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秋節會吃月餅

  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嗎?

    中秋節吃月餅,傳說很多。

  一說是嫦娥奔月後,月餅便成了寂寞嫦娥與夫君后羿彼此思念,夢想團圓,寄情喻意的物品;

  二說是朱元璋領導下的農民起義,勝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來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帶陷的小圓餅。而起義的指令就藏在了陷裡。從此,就有了一個來自朝廷的紀念勝利的日子,和一個被賦予了特別紀念意義的吃食----中秋節和中秋月餅;

  三說是說唐太宗李世民為討伐北方的突厥,大舉進攻數次,終於於八月十五日那天得勝回朝,苦戰數年的將士們也終得和家人、故土團聚。舉國歡慶之機,有個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進貢上一種帶陷的麵餅。其裝飾華麗,滋味甜美,太宗吃後大喜,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傳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於是,就有了以後的吃月餅、慶中秋的喜慶節日......

  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總之,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一樣,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寄託了人們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