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怎樣養生

  天氣進入立冬就開始真正的冷起來了,不僅要禦寒保暖,還要在飲食上有所注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立冬後的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後養生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雖然我國有些地區的“冬意”不濃,但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專家仍建議順應自然,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傳統養生就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飲食起居無處不養生。在此著重談談吃、睡、行的養生之道。

  飲食一是要適量清淡。《黃帝內經》講了一個道理:吃飯的量恰到好處補氣,吃多了傷氣;味道過厚傷氣,味道清淡補氣。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講道:過多吃美味的食物傷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屬性和身體的需要。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離不開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體內熱時應吃涼性的,體內涼時應吃熱性的。如:胃熱,應吃寒性的香蕉;胃涼應喝熱性的薑湯。如果吃反了會鬧出病來。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間氣候燥熱,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發胃和大腸燥熱火氣上攻,導致耳聾、耳鳴等症。

  水果吃得合適是營養,吃得不當有害於身體。脾胃虛便稀時不要吃水果,氣盛便干時多吃水果。

  立冬後的飲食養生

  蓮藕健胃:蓮藕是也冬季常見的食材之一,鮮蓮藕中含有高達2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將蓮藕涼拌或微微焯一下生吃,有清熱潤肺的作用。不過在冬天,人們更習慣熟吃蓮藕。煮熟後的蓮藕是溫性的,可以健脾開胃。還有補心生血的作用;吃火鍋時放點蓮藕,不但可以與青菜寒涼互補,還可以充當主食。

  苤藍:苤藍又叫王蔓青、直蓮、芥藍頭,是甘藍的一種,學名叫球莖甘藍。苤藍是介於大頭菜和包心菜之間的蔬菜,葉片光滑鮮嫩,莖膨大成球形,有明顯的葉痕,外皮綠、白或紫色,春秋兩季栽培。它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100克高達41毫克,遠高於蘋果、梨、葡萄等水果,苤藍中還含有大量的鉀,對人體十分有益。中醫認為它性涼味甘辛,有寬胸、止痰、化咳、醒酒降火、清神明目的功效。榨其鮮汁服用,對胃病有治療作用,長吃苤藍還能促進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癒合。

  山藥補氣:與冬筍一樣白嫩美味的還有山藥。俗話說:“冬天吃山藥,勝過吃補藥。”冬天進補吃點山藥,再合適不過。山藥披著土褐色的外皮,貌不驚人,卻有極佳的補氣效果。它的澱粉含量很高,可以為抵禦寒氣提供較多的熱量。其所含的薯蕷皁苷和膽鹼、黏液質等成分,不但有利於肌膚保溼,更有防止心血管系統脂肪沉積的作用。

  牛蒡疏風:牛蒡的“外貌”酷似山藥,不過“身材”略為清瘦。中醫認為,冬天“風邪”盛行,吃牛蒡可疏風散熱,幫助人體抵禦風邪的侵襲。每100克牛蒡的胡蘿蔔素含量達到了驚人的390毫克,遠高於胡蘿蔔,其蛋白質和鈣含量在根莖類蔬菜中也是“傲視群雄”。牛蒡還含有過氧化物酶和一些抗菌成分,有一定的抗衰老和降血糖作用。

  白蘿蔔清熱:“冬吃蘿蔔賽人蔘”,白蘿蔔是冬季餐桌上不可少的菜餚。白蘿蔔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熱作用。此外,白蘿蔔中還含有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作用;其富含的礦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預防凍瘡等疾病的發生。

  除此外,人們在飲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的食物,如桑葚、桂圓、黑木耳等。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同時,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專家還介紹,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立冬時節正處在秋冬交替時期此時節,陽氣潛藏,陰氣盛極, 應當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早睡晚起,另外,在冷高壓影響下,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氣溫逆增現象,即上層氣溫高,地表氣溫低,大氣對流活動停止,地面上有害汙染物停留在呼吸帶,過早起床外出,會使身體受害。

  總之,大家都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多注意一下,相信這個冬天都會很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