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雲手如何練習

  想要學好楊氏太極就先要了解楊氏太極拳雲手的練習方法,對於我們提升楊氏太極拳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先要身體立正,放鬆全身,慢慢進行動作的學習。下面小編就來為你詳細介紹楊氏太極拳雲手的練法,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楊氏太極拳雲手的練法

  太極拳異彩紛呈,不同的師父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自然就會培育出不同的學員,這就是太極拳多樣性的原因所在。

  傳統又有著封閉、保守的惰性,強調拳路的原汗原味,這是傳統太極拳拳的原始性。

  因為各家有各家的衣缽傳授,無法以一家派系之言,一統傳統楊氏太極拳雲手勢具體練法。若以楊氏大架而論,自然以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練法為準。

  但話又說回來了,不論是何種太極拳,都應以三賢***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拳論為稽核標準。具體到楊氏拳,用三賢及楊班候、楊澄甫《太極拳術十要》拳論,論述其注意事項足矣:

  雲手為太極拳練腰的重要拳勢之一。兩手運轉如輪,皆腰轉所帶動,所謂“腰似車軸”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隙”。最忌諱手動腰不動。

  雲手勢要求“立定腳跟豎起脊,拓開眼界放平心”。最忌諱挺胸聳肩彎腰、搖頭晃膀。

  雲手勢兩手運轉如輪,園的直徑上下軸為喉與臍連線。最忌諱上手高而遮眼,致使雙目審視無據。

  雲手勢雙手執行,速度須等同;步隨身移,上身不宜搖擺;眼神須注意在上部執行之左右手。最忌諱上下不能相隨,手動腳不動或手快腳慢,周身不能一家。

  雲手勢向左橫開步、橫並步時,須注意虛實分明。最忌諱馬步雙重;最忌諱並步時相距太近,身體重心不穩;最忌諱雙腳尖外撇呈八字形,違反太極拳“裹襠”原則。

  楊氏太極雲手練習步驟

  預備式:馬步開手

  站好右側馬步,眼睛注視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採擠展開,肘微沉,右臂稍彎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約在肩和眉之間,右手和右腳,上下呼應。

  第一動:收肘纏手

  眼睛注視右前方,內氣微鬆沉,腰胯走提塌勁,身體左轉,右肘向右肋收轉,右手同時順纏收轉。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約在肩和肘之間。手指領勁不丟.肘不許夾緊、要鬆垂。

  第二動:合手擠靠

  鬆和沉是練習太極拳的兩個重點,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放鬆身體,如何緊繃身體,要努力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眼睛繼續注視右前方,身體繼續左轉,肘微沉右手順纏收轉到胸前十釐米左右位置。掌心不過身體中線,斜向左後上方,手指領勁不丟。這時右肩肘要出擠靠勁,身體保持中正。

  第三動:右轉擠按

  眼睛繼續注視右前方,身體右轉,肘微沉有手逆纏,右手的位置大約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釐米處。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領勁不丟。這時有肘要鬆沉、發擠靠勁,手掌外側意在其右上方,身體保持中正。

  第四動:右轉擠採

  眼睛繼續注視有前方,身體繼續右轉,右手逆纏,右手的位置大約在右肩前外側五卜釐米處。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領勁不丟,手指尖與右腳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擠採勁,身體保持中正。

  楊氏太極練習正確要點

  l、頭要虛虛領起

  頭容正直,神貫於頂,《十三勢行功歌》中有“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之說。

  2、守住中心

  前人太極拳理論中有以“中土為框機之軸”“以腰為軸”,就是強調以身為中心,所謂“中土”的中字,不單純指身體在前後左右之中的中字,還應作中央、中心解。

  拳論日“主宰於腰”,不僅強調腰部運動的機能,也指出了這裡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

  3、要明確雲手的攻防含義

  雲手是對方用手向我面、胸部擊來,我則用手去防擋,視機變招進擊對方。老拳家們有一句話:“走架無人似有人,打手有人似無人。”就是說我們在盤架子時招招勢勢都要視為身前身後有敵情,做起動作來勢勢圓滿有掤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在行拳走架中明確攻防含義,一方面可以提高練拳人鍛鍊的興趣,一方面又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拳藝水平。

  楊氏太極拳易犯誤區

  1、搖頭晃腦,身體中心軸***從百會到會陰的垂直線***上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甚至超出體外,既影響形象美,又影響周身協調。

  2、虛實不分,重心不穩,造成突然開步、全腳著地或收步腳拖地現象。

  3、低頭貓腰,眼死盯住某手某點,雙目無神。

  4、兩腳站成外八字或內八字,使身體歪斜。

  5、身體時起時伏,上雲的手高於眼,使頭部往上抬,下雲的手,前臂與大臂幾成90度,高於腰部左右來回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