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怎樣養生

  立秋後,天氣雖然炎熱,但已慢慢轉入秋季,所以還是要注意養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立秋後養生知識

  雨水多 惹人樂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因此立秋後降溫往往是由於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認為標誌著“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其後果為“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了秋 把扇丟

  立秋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時期,因此,秋季養生非常受人們重視。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時,還應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並應“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秋不涼 籽不黃

  古代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春節。因為諺語有“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之說,即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但還些地區有“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之說,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即“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此外,在立秋節氣中,提醒人們關注農事的諺語還有“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後”、“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要保證睡眠時間,有條件的都要午睡。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裡“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為氣溫過高則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這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養生飲食上這節氣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類的湯,因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滿足機體代謝,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膽固醇,沒有吃肉製品的後顧之憂,且還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溼的功能,正合此節氣之用。宜食的豆類粥品有紅豆、綠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還有一些如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都是對此節氣養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雖然是進補的季節,但也不能盲目進補,要視自己的身體需求而定。普通人從日常飲食中即可得到足夠的營養,不用補。

  立秋後最佳養生方法

  調節室內好氣候

  居室內的氣候包括溫度、溼度、日照和通風等。適宜的室內氣候是保障健康起居的重要環節。以調節溫度為主,室內溫度以25℃~28℃,室內外溫差不超過10℃為宜,可利用空調機的除溼功能,將室內相對溼度調到40%~60%,這樣的居室環境,人體會感到非常舒適,精神狀態良好,思維清晰,工作或學習的效率更高。

  室外活動不宜長

  不宜長時間室外活動,要防出汗過多,但也不能不出汗。據研究證明,肌膚衰老的元凶是紫外線,外出時要儘量塗防晒霜,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避免在烈日下待得過久。苦夏應適當地減少運動量,特別是在炎熱的中午不要運動,以免中暑。穿淺色、寬敞和透氣性良好的運動服,每鍛鍊1小時,應休息5~10分鐘,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和營養。鍛鍊時間應選擇在早晚氣溫涼爽時進行,地點以空氣清新,溼潤清爽的公園等室外綠化環境為佳。

  高溫天氣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從而給人們的心理和情緒帶來負面影響。所以,立秋後靜心養神也很重要。

  淡進食

  食物種類要多樣,注意色、香、味、形、質等的搭配,以刺激食慾。飲食規律有定時,切忌極飢而後食。適當吃些清熱類食物,如冬瓜、豆類、小白菜、苦瓜等,及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水果、蔬菜,如梨、蘋果、香蕉、獼猴桃、桃、西紅柿等,以滿足身體消耗所需要的營養供給。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溼的食物或藥物,可使體內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另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補充水份

  苦夏悶熱,人易出汗,所以要特別注意補水,不要等到感覺口渴再飲水,要經常、少量地喝些水。要儘量少飲酒,因為酒亦主溼。除了礦泉水外,牛奶、豆漿、粥、湯等流食也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例如:早餐喝豆漿,午餐喝湯,晚餐喝粥,白天喝茶,睡前喝牛奶等。

  脾胃不好的人,可以自制涼茶或藥粥調養,裡面可根據個人的口味喜好適量加入蓮子、枸杞子、麥冬、荷葉、絲瓜、大棗、山楂、砂仁等醒脾、益氣、消食的中藥,堅持服用,脾胃功能自會慢慢恢復正常。

  良好睡眠更養生

  長晝酷暑是苦夏的主要氣候特點,人體也應該適應自然界規律,晚睡早起,睡眠建議時間:晚上22:00~23:00入睡,早上5:30~6:30起床。由於夜間睡眠時間縮短,午睡可在短時間內提升人們的“精氣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改善腦部供血,增強體力和機體的防護能力。資料表明,在炎熱天氣適當地睡午覺可大大地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