乙烯地膜,在自然條件下難降解,易殘留在土壤中,據調查,地膜有3%~10%殘留在棉田內,若連年使用,逐年積累,將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層,造成“白色汙染”。
  
  3對策
  
  3.1選擇合適品種,合理密植
  根據移栽地膜棉生長髮育特點,移栽地膜棉宜選用中、遲熟、抗逆性強、抗倒伏、結鈴分佈均勻、株型緊湊、後勁足、不易早衰的品種[2]。中等肥力以上棉田,雜交棉宜栽1.95~2.40萬株/hm2,實踐中根據當地地力、灌溉條件、種植水平和品種特性決定種植密度。單行栽植,行距保持1.1~1.2m,株距因栽植密度而定。適當擴大行距,儘量改善中後期中、下部受光條件。
  3.2主動化調,去除早蕾
  移栽地膜棉從苗蕾期開始,要主動進行化控。化控要遵循“前輕後重,少量多次”原則,5~6葉用縮節胺15g/hm2對水300kg葉面噴霧;9~10葉用縮節胺15.0~22.5g/hm2對水450~600kg葉面噴霧;16~17葉時用縮節胺37.5~45.0g/hm2對水600~675kg葉面噴霧;打頂後7~10d,用縮節胺75~90g/hm2對水600~750kg葉面噴霧[3]。對地力中等偏上、灌溉條件較好的棉田,在棉株出現3個果枝時,去除棉株下部1~2個果枝或摘除1~2個果枝上的早蕾,通過棉株成鈴自身調節和補償作用,使棉株結鈴部位上移,集中成鈴時間後移。
  3.3適時揭膜,培土壅根
  適時揭膜有利於促進棉花根系生長和深扎,同時利用梅雨季節降雨,提高土壤蓄水量,防止出現“膜心旱”。揭膜時間以盛蕾至始花為宜。揭膜後將殘膜收集帶出田外集中處理。移栽地膜根系淺,地上部重,易倒伏造成根系損傷,從而導致早衰,因而養根護根對防早衰直接和間接地起著促進作用,破膜後即進行中耕除草,並培土壅根。
  3.4科學運籌肥料
  肥料運籌採取“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的施肥策略。注重花鈴肥的質量和種類搭配以及施用方法[4]。移栽地膜棉不施蕾肥,施足底肥以滿足苗蕾期生長髮育需要,但底肥過多又會引起蕾期旺長,因此底肥宜選用緩釋肥加餅肥。施緩釋肥***18∶9∶18***450kg/hm2、餅肥750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鋅15kg/hm2,於蓋膜前開溝深施。花鈴肥要重施,宜分次施。初次花鈴肥在棉苗始花便可施用,施尿素105~120kg/hm2、複合肥***17-17-17***600kg/hm2、餅肥375~750kg/hm2、氯化鉀225kg/hm2,在棉畦間打宕深施。第2次花鈴肥在棉株下部結住2個左右大桃時施用,施尿素105~120kg/hm2。打頂後7~10d內,施尿素120~150kg/hm2。8月下旬採用根外追肥,用3%~5%尿素液配施0.3%~0.4%磷酸二
  氫鉀進行葉面噴施,間隔7d,連續噴2~3次。
  3.5抓好病蟲防治,分次收揀殘膜
  地膜棉前期生長旺盛,要加強棉盲蝽的防治。中後期的紅蜘蛛、棉蚜為害,若防治失時,也是引起早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注意斜紋夜蛾、棉盲蝽發生危害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紅蜘蛛和棉蚜的危害,一旦達到防治指標,立即施藥防治。有條件的儘可能使用生物降解膜。若使用普通聚乙烯地膜,打穴移栽時,取出的穴土要放在溝中,移栽結束,再打碎覆在畦沿,切不可放於地膜上,以免影響揭膜和殘膜收揀。一次未能拾盡殘膜時,結合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工作,分次收揀殘膜,最大限度地減少白色汙染。
  
  4參考文獻
  
  [1] 王擁軍.地膜棉花早衰及其防止對策[J].新疆農業科技,2006***4***:17-18.
  [2] 景雅茹.地膜棉花栽培技術規程[J].山西農業***致富科技***,2008***3***:25.
  [3] 熊波蘭.地膜棉花高產栽培要點[J].農家顧問,2008***7***:36-37.
  [4] 張冠三,馬俊林,聶新輝,等.地膜棉花鈴期的田間管理[J].石河子科技,2004***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