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我的父親的情感故事隨筆

  編者按:父親的言傳身教使我們兄弟姐妹耳濡目染,他的優良品德自然而然在我們身上都能體現,讓這樣的家風家教在我們中華民族這樣的大家庭裡到處有它的足跡,代代相傳。

  我的父親

  父親為黨為國家勤勤懇懇做了一輩子工作,我深感:有什麼樣的父母親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家風家教要的是日月穿梭的薰陶養成,要的是代代接力的傳承,簡單說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規範。

  父親為民辦實事。父親當時是我們公社的書記,父親帶領修全農渠,全公社人民拍手稱快。那時正是農業學大寨,父親下定決心要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將讓石西公社的世世代代人懂得要為家鄉出力出汗。為了給農民們灌溉農田,父親帶動全民修全農渠,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我的父親費了很大勁,終於全農渠修好了。農民們誇我父親:“真是為民的好書記,蔬菜上來吃也吃不完,即使天旱,全農渠的水就直接流到地裡,照樣能吃上。”

  父親一直是大公無私,想別人所想。父親在石西公社工作年年是先進單位,常常受到縣裡的表彰。有一年父親在縣裡開完表彰大會,縣裡要派車送我父親回來,父親再三不讓送,為了節省油硬要自己騎自行車回家。那時的父親剛學會騎自行車時間不長,自己也不怎麼熟練,況且那時到石西公社的路又相當不好走,騎自行車就更不好過。他那時第一次騎車回家,以前他沒學會騎車時,常是縣裡派車送他回去。那次他以為學會了騎車就不用送了 ,不幸的是一下子就掉到很深的溝裡。父親有驚人的意志,七天昏迷不醒後, 他甦醒過來。縣委領導高度重視,醫院也搶救及時,現在父親一切正常。退休後一直關心農民疾苦,與群眾打成一片。

  父親有堅強的毅力。就父親碰傷後不能走路,父親每天堅持鍛鍊,他大腿骨折,剛開始活動非常的痛,但父親咬緊牙關,先鍛鍊幾步,依次一天比一天鍛鍊的多。有一天下雨,雨剛停,父親就要出去鍛鍊,父親一直不管幹什麼事一定要幹得最好。那時鍛鍊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他是多麼的想盡快康復,雖然每次鍛鍊忍受疼痛,但他並不在乎。他拄著雙柺走,我家院子上面是水泥,有水很滑,他沒走幾步,便滑到了。父親忍著疼痛說:“沒事的”。我們趕緊扶他起來。憑著他堅強的意志,很快他就由雙柺變成單拐,最後徹底不用柺杖自己走。

  父親勤儉節約,廉潔自律。與生俱來父親一直勤儉節約,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他一直保持著一種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與他同齡的領導在縣城都有房子住,而我的父親至今還住在村裡。以前縣裡分家屬院公房讓他住,他大公無私讓給別人說:“我回村裡住,讓其他工作人員住吧!”

  父親的言傳身教使我們兄弟姐妹耳濡目染,他的優良品德自然而然在我們身上都能體現,讓這樣的家風家教在我們中華民族這樣的大家庭裡到處有它的足跡,代代相傳。

  作者:薛東娥

  公眾號:南粵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