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朗誦的技巧

  要想真正的欣賞一篇詩歌就要學會怎麼去有感情的朗讀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誦詩歌的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朗誦詩歌的技巧***一***

  誦讀技巧的把握、處理好語言的聲音表達

  古詩文的誦讀節奏的劃分,通常有兩種依據。或按音節劃分,或按語意劃分。也就是說在朗讀時停頓的單位可以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音節或意義。例如:“城闕輔三秦”一句,依音節可劃分為“城闕/輔/三秦”;依意義可劃分為