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會計管理體制是指一個國家依據法津法規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對本國會計活動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方式。會計管理體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 在不同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背景、歷史階段, 其內容都有所不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一些問題隨之暴露出來。因此,研究會計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以及進行對策分析,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 現行會計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會計群體的獨立性差,不能有效抑制財務上的亂收亂支,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仍十分普遍。據瞭解,目前各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會計資訊失真的情況, 嚴重擾亂了我國的財經秩序, 阻礙了資本市場的有效發展,延緩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1.1雙元控制主體弱化了會計控制

  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有者通過控制經營者的任免和報酬來控制企業,達到投入資本保值增值目的。經營者通過控制企業的經營權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以完成受託責任。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雖然是一種委託——被委託關係, 實際是企業的共同控制主體。會計資訊是他們的溝通工具。所有者通過會計資訊可以及時瞭解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並對經營者實施必要的干預。經營者為完成受託責任,利用會計資訊進行控制、決策,最終又利用會計資訊報告其行為結果。眾所周知,由於客觀存在著“代理人風險”,理論和實踐中又無法設計出一種完美的契約來消除。 因此,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在目標、利益上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使資訊成為決定雙方切身利益的關鍵。在現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模式中,會計人員的任免許可權在各單位,其檔案關係、組織關係、工資報酬、福利待遇、職位升遷都由各單位決定,報經上級有關部門審批成了形式,會計人員自身利益的實現牢牢掌握在經營者手中,經營者成了現實的會計控制主體。而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則主要是通過由經營者所提供的財務會計資訊來實現的。為了粉飾自身經營業績,各種虛假會計資訊便應運而生。

  1.2監督機制的弱化及缺位

  《會計法》規定,我國實行三位一體的監督機制,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註冊會計師對企業報告進行社會審計,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單位會計行為、會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其他相關國家部門按照各自職權範圍實施監督。

  註冊會計師和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是外部性的,只能從外部促使企業提供真實公允的會計資訊。此外,這種監督還是事後性的,無法做到事前、事中監督。從“瓊民源”事件中可以看出,事後監督根本無法避免虛假會計資訊造成巨大損失的嚴重後果。因此,在強化外部監督的同時,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我認為,理想的監督控制機制應使每個人的行為都處在他人的監督之下,各個體間相互制約形成利益均衡。以上分析表明,所有者通過會計資訊對經營者進行監督, 而會計資訊又是被經營者控制利用的,結果造成了所有者控制權的虛置,通過會計資訊行使控制權已不可行。

  1.3與健全市場機制、完善所有制結構的要求不相適應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企業改革的日益深入, 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已不再是單純的國有經濟,許多非國有成份, 如私營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各種農村經濟組織均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已加入WTO‚ 現有的所有制結構還將發生重大變化, 但我國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主要側重於對行政機關、國家企業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管理,而對非國有經濟單位會計人員的管理幾乎到了撒手不管的地步。再者,現行的《會計法》主要規範的是會計工作,而涉及會計人員管理的內容大多比較抽象,使得會計秩序混亂和會計資訊失真問題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市場經濟難以得到健康的發展。

  2. 改革會計管理體制的措施

  選擇合理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模式,固然能為搞活企業及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提供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但卻不能從根本上制止會計工作及有關經濟活動中的不良行為。為了保證國家方針政策、法律在企業及有關單位中順利實施,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各方投資者利益,保障會計人員權益,優化會計行為,必須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

  2.1完善會計人員的考核制度

  ①由會計部門制定考核標準和考核程式,啟動合理的考核機制,採用定量和定性的辦法來評價會計人員的工作業績,並以此作為對會計人員進行獎懲的依據。

  ②對委派會計人員的考核,可採取由被委派單位考評、管理機構考核等形式,甚至可以引進社會監督機制,通過諸如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對其進行再監督,審查監督委派會計人員和單位是否按照公認的財務會計準則和要求進行業務處理,提供的會計資訊是否可靠等。

  ③要求委派會計人員定期向會計管理機構彙報工作。年度終了,會計管理機構對委派會計人員進行統一考核、統一評審。考核中要注意聽取被委派單位和群眾的意見,做到有取有舍。會計管理機構藉助於報告制度和考核制度,對委派會計人員的職責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監督,促使委派會計人員廉潔自律、盡職盡責,避免委派會計人員在工作上出現無所作為或濫用職權的現象。

  ④凡經考核合格者,可以繼續留用。沒有合格者,必須繼續參加業務培訓,直至順利通過考核。對經培訓考核仍然沒有合格者,可以分流到其他崗位。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創造出一種競爭機制,另一方面促使廣大的會計人員始終保持著一種敬業精神,從而促進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2.2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會計職業道德是從事會計這一職業的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品德,它是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正確處理會計事務的行為規範,是調整會計人員職權與職責之間相互關係的思想武器。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守祕密等幾個方面。從長遠考慮,應在各層次、各型別的會計教育中增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對現有在職會計人員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使廣大會計人員不但明確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而且還要懂得如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同時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監督檢查,幫助會計人員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通過正反典型案例的宣傳,逐步強化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意識,形成會計行業良好的道德風尚。

  2.3加強會計人員上崗資格的評定

  根據《會計證管理辦法》和草擬中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 嚴把會計人員上崗關。只有具備了會計從業資格的基本條件,通過全面考核,才能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凡是從事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 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會計工作。禁止無證人員上崗,對僱傭無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單位要嚴厲處罰。結合會計證對會計人員加強管理,實行註冊登記和年檢制度。對提供虛假資訊、挪用公款等與會計職務相關的違法違紀人員,對無故不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人員,對無故不參加年檢的人員,給予一定的處罰,直至吊銷從業證書。情節嚴重者,不得從事會計職業。取得從業資格證書後並不是一勞永逸,對在崗的會計人員要定期進行崗位業績考核,對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差,不能勝任其崗位職務的會計人員予以暫時離崗,並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培訓合格者可以再上崗;在一定期限內不合格者,吊銷從業證書。

  2.4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

  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 ①有助於新的會計政策和財會制度的學習貫徹; ②有利於及時瞭解實際執行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③有利於瞭解中外會計的發展趨勢。這可以說是後繼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不斷提高在職人員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程,需要會計管理部門支援、重視, 會計教育部門研究、探討,各級管理部門監督、考核。嚴格事前培訓資格審查制、事中培訓工作檢查制和事後培訓工作評估制。不斷規範繼續教育制度,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和專業水平, 以適應新世紀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3. 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委派制雖然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體現了多方面的優點,但是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使之更加適合我國經濟的發展,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