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學反思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我在《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這篇略讀課的教學時,努力找準切入點,略中求精;抓住語言文字特點,讀寫結合;激發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適時佈置課外閱讀作業,引導學生遷移略讀方法,以期達成略讀教學目標

  一、略中求精,找準切入點

  我在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課時,採取了聚焦策略,從種子的變化切入,展開教學。匯入課題後,通過朗讀課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州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刺激學生的閱讀慾望。從此聚焦種子的變化,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課文哪裡讓你感受到種子的變化,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讀寫結合,體會寫法特點

  週一貫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語文課上,不能“君子動口不動手”。動筆寫一寫,在客觀上能迫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至於課堂上成了老師和部分學生的熱鬧對話。

  在課堂上,尋找語言文字的點,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讀寫結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略讀課文教學,我也儘量抓住機會讓學生課堂上有機會動筆。仿寫訓練點的尋找,要整合整個單元的單元主題與教材特點。《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8單元的第四篇課,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單元共選用了四篇說明文,這《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之前,有兩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說明文說明方法的學習與運用,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因此,我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我希望帶著 的種子上太空,培育出新的太空 ,太空 的特點是 。”引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寫一寫“新型太空種子的魔力”,水到渠成地完成句式的填寫。

  三、拓展遷移,激發閱讀興趣

  如果把閱讀比作開車的話,那麼課堂內的閱讀是開車考駕照的訓練場,課外閱讀就是“公路上的自由行駛”了。如果說精讀課是嚴格規範的訓練場的話,那麼略讀課就是“依路而建半開放的訓練場”了。為課外閱讀引路,最後目標也指觀獨立完成的課外閱讀,才是閱讀教學的主旨。大量的行駛經歷,才能形成高超的開車技術,閱讀也不例外。

  本篇課文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探究太空的慾望和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教學結束時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參考的書目,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選讀課文《人造發光植物》等文章,上網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課外閱讀作業把學生引向了課外閱讀的公路上,讓學生課內的學習有了操練的地方。

  四、不足之處

  經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學生配合十分好。課堂也很熱鬧。但是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個點的確定,就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我的教學設計欠一個集中的“點”,經教研組教師的討論,認為應該圍繞“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進行,這樣的課堂就不會這麼散。此外在切入重點句段時,多為學生創設親近文字時機做得還不夠,今後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上,還需努力做到略中有精,精中出彩!

  篇二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選育之後果實的實用、藥用及他用。題目《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這篇課文一方面有數十個難以解釋的專業術語,如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神舟飛船等等;一方面這些高科技的的資訊離四年級的學生很遙遠,學生缺少知識上的積累;第三,太空種子實驗延續時間長、內容廣泛,涉及到的植物種類、變化趨勢多而複雜。如此多的內容,如此長的篇幅,為體現略讀課言語的特點,如何在一節課內完成?這對於我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儘管是略讀課文,可是我不敢大意,因為我自己把課文默讀、朗讀了不下五遍,儘管我被文章有趣的內容所吸引,許多知識我是第一次看到,如“從太空中回來的茄子,種出來以後有的結的果實有的比籃球還大,有的卻比雞蛋還小”,如“太空葫蘆……”但是仍然感覺到許多地方晦澀難懂,如“在浩瀚的太空……”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從“神舟飛船”到“宇宙射線”,從“太空蔬菜”到“太空花卉”,儘可能多地窮盡太空種子研究的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積累。

  對於此文,作為老教師的我尚且難以理解,更何況四年級的小學生?於是,當我以學生的思維再讀課文時,發現了更多的難點、疑點、興奮點……教學的思想也豁然開朗:從神舟五號精彩回放中,分類引出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從對課文的梳理中,瞭解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從課文的探究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從對未來種子的暢想中,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慾望。如,借精彩的錄影,引導學生區別“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模糊理解“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然後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就容易多了。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通過一個“*”,意識到我們要學的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而在平時學習閱讀課文時,緊緊圍繞閱讀提示中的要求來展開。這節課也不例外,讓學生在閱讀提示中找出要求,並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就按照要求學習課文。這樣一來,在學生的腦子裡就會形成一個印象:凡是閱讀課文,只要去找閱讀提示中的要求,解決了要求中提出的問題,就能把握整篇文章。

