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的站樁

  對於習拳愛好者來說,站樁都不陌生,練習太極拳的第一步就是練好站樁。很有特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被很多學者學習,其最基本的功法有兩種,一是無極式,二是三體式,具體請看如下。

  “無極式”之練法

  起點面向正方 ***早晨要面向東方***,身子直立,兩手下垂,兩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兩足為90之形式。

  兩足尖亦不用力抓扣,兩足後跟亦不用力蹬扭,兩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無往來動作之節制,身心未知開合頂勁之靈活,但順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

  很多人對練習站樁很反感,覺得站樁很無聊,而且很累,但是站樁為以後的學習鋪上了重要的路程。

  心中空空洞洞,內無所思,外無所視,伸縮往來,進退動作,皆無徵兆。身體內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簷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

  以上為“無極式”之練法。此式的鍛鍊,在於恢復習者天然之性,啟發習者先天一氣之源。技擊不過是極盡個性伸張與發揮之形式。故“無極式”為百形之母,萬法之基。

  “三體式”之練法

  兩手相抱,頭往上頂,開步先進左腿。兩手徐徐分開,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過口,伸到極處為度。

  練習樁功要紮實的打下基礎,練樁功時先給下身訓練出力量,即腿腳的力量。

  大指要與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總要四平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臍下,大指根裡陷坑,緊靠小腹。

  左足與左手要齊起齊落,後足仍不動。左、右手五指俱張開,不可併攏,左手大指要橫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圓形。兩眼看左手食指梢。

  兩肩根鬆開均齊抽勁,兩胯里根亦均齊抽勁,是肩與胯合也。兩肘往下垂勁,不可顯露,後肘裡曲,不可有死彎,要圓滿如半月形。兩膝往裡扣勁,不可顯露,是肘與膝合也。

  兩足後跟均向外扭勁,不可顯露,並與兩手之互拉相應,是手與足合。此之謂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心氣穩定,則心與意合。意要專凝,則意與氣合。氣要隨身體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氣,則氣與力合。如此,則陰陽相合,上下相連,內外如一,此之謂六合也。雖雲六合,實則內外相合。亦即陰陽相合,三體之內勁因此而生。

  孫式太極拳站樁的四個要領

  要領一,站樁不可太低,不可硬挺,不可努氣

  太低則堅持不了多少時間,還沒等找到感覺,腿已經站不住了。因為我們站樁不僅是為了增加腿部的力量,如果簡單地理解為增加腿部力量,那我們就不如去扛著槓鈴做下蹲訓練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站樁站到腿已經很累時仍要盡力堅持,“越感吃力,心氣越要平靜,身體上下其他各處越要放鬆,後腿越要蹬住勁”,認為“吃力時維持心靜、形鬆、面目安詳,是練通此樁之關鍵”。

  要領二,站樁要追求整體效果,而不能片面追求腿部的力量

  我們站樁首先是為了解決全身各個部分的協調問題,即周身一體的“整”的問題。在練拳時必須做到一動無不動,上下相隨,內外相連,其中的關鍵在腰,腰就像發動機的主軸,一切的力都是從這裡傳送出去的。

  要領三,要用腦子站樁,不能傻站

  太極拳本身就是精神體操,意念第一,在練套路時,意念主要是集中在動作的貫穿連線上,在舉手投足的路線規矩和配合上,沒有餘暇去體會更多的東西。在站樁時,不動,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找勁兒,去試力。

  要領四,初學者最好將站樁與練拳結合

  每天站一會兒樁,也練幾趟拳。按從前的規矩,至少要站三個月樁才能開步練拳,像我們都站了一年以上,但現在這樣教法是行不通的,且不說能有多少人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是有人能,也容易出偏差。

  因為從前我們練拳時是整天泡在老師那裡,就在眼皮底下,有點什麼毛病馬上就能發現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