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的區別

  小編導語:你知道什麼是命題作文,什麼是半命題作文嗎?如何區分這兩種作文?又如何寫好這兩種作文呢?下面這篇文章將為你詳細解釋:

  命題作文:

  一般是指出題者給出一個既定的題目,要求應試者根據這個給定題目進行寫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場面等要素。

  半命題作文:

  就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

  綜觀歷年各地中考作文試題,半命題作文佔有相當的比例。這是因為這種題型的最大特點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題權握在了作者手裡,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範圍內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與全命題作文相比,有利於考生髮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較靈活自由地進行寫作; 與話題作文相比,適當作些限制,既可使評卷更準確,也可避免考生千題一文的套文現象。

  補寫文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半命題弄清了題意之後,就要考慮補充文題了。補充文題就是將半命題作文變為命題作文。

  1.要易寫作。

  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填上自己認為較容易寫的內容。 如“我和 ***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的對話”,你覺得所供選擇的詞語中哪個最好寫,你就補上哪個,若覺得這幾個都不怎麼好寫,你還可以另選詞語。總之,應在題目要求的範圍內,選擇自己認為好寫和有東西可寫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2.要確定體裁。

  在補充題目時要考慮你所寫文章的體裁。一般考場作文對文體都沒有要求,所以應根據自己的特長考慮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說明文,或是議論文;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或是闡述某個道理。文題對記敘、議論或書信、日記幾種文體都適合,但是,你只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抓住一種文體,補題時應扣住文章體裁和寫作物件。

  3.要內容健康。

  半命題作文給我們以自由選擇材料的餘地,但同時也放寬了題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給半命題作文帶來了一些負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雲南省中考作文題***,就有考生在橫線上填了“打麻將”、“抽菸”、“喝酒”、“自殺”等詞語,讓閱卷者瞠目結舌,甚為困惑。因此,我們在這方面應引起注意,不能憑一時的感情衝動,或是標新立異,填寫上了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應填寫積極向上,反映青少年時代風貌的健康內容。

  命題作文特點:

  1.從命題內容上來看:

  近年來全命題作文的命題內容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傾向:或貼近考生生活關注個體成長,或啟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導考生聚焦社會熱點……豐富多樣的命題,給考生作文的選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2.從形式上來看:

  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是單純以“命題”出現,前後沒有提示或導語,這種形式,從字面上看限制較少,審題上沒有障礙,讓考生有相當寬泛的選材範圍。

  二是以“提示語+命題”的形式出現,通過導語或提示語,為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導,同樣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

  在題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導語:“在成長的愉悅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積極進取,充滿活力;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我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和諧溫馨的家庭,洋溢歡樂,充滿活力;日新月異的社群、家鄉、祖國……蒸蒸日上,充滿活力。”這段話對寫作材料的選擇、對“活力”的判斷有著明顯的暗示作用。

  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的區別

  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出作文題目讓作者作文。

  半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限定了作文題目的一部分內容,然後留出一部分內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補充完整後,就相當一篇 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張揚。命題作文重點考查考生的立意構思,謀篇佈局,語言表達的作文能力。

  所謂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據所給的一段文字***圖畫***材料。它的特點是讀寫結合。材料作文的審題,需要首先提取關鍵句和關鍵詞語。寫作者要經過閱讀材料、理解分析、提煉主旨、聯想想象、篩選甄別、文字表達等步驟,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對於考生來說,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審題。

  命題作文的審題:

  1.重點分析“題眼”。

  命題作文文題中一般都有關鍵詞,這些詞就是所謂的“題眼”。把握住題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點,瞭解了寫作要避免的誤區。尤其要注意題目中的修飾詞語、限制詞語和補充詞語,因為這些詞語對寫作範圍起著約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標誌。

  2.注意副詞隱含的資訊與要求。

  “最”“也”“還”“再”“更”“其實”等副詞出現在題目中,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往往是考生極易誤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規定了你筆下作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個;《這也是課堂》中的“也”就規定了你所寫的內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節課;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義。

  這類比喻性題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設計的提示語,考生審題時需認真閱讀這些提示語,學會由“虛”而“實”,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確定與這一比喻義匹配的本體,寫作時方能做到緊扣題目。

  4.把握文字較長或句式複雜的題目的內在關係。這類題目往往有著因果、條件等內在聯絡,審題時必須辨別清楚。

  如《我擁有,我快樂》,“擁有”是“快樂”的前提和原因,“快樂”是“擁有”後產生的一種心理情感反應,兩者緊密聯絡,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這一點,因果意識不強,下筆時只寫“擁有”,不見“快樂”,缺少必要的抒情議論;有的則只見“快樂”,少見“擁有”,缺少作為“快樂”支撐的敘述和描寫。

  5.從題目中審出詳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浙江溫州中考作文題《下雨天,真好》,這是一道情景類命題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創設“下雨天”這樣的情景,而題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關鍵,應詳寫。可是有些考生的記敘文中,用大半篇幅寫“雨”或“下雨的情景”,寫“好”一帶而過,只是在文章最後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於沒有具體內容支撐,“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如此安排詳略顯然偏離題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