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要成才就要從小練口才
有位偉大的詩人說過:“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而今,說話、演講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必須具有的重要能力,如果要你的孩子有個成功的未來,一定要從小努力培養他的口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親子放大鏡
魯寧口拙,讓他講一件事情,他總是不能很好地表述出來。本來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如果讓他一說,他能說得別人都睡著了。而且他一著急的時候說起話來便會結巴。魯寧很羨慕那些口才好的同學,看著別人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時他心中無比衝動,他做夢都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這麼流利這麼清晰地去跟別人講話。
魯寧開始鍛鍊自己的口才,但由於方法不對,幾個星期過去了,似乎一點作用也沒有。魯寧很是氣餒。爸爸看到兒子委屈的樣子,對他說:“孩子,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先彆著急,欲速則不達,你越是著急就越是達不到目的。你要鍛鍊自己的口才,可以先從最基本的朗讀訓練開始啊,每天清早大聲朗讀課文,不要在乎開始讀得流利與否,只要大膽地、大聲地去讀就行了。等讀一篇課文讀到滾瓜爛熟的時候再換另一篇讀。然後你要去鍛鍊自己的語言能力,多去跟同學交流,要試圖一次把一句話講清楚,你在說話之前可以先想好要說什麼,然後再開口去說。慢慢鍛鍊,不要怕大家笑話你,也不要急,不要想著一口吃個大胖子,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就是最好的演講家,也是從最基礎的開始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像美國前總統林肯,當年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口才。像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蕭楚女,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蕭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面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面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才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那些演講家也都是日復一日地練習,才取得了成功,你又何必著急呢?”
爸爸的一番話給了魯寧很大的信心,他開始加倍地練習,每天清早,班級裡讀書的聲音肯定是他的最大,跟同學說話時他也越來越自信,不管能不能表述好一句話,都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結結巴巴了。一年後,魯寧的口才終於練出來了,他也能像別的同學一樣揮灑自如地在講臺上說 話了。而且他還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演講比賽,並且拿到了二等獎。
孩子高興的對爸爸說:“爸爸,你懂得真多”
爸爸笑笑說:“其實,這些都是爸爸一個朋友告訴爸爸的”
孩子好奇的問:“爸爸朋友真偉大,她是做什麼工作的?”
爸爸說:“她就是越能教育小嘟嘟幼兒口才的老師,她們做口才是專業的,說以她們懂得多呀。”
本領養成6招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作為社會交際與職業生涯乃至個人生活的一項基本本領,口才也應當成為普通學校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現在的學校教育,基本上只考書面上的東西,只是筆試學生的能力,這樣一來,使學校對學生口才的培養訓練往往遠不及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訓練,有的甚至是隻練筆不練口。如今,作文是中考高考必考的,口頭的“說”、“講”、“辯”是不考的,其結果是不少高中生、大學生在正式場合的口頭表達能力甚至社交能力不僅沒有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而提高,反而變得越來越弱。
在全球化時代,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社會中,幾乎所有的畢業生在求職時所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面試,而口頭表達能力往往是他們展示才華、贏得機會的重要手段。口語是思維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從一定意義上說,訓練口頭表達也是在訓練思維,而思維訓練正是所有科目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因此,父母應該高度重視並有效開展對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系統化訓練,重視孩子口才的培養。
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口才呢?
1.先鍛鍊孩子的膽量
和家人達成共識,先誘導孩子說話的興趣,如告訴孩子:“大家都很喜歡你,想看你表演的節目喲!”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唱歌或朗誦短詩,或定期舉行家庭表演會,讓孩子在親友面前講笑話或與他人分享個人的特殊生活經歷,如度假、旅遊等。以此訓練孩子的膽子。
2.讓孩子學會敘述
父母要反覆強調當眾說話能得到鍛鍊的機會,以此鼓勵孩子說話的勇氣,讓孩子重述小說或電視電影的故事,幫助孩子將長故事濃縮成“短劇”,鍛鍊孩子的敘述能力和記憶能力。
3.多給孩子鼓勵
當孩子的口才訓練有了提高和進步時,父母要對他們的努力進行表揚,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4.讓孩子學會速讀和背誦
速讀也就是快速地朗讀。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於鍛鍊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速讀的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辭或一篇文辭優美的散文。先拿來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後開始朗讀。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後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而背誦,並不僅僅要求把某篇演講詞、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既要“背”,還要“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記憶能力,二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5.多與別人交流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與別人交流,特別是與有思想、語言表達熟練的人交流,久了自然會受到對方潛在的感染;還有,要有東西可說,良好的口才和淵博的知識是必然分不開的,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們想想,肚子裡沒墨水的人老是講一些空洞的話大家聽了自然感覺沒意思。所以,練就好口才的前提,是要培養孩子廣博的知識。
6.教孩子練聲
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願聽乾癟無力、沙啞乾澀的聲音。所以教孩子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父母必做的工作。平時可帶孩子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①深吸一口氣,數數,看能數多少。②跑20米左右,然後朗讀一段課文,儘量避免喘氣聲。③按字正腔圓的要求讀成語。④念繞口令。
口才學習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話癆等於好口才
小孩子總是在神神叨叨的說個不停,有時候會比一言不發更讓人受不了。好的口才要知道什麼適合該說,什麼適合不該說,說多少,而不是“說大話、耍嘴皮子”。能說不一定有用,只有把話說道對方心裡“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引起對方情緒上的波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好口才。
誤區二:多讀書就是好口才
蘇軾有詩云“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確實可以提高思維,對講話的邏輯能力有幫助。但是不乏肚裡有貨倒不出來的情況。這是缺少“口”這方面訓練和實踐的表現。只有一語中的,切中問題的要害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誤區三:口才是表演專案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有很多機構表面上熱熱鬧鬧,給小朋友排練了很多的節目,小朋友在舞臺上表演也很好。然而一到現實中,他們仍然不知道跟人交往,講述能力也很差。很多播音員、主持人只能照著說,不會即興表達,也不會現場採訪報道。中國傳媒大學有個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原來只有播音系、現在又增加了一個系,叫口語傳播系。就是針對這個現實提出的一個改革嘗試。
誤區四:練口才不需要培訓
中國有著“沉默是金”的潛意識思想,不願意去抓住一切機會講話。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播音主持類專業除外***,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老師只教會了我們如何認字,如何閱讀,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上面講,你在下面聽。因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沒有固定的訓練機會,自己學習,往往沒有效果。因為好的口才是練出來的,不是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