  “簡單”是使教學走向真實、豐滿的有效策略。基於此認識,我將本課的目標集中在兩點:一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二是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這兩點既是目標,又是交織的兩條線索──在明線“感受科學的神奇”中滲透語言文字的品味。比如我抓住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引導學生聯絡前後文,補充以豐富的圖片資料感受種子經太空旅行後所發生的奇妙的變化──果實變大、味道變美、顏色變奇、形狀變怪……正因為有了這些變化,所以它們有了神奇的用途:有的成為綠色蔬菜、有的成為藥品原料、有的能美化生活、有的能促進環保……至此,我借“神舟七號”即將飛天的美好前景,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你想搭載什麼種子?想讓它們發生怎樣奇妙的變化?有什麼神奇的用途?於是便有了“我想讓蘿蔔長得又白又胖,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我想讓靈芝長得如荷葉那麼大,讓更多的人身體健康”……再如在理解“科學選育”中穿插對“篩選”的理解,在感受種子奇妙變化中領悟“魔力”……

  正因為以“簡單”為指導,以“常態精品”為追求,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可以從容地面對課堂的生成,在“加”與“減”的辯證中,學生的讀書時間多了,思考時間多了,訓練的時間也多了,語文能力的提高自在不言中。

  篇三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認為基本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效果良好,但從中也有許多問題值得我深思。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該怎樣上好這篇閱讀課文呢?首先,課文前的閱讀提示給我們指明瞭學習的方向,圍繞課文中的閱讀提示進行學習。其次,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讓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然後,抓語文訓練點——聯絡文字,以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感悟不同說明方法的表達方式。

  一、在本課中,我認為成功之處在於:

  1、課堂匯入切合實際。板書後,在飛船下點上點。同學們,你們看到飛船會想到什麼?學生回答:我們會想到“神州七號”飛船,飛行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叔叔。我因勢利導說:除了飛行員叔叔,還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們到底是誰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學生興致濃厚,開始自學。

  2、集中目標,簡約過程。

  “簡單”能使教學走向真實、豐滿的有效策略。為此,我將本課的目標集中在兩點:

  一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二是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引導學生聯絡前後文,補充豐富圖片資料感受種子經太空旅行後發生的奇妙的變化—— 果實變大、味道變美、顏色變奇、形狀變怪……因為有了這些變化,所以它們有了神奇的用途,學生也有了學習的慾望,在感受種子奇妙變化中領悟“魔力”。正因為以“簡單”為指導,以“追求精品”為追求,所以我有了更多時間去關注學生,面對課堂,語文能力在學生的讀書時間、思考時間、訓練時間不知不覺提升了。

  3、加強課外延伸。課堂上,利用自己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讀書教育。比如,在講課時我臨時發揮想到了“生江南為桔,生江北為枳,非種者不能栽,蓋地勢也”,對此進行了講解。告訴同學們不是所有種子飛上太空就能變好,要因人而異。並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二、不足之處:

  1.學生的參與面不廣。雖然本節課積極調動學生參與,但仍有個別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

  2.學生板書時,有不規範的現象。

  3.彙報展示時,主彙報小組準備不充分,其他小組成員補充不到位。

  4.反饋時,學生過於依賴參考資料,不能展示個人觀點。

  三、整改措施

  1.加強備課,備不愛發言的學生,將這部分學生充分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學習。

  2.針對板書,繼續加強訓練。如:將側黑板和後黑板用鉛筆打好暗格,提示用好彩筆。

  3.學生自學時,加強指導,督促檢查。

  4.鼓勵學生做好批註,大膽發表個人觀點,各抒己見。對於表現好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5.備課時,要充分設計好分析課文時的問題,即要鼓勵學生讀文,又要教學生分析概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