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美德少年事蹟材料

  美德少年用他們的勤奮拼搏、熱心助人、孝順尊敬等等態影響著更多的同齡人,為其他人樹立正確的榜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美德少年事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姜崇博,一個聰明、活潑、開朗的大男孩,現擔任八年級2班團支部書記,是一位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中,他孝敬父母,懂事聽話,總是想方設法為父母分憂解愁,是父母的好幫手;在學校,他勤奮好學,心繫集體,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且成績顯著,是老師的好助手和同學的好榜樣;在社會,他樂於助人,熱心公益事業,是傳遞愛心的小天使。

  尊老愛親學做人

  從小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孩提時的姜崇博就是一個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好孩子。他懂得體貼父母工作的辛苦,每天吃完晚飯,他就主動洗碗,幫媽媽整理廚房。每到週末,他都會幫忙打掃房間,或洗衣服。父母有時因工作或生活瑣事,心情煩悶,每到這時,他就用平時看到的幽默滑稽的笑話來逗父母開心。

  去年夏天,媽媽生病住院,爸爸又要加班,照顧媽媽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他為媽媽跑前忙後,倒水服藥、守護點滴、買飯餵飯 儼然一個小大人,媽媽欣慰的說: 崇博真的長大了!

  由於爸爸媽媽的工作總是早出晚歸,姜崇博從小上下學都由奶奶接送。如今奶奶70多歲了,腿腳不太靈便,崇博很是心痛,一有空他就幫奶奶捶背、敲腿、按摩,還不時的給奶奶講故事解悶。每到週末,就攙扶奶奶到附近空地散步、鍛鍊。寒去暑往,周圍的鄰居都羨慕奶奶有個孝順的好孫子。

  去年暑假,姜崇博還利用業餘時間帶領同學們去街道的敬老院開展 獻愛心 傳真情 尊老敬老慰問活動。他們不僅幫助老人們掃地,擦桌,晒被褥,還為老人們帶去了精彩的節目,讓老人在敬老院也能感受到像家裡一樣的快樂。敬老院的院長跟學校校長說起來,不禁豎起大拇指: 這些孩子真是懂事啊!讓敬老院的大爺、大娘們開心了不少呀!

  勤奮學習志氣高

  姜崇博同學學習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他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這是常掛在崇博嘴邊的一句話,在書籍的海洋裡他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從偉人身上汲取了奮進的力量,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知識。他的求知慾強,勤奮好問,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喜歡和生活習慣。每天,他都主動做好各科的預習工作,課堂上,他敢於提問,善於質疑,對所學的知識能理解的掌握;課外,他一絲不苟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遇到難題就向同學老師請教。在自己勤奮學習的基礎上,他還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傳授給他們,他善於思考,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在學習上頗有收穫,多次被評為 學習標兵 , 詩文誦讀小博士 讀書小明星 等。

  多才多藝愛心濃

  姜崇博愛好廣泛,主持、聲樂、單簧管器樂、跆拳道他樣樣精通。多次代表學校參加街道、區的藝術表演和比賽。平日裡姜崇博還是學校裡的 美德小模範 ,他積極協助老師組織 情繫災區 愛心冬衣送溫暖 活動,為遠在四川省的小夥伴捐贈衣物、奉獻愛心;20XX年世園會時,他和同學們成為了學校裡的宣傳小使者,他們自編自演的小節目,使同學們增長了見識。

  他就像初航的風帆,伴著朝陽駛向人生的未來,我們相信,這個人間文明小使者會以更加頑強的毅力描繪出他更加耀眼、更加絢麗的人生!

  2

  一位多才多藝,品學兼優,自強自律,充滿愛心的同學。她是老師的好幫手,父母的好孩子,同學的好夥伴。

  她是個心靈手巧、多才多藝的同學。她曾獲得過徐彙區作文競賽三等獎,她還是《青年報》學記團的小記者,她的採訪報道曾多次刊登在《青年報》上。從小學到中學,她一直是大隊委員,有著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她總是積極策劃班級的主題班會,排練課本劇,小品等,她改編的 屈原的故事 的課本劇在預備 家長開放日 活動中贏得了家長的讚賞,也在讀書節的開幕式上表演。她也是學校舞蹈隊的成員,曾多次在學校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同時她也是個心靈手巧的女孩,她在課餘時間做了很多環保的小製作,一張廢紙盒在她的改編下變成了一頂漂亮的帽子,一個環保袋很快製成了漂亮的小揹包,她的多才多藝讓老師同學讚不絕口。

  她在學習上出類拔萃,也積極參加各種學校和社會活動。她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前5,月考還取得了年級第1的佳績。在課堂上總是能聽到她精彩的回答,贏得同學的掌聲。她總是積極地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和比賽,比如她參加科技節科幻畫製作,參加讀書節的活動,組織學生看英語課外讀物的各種活動。雖然她一直很忙,但是她覺得: 我忙,並快樂著。生活是由汗水、拼搏、失敗和勝利組成的,這樣的生活才充實、才多姿多彩。

  她尊敬長輩,團結同學,樂觀開朗。對待家長、老師,她總是彬彬有禮;她和班上的同學都相處融洽,在同學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老師們欣賞她,同學們信任她。她也擁有自信和樂觀的品質,遇到任何困難,總是逆流而上,無論何時何地她永遠百分百的相信自己,並且打敗困難,掛著燦爛的笑容勇往直前、迎接勝利!

