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養生器材

  除了給父母保障與關懷,我們更需要給父母健康。老年人養生保健可以藉助器材,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有哪些,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歡迎閱讀!

  適合老年人保健養生的器材

  1、橢圓運轉機:讓全身動起來

  橢圓運轉機又稱為太空漫步機,是一種新出現的健身器械。它的新奇之處在於活動式踏板的設計,是一種集漫步、慢跑、靜止自行車運動為一體的健身器械,它的健身動作剛好與人的自然跨步相吻合,對人體關節不會產生大的衝擊而損傷人體,能同時活動上下肢的肌肉群,尤其是腿部和臀部。在運動時是通過手腳的協調配合,達到健身目的。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具有去脂、減肥的效果,特別受到年輕女性的喜愛。

  橢圓運轉體是適合老年人室內健身器材之一,從兒童到老人幾乎都可使用。

  2、跑步機:比實地跑出更多距離

  跑步機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備的器材,而且是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簡單的一種,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選擇。跑步機,其主要系在扶手架適當位置處設一樞杆,復使該樞杆向機體前下方延伸,並使其另端樞結在跑步框架的適當位置處,在跑步框架前端底部設有一貼地滑輪,因此,當跑步框架由後方被舉起遂行折收作業時,該貼地滑輪將有助於使用者的施力,具有折收省力,撐持穩固的特點。

  在跑步機上走或跑,從動作外形上看,幾乎與平時在地面上走或跑一樣;但從人體實際用力看,它比陸地走或跑省去了蹬伸動作。正是這一點使健身者感到十分輕鬆自如,並比在陸地多跑1/3的路程,能量消耗也大於陸地訓練。深受男女老少喜愛,是老年人室內健身器材之一。

  3、健身車:自行車無法替代的運動

  健身車具有自行車不可比擬的優點——可自由發揮自己的騎行速度,可通過健身車上的電子錶觀察每時每刻的速度、時間、心率值等;利用它進行鍛鍊,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還有助於增強腿部肌肉、減肥和全面提高身體素質,適合老年人室內健身器材的健身車對行動不便、體質較弱和康復病人尤其適用。

  老年人養生保健小常識

  1. 常沐浴 沐浴有多種,溫泉浴、日光浴、清水浴、空氣浴、沙子浴、泥土浴等。可根據條件與身體狀況選擇與應用。

  2. 常洗腳 每晚臨睡前用適度的熱水洗腳,是保健的祕訣之一。洗腳後按摩湧泉穴30餘次,有利於睡眠與保健,冬季更是大有裨益。

  3. 常養氣 要做到主動養精氣,應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遇事不怒,思想寬廣,飲食有節,起居正常,勞逸結合,鍛鍊至上,增強抵抗力。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是健康之根本。

  4. 常養精 腎虛者易患腰痛、膝軟、頭暈、耳鳴、失眠、心悸、牙動、精神不振、生殖功能早衰等病狀。只有採用“養精、保腎、節慾”措施,才能治療上述病症,達到健康長壽。

  5. 講營養 營養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缺一不可。藥食並養,以食為主;葷素兼備,以素為主。

  6. 講衛生 飲食要謹慎,蔬菜水果要洗淨;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刷牙;鍋碗筷勺等餐具要清潔、消毒;平時衣著及居住環境應乾淨衛生。

  7. 常歡笑 笑時胸部、肺部擴張,呼吸增強;笑在肚裡,產生胃液,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促進代謝;笑在全身,興奮整體,睡眠香甜,精神振奮,心胸開闊,工作起勁。笑是一門學問,常笑、微笑、大笑都能有效的治療人們的神經衰弱、抑鬱症等精神性疾病。但笑也一定要有度,尤其是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死等病者,不可以大笑,只能微笑。

  8. 常養神 神指心力、心勁。神是身體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八小時工作要專心至致,其餘時間與雙休日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寄情趣於一技之長,以樂促健康。

  9. 常梳頭 每日至少要梳頭兩次,每次60餘梳,可明目、清腦、祛風、活血,增進腎功能,防脫髮,促進頭部血液迴圈。經常堅持必然受益。

  10. 常擦面 每次洗臉後,用雙手擦面部10餘次,按摩與刺激面部的穴位。能促進面部血液迴圈,振奮精神。

  11. 常運目 長時間用眼睛後,要先遙轉眼球,再閉目靜養,視力特別明亮。方法是:眼球從左而上,從右而下,往返調整10餘次,使眼部的肌肉得到充分運動與調節。

  12. 常按耳 按摩雙耳能補腎、健腦、防耳聾。方法是用雙手按摩耳輪,不拘次數,以發熱為度。耳部有五臟六腑對應的穴位,稱之為耳穴,常按摩耳部能起到刺激耳穴的良好作用。

  13. 常叩齒 每日早晨叩齒30餘次,能生津、健齒,食之有味。方法是上下牙齒叩響,能促進口腔唾液腺體的分泌;津液嚥下有利於健康。

  14. 常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如不經常運動,肌肉、關節就會萎縮。方法是腰常伸、腹常收、肢常搖,經常做體操,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與腦力勞動。

  15. 常歡心 緊張、焦慮、恐懼是健康的大敵。中醫要求做到“精神內守,不可七情太過”。對於各種不良的刺激要沉著應對,冷靜處理,化險為夷。古人說得好: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孔子也說:“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