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基本要領

  隨著太極拳在中國一片火爆,練習太極拳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有多少人瞭解太極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立身中正:

  練太極拳首先講究立身中正。所謂中正,就是要使身軀不可前傾後仰,要保持尾閭和脊椎成一直線,始終處於中正狀態 。拳經上所說“尾閭中正”,尾閭中正能穩定下盤重心,重心如不穩,運用中則易被人借力失勢。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內則必須精神內固,神不外馳,穩靜心性。在外則必須頂頭拔背,鬆要塌胯,如此則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態。

  2. 安舒鬆靜:

  太極拳是練神,練意,練虛靈的拳。練拳時始終保持精神安然舒適,體態輕鬆自然。鬆要鬆的徹底,要鬆透,鬆的好無拘滯之力,鬆的百無所有。從預備時開始到整套拳的終了,在全部演練的過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雜念,靜如止水,精神集中,專心致一,澄心靜慮。所謂“一靜無有不靜”,靜可以保持其大腦神經的清醒靈敏,培養人的智慧聰明。練太極拳還要求練時全身放鬆,但要鬆而不懈,並須貫以神氣率領。放鬆要先鬆心,後鬆身,從頭頸,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腳各部關節都須完全鬆開,鬆透,毫無拘滯之力,要大鬆大軟。拳經所謂“一鬆百鬆, 柔若百折若無骨”,百骸舒泰,氣血暢通,神清骨爽,久之則內勁增長,最後將能生出極柔軟化為極堅剛的鬆沉柔彈之內力。

  3. 虛靈頂勁:

  練太極拳要求虛靈頂勁,神貫於頂。所謂虛靈頂勁,即是頭容正直,頭頂的百會穴要向上輕輕頂起,好像一根繩索將頭頂提懸似的,又好像頭上頂起一碗水,不使它灑下來。此全是神意領著,下鄂微收,頸部放鬆,舌舔上顎,時時保持靈活輕妙的感覺,有頭頂青天,足踏黃泉的氣概。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頂勁,用力向上頂必定拘滯僵硬,失去靈感。練拳時,只要時時保持虛靈頂勁的感覺,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氣血自然流通。

  4. 氣沉丹田:

  練太極拳強調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丹田在臍下三寸處。練拳時,用意識引導呼吸。練太極拳功夫有素的人,多是採用腹式呼吸。初學者切不可著意追求氣沉丹田的效果,決不能故意去憋氣,以鼓盪腹部。須知氣沉丹田是練太極拳全身鬆開後的自然結果。只要全身鬆開,安舒鬆靜,先鬆其心,後鬆其身,心身具鬆,氣則自然下沉注入丹田。學者切記之。

  5. 鬆肩垂肘:

  鬆肩垂肘又叫沉肩墜肘。鬆肩者肩部放鬆,向下沉塌,又叫塌肩。兩肩忌聳起,聳起則意氣上浮,妨礙內氣的執行和氣血的流暢。垂肘者,即是肘部有鬆墜下沉之意。故練太極拳時,臂決不可挺直,臂部微屈,保持弧形,肘部鬆墜,感覺兩肩有一種內在的沉勁,綿軟沉重。這種沉勁外柔內剛,如棉裹鐵,練好之後,入裡透內,威力無窮。

  6. 含胸拔背:

  練太極拳強調含胸拔背。所謂含胸者,即是胸部向內涵虛,疏鬆自然,使氣能沉于丹田。胸部不可外挺,外挺則氣易阻滯,妨礙呼吸的暢通,但又不可故意內縮,故意內縮易成駝背,駝背胸腔縮小,使橫隔肌不能下降,妨礙呼吸和血液迴流心臟,影響拳勢動作和健康。含胸在太極拳技擊中亦很重要,常運用於防守中含化對方來手之不可缺少的身法。拔背者,即是背部舒展,並向上拔伸。常須頂頭方能拔背。拳經雲:“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頭頂懸則背自拔,拳勢則氣魄雄壯,且拔背能使氣貼背而斂入骨。推手技擊中,則能力由脊發,發人至遠。

  7. 內外相合:

  練太極拳要求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所謂內者,行氣用意。所謂外者,姿勢動作的虛實變化。二者形神一體,不可分離。每一個動作姿式,都須與內在的神意緊密配合,意欲收則動作屈蓄,意欲放則動作伸展,並配合呼吸的鼓盪,使動作隨著呼吸的鼓盪以開合,使呼吸隨著動作的開合而吐納。如此則內外合一,內勁自生。

