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與企業孵化器的區別
國務院確定支援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一時間,“眾創空間”成為新熱詞。它和企業孵化器有何區別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眾創空間”的由來
多年前,歐美“創客”們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製了無人機,這架無人機實現了眾多的功能,人們由此看到了創造的力量。如今,這股 創造風潮正在席捲中國,並被官方命名為“眾創空間”。
“眾創空間”的提出,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的新局面,為全民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眾創空間”是一個統稱的名詞,是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新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
“企業孵化器”的由來
孵化器,英文為incubator,本義指人工孵化禽蛋的專門裝置。後來引入經濟領域,指一個集中的空間,能夠在企業創辦初期舉步維艱時,提供資金、管理等多種便利,旨在對高新技術成果、科技型企業和創業企業進行孵化,以推動合作和交流,使企業"做大"。
眾創空間與傳統孵化器有何不同之處
“眾創空間”一定是“大眾”的,小眾模式無法服務“大眾創新”。例如上海的“眾創空間”包含了傳統孵化器、科技園、創客、苗圃、創業園,以及包括新車間等輕物理空間重服務的載體。這些有物理空間“樓”的,和無“樓”的新型組織,只要是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應該都屬於大範疇的“眾創空間”。眾創空間是在科技創業孵化器發展基礎上,通過新模式、新機制、新服務、新文化融合發展,湧現出來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服務社群,集聚各種創新創業要素,為大眾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同樣服務於大眾創新,創客與孵化器有著內涵的不同,作為眾創空間的一隻生力軍,“創客”重點關注idea,創新的最前端,激發創新的種子。創客的核心是將創意融入製造,追求的是把一個新想法做成新產品,創客平臺就是協助創業者將想法變成樣品的平臺。而傳統孵化器具有公益的功能,更加註重創業,也就是創新的中端和後端,著重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新服務體系,不僅為創業者提供零成本的創業環境,還通過物理的空間和相對完備的孵化服務體系讓創新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且推動上市。這是一個全產業鏈的過程與關係。
眾創空間與創客空間的聯絡和區別
創客空間有兩種。一種是純興趣型、純玩型的創客空間。此類創客空間的目的性不強。身居其中的創客做東西的最初目的通常都是“好玩”,是通過解決智力上有挑戰的問題而獲得樂趣。他們做的事情既不一定是創新,也不見得最後會創業。因為這些創客在做事情之前都不會去查資料,他們也不關心做出來的東西是否屬於創新;同樣他們也不會去做市場調研,也無法保證做出來的東西是否具有商業價值。只要好玩,即使是別人做過的東西,他們也願意再做一遍,即使只是一些明顯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原始傳統意義的創客都不會“什麼火就做什麼”。另一種是既實施創新又實施創業並提供孵化服務的創客空間。此類創客空間中的創客會用以前從沒出現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努力形成創新,併力爭被市場接受,實現商業價值,完成創業夢想。此類創客空間注重市場化、整合化、網路化,強調創新與創業結合。
聯絡:眾創空間擁有多種型態:投資促進型、培訓輔導型、媒體延伸型、專業服務型、創客孵化型、大企業資源分享型、綜合創業生態型等。只有以引導創客既實施創新又實施創業並提供孵化服務的創客孵化型的創客空間,才能納入眾創空間的範疇。
區別:傳統的純玩型、純興趣型創客空間目的性不強,不屬於眾創空間的範疇。引導創客既實施創新又實施創業並提供孵化服務的創客孵化型的眾創空間更強調創業的實操性。眾創空間有多種形態,創客孵化型的創客空間只是眾創空間的形態之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