  3

  韓圓璋,今年13歲,是東勝區鴻波小學六年級二班的學生。在校他尊敬師長勤奮好學,是一個獨立自強的一名好學生;在家裡他替媽媽分擔家務照顧弟妹,是個有擔當的好兒子。

  韓圓璋是家裡最大的孩子,妹妹上三年級,弟弟上二年級,母親靠打零工來維持生活,而父親在幾年前的車禍中失去了生命。從小圓璋就是大人眼裡最為懂事的孩子。當鄰居家的小朋友還整天在媽媽懷裡撒嬌哭鬧時,他就在許多方面學會了自理自立。從三四歲起,他就學會自己洗腳,以後就從不用爸爸媽媽幫他洗腳。上幼兒園後,其他小朋友整天哭哭啼啼,他卻從不哭鬧,還會幫老師哄其他小朋友。每次去接他回家老師都給媽媽誇他一番。在家裡,他總是幫媽媽照顧著弟弟妹妹。大人給他的小食品他從來都捨不得吃,有一次媽媽收拾他的小抽屜,看見裡面有一些吃的,媽媽問他: 你怎麼都沒有吃,把吃的放到抽屜裡幹啥? 他說: 媽媽我不想吃,弟弟妹妹不聽話的時候我拿吃的可以哄他們 ,聽了這番話,媽媽心裡一陣酸楚一陣感動,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替媽媽分擔這些。

  上小學後的他更加懂事了。由於爸爸一直忙著做生意,家裡所有的活都媽媽承擔。媽媽除了接送弟弟妹妹上下學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還要輔導圓璋的功課,很是辛苦。懂事的小圓璋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掃地,收拾房間,帶妹妹弟弟玩。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痠背痛,他就給媽媽端來洗腳水讓媽媽泡腳,泡好了他又幫媽媽捏腳,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他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每次,媽媽生病了,他總帶著弟弟妹妹守在媽媽跟前給媽媽拿藥倒水。

  這樣的生活雖然清貧簡單倒也甜蜜。而幾年前的一場事故,徹底讓這個家庭遭受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故,小圓璋的爸爸離開了。人們都說爸爸是天,現在這片天沒了,媽媽工作更加辛苦了,每天天不亮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因此,照顧弟弟、妹妹的任務就落在了韓圓璋的身上。每天早上起床要給弟弟和妹妹做早點,帶著弟弟、妹妹上學,中午放學在校門口接弟弟、妹妹回家,回家後還要給兩個孩子做午飯,家裡的家務他全部包攬了,這樣媽媽才能更有精力工作。然而,韓圓璋其實也不過是一個13歲的孩子而已,父親去世對他的打擊很大,可是他卻不能將悲痛顯示在臉上,因為媽媽、弟弟和妹妹還需要他。他說: 我是家裡的男人,我得照顧家裡的女人和小孩 。這樣一句話從13歲的孩子口中說出來,讓人有幾分心酸和心疼,而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卻顯示出這個孩子的堅強和擔當。

  媽媽一天要工作將近十二個小時,晚上回家後累的腰都直不起來了,韓圓璋總是很晚才睡,他要等媽媽回家,幫媽媽準備熱水洗臉、洗腳,幫媽媽捶背捏腰,鍋裡也總是給媽媽熱著晚飯,等媽媽吃了晚飯,洗臉洗腳睡著之後,他幫媽媽洗工衣、洗襪子,然後才睡覺。週末的時候,媽媽還要上班,他在家監督弟弟、妹妹寫作業,打掃衛生、洗衣做飯,中午做好飯帶著弟弟、妹妹去給媽媽送飯,晚上會在家門口等媽媽下班。有時候下雪、下雨了,他會帶著傘去接媽媽下班。姥姥身體一直不好,總是腿疼,媽媽工作很忙,不能經常照顧姥姥。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圓璋就幫姥姥洗衣服,收拾屋子,還會最好飯菜給姥姥送去。

  韓圓璋的生活是忙碌的,每天六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左右才能睡,雖然要從早忙到晚,但家庭的重擔並沒有壓垮他,在生活中她仍能保持微笑。他曾說,他的微笑能讓媽媽看到希望,也能讓自己不絕望。對於這個13歲的少年來說,微笑背後承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悲傷和苦楚。畢竟,這樣的年齡原本不應該承受這麼磨難。

  有一次他問大姨,小孩到了多大年齡就可以打工,大姨隨口說,十八歲就可以了,他說如果是十四歲就好了,大姨問他為啥十四歲就好了,他說如果是十四歲,他在放假的時候就可以打工了,可以幫媽媽分擔一些壓力了,可以給妹妹交舞蹈費。大姨聽了對他說,你有這些想法是對的,但是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就好好學習,等你長大了,有了好的工作就可以幫媽媽分擔了。他說他一定好好學習,將來自己考上好的學校,他就會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掙很多的錢,給媽媽,還能給妹妹交舞蹈費,可以幫妹妹完成她的夢想。他的這些話,讓媽媽和大姨聽了都感動不已。

  在學校裡,韓圓璋是個開朗樂觀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班裡的拔尖,但是每節課他都認真聽講,作業也很認真的做,雖然每天寫作業總是在夜深人靜時,但是他從來沒有拖拉不交作業。班裡的同學都很喜歡他,因為他對待每一個同學都友善,總是幫助同學們,這樣一個開朗的少年背後卻是繁重的家庭負擔,誰能想象就是這樣一個個子不高,有點瘦弱的孩子在幫助媽媽支撐著家庭的重擔;又有誰能想象這樣的生活壓力堆積在一個13歲少年身上是怎麼樣的艱難。

  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坎坷和艱難,韓圓璋的人生才剛剛踏出第一步,他的人生還很長很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相信一定會更加堅韌,將來的他不一定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但一定是一個有擔當、堅強、不屈不撓的具有高尚品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