  8. 上下相隨:

  練太極拳時,每一動作都要求做到上下相隨,協調完整。拳經所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每一個動作都要以腰為軸,率動全身,決不區域性自動,或先手動,後腳動。運動時鬚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腰脊領動,手腳隨動,眼神隨之,上下連貫,渾然一體。

  9. 用意不用力:

  練太極拳時,要輕鬆自然,用意不用力,以虛靈之氣勢,神明之感應。因此,以意行拳,注重意識在太極拳中至為重要。每一個動作的執行,都須貫以意識的指導。拳經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即是以意為主,不用拙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鬆透,大鬆大軟,毫不用力。四肢百骸柔若無骨,節節貫穿。以意率領,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力由意生,出勁自然,不求拙勁,日久方能生出真正內勁。極柔極剛,無堅不摧。

  10. 邁步如貓行:

  太極拳的步法,輕靈穩健,要求提步鬆沉,落步平穩。要像貓行虎步一樣,輕起輕落,不出聲響。因此,步法的鍛鍊非常重要。如一腳提起向前邁步時,要先以腿,胯放鬆,腳跟輕輕觸地,然後踏實,鬆腰鬆胯,重心逐漸前移。邁出之腿,後腿鬆軟,後腳慢慢提起,向前輕輕邁出。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上身保持中正,不可忽高忽低,使有大的起伏。如此練步日久,自會增長腿步鬆彈之勁,使其邁步有如貓行之輕靈穩健。

  11. 運勁如抽絲:

  練太極拳很講究拳味。因此,整套太極拳演練起來要沉厚莊重,動作要求沉著而不僵,輕靈而不飄浮,運動起來有如抽絲那樣細緻,那樣平穩,均勻。要做到這一點,非全身放鬆,兩臂沉墜,以意領勁,細細體察不可。運動如抽絲一樣系列,邁步有如貓行一樣輕靈,如此則自然拳味醇厚,韻味無窮。

  12. 相連不斷:

  太極拳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周而復始,相連不斷,自然氣血周流,內氣充盈。

  13. 呼吸任自然:

  練太極拳要求呼吸深長,細勻,純任自然,不必去故意以呼吸配合動作。李雅軒老師曾說:“太極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氣沉丹田,鼓盪丹田內息,以與連綿不斷之動作相應。因內息之鼓盪不停,以自能抽外面呼吸之氣往來不綴,且深長細勻,如膠似膝。但我們並不去注意它,須讓它自然出入,出則勢開而放,入則勢合而收。且身勢開放收合到極點或轉換時,更往往與呼吸首尾相應。詳言之,如身勢由合而開,氣隨之由吸轉呼,當開到極點時,則為一呼之尾,亦可能為一吸之首。當身勢由開而合時,氣即隨之由呼轉吸,當合到極點時,則為一吸之尾,亦可能為一呼之首。但有些姿勢,亦可能有開反氣息吸入,合反氣息撥出。又還有一開之中,可能不止一呼,須加一吸***即一開勢呼起吸至***,或須再加一呼***即一開勢之中,兩頭呼中間吸***。一合之中,可能不止一吸,須加一呼,或須再加一吸。總而言之,動作不斷,呼吸亦不斷,動與息應,息與動連,如是而已。若必因定某一動作配合吸,某一動作配合呼,則必機械呆板,恐非太極拳行氣之道也”。又說“我不主張配合呼吸,而主張自然呼吸,練 拳自然了,呼吸會去配合上。切記配合上了,一定會很自然,若專在配合上注意,反而配合不好,且往往練出病來。太極拳是氣功,不錯,但講的順氣,養氣,自然之氣,不是講的怒氣,憋氣,滯氣,不自然之氣。如一碗水,潑在地上,它自然地會往低處流去,不要有主張地想水要往哪裡流。太極拳是氣功,更是自然之功。如有主張地叫水往哪裡流,那就成了大自然了……”。太極拳這種與動作自然配合的呼吸方法,是非常合乎生理要求的。這種自然而達到的氣沉丹田的效果,能使太極拳的動作更加輕靈沉穩,鬆柔自然。

  14. 心性沉著:

  練太極拳時,不僅體鬆心靜,呼吸自然,更須心性沉著,不可心浮氣躁,面部要掛拳意,要有莊嚴端肅的氣概,穩穩靜靜,沉沉著著地將一套太極拳演練出來。然後感覺神清氣爽,滿口津液,舒適泰然。假如雜念叢生,心煩意亂,則不能練出穩靜的功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