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春節北方人通常吃餃子

  春節習俗一定少不了吃這個字眼,你知道春節北方人通常吃餃子的原因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春節北方人通常吃餃子的原因,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北方人通常吃餃子的原因

  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因為天寒地凍,黃土著土偶的耳朵很輕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著土偶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庶民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外形,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物,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利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春節餃子餡介紹

  春節餃子的餡來說,大致可分為葷,素兩種。各種肉餡,海鮮餡,蔬菜餡,肉菜合餡等等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說到過年的吃,總是“初一餃子”打頭兒。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祥。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聚發財。

  春節煮餃子注意點

  勿一開始就蓋鍋蓋煮。如果餃子剛下鍋就蓋上鍋蓋煮,鍋裡的水蒸氣難以排出,使鍋內壓強過大,此時餃子皮還沒有成形,水蒸氣就很容易把餃子皮煮破,尤其是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餃子的皮,一旦皮破了,絞子飽就會跑得滿鍋都是。所以,餃子剛下鍋忌蓋鍋蓋,宜使鍋內的水蒸氣散發。當水溫達到100度後,保持幾分鐘,通過沸水的作用,不斷向餃子傳熱,餃子隨著沸水而不停的翻動,餃子皮就會很快被煮熟,而餃子湯仍能保持清而不“濁”。

  勿不蓋鍋蓋煮餃子餡。當餃子皮已經煮熟成形,就需要蓋上蓋子煮餃子餡了。蓋上蓋子能減少水蒸氣和熱量的損失,使餃子餡很容易煮熟,既節省時間又節省燃料。這時的餃子皮已經成熟成形,不會被水蒸氣頂破,所以可以放心。

  勿煮沸時不加冷水。俗話說:“三滾餃子兩滾面。”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了既能較快把餃子煮熟,又不致把餃子煮破,在煮餃子過程中,要在開鍋後及時適量新增冷水,以防沸水翻滾溢鍋或者開鍋過急造成餃子破裂。一般煮一鍋餃子中間添2〜3次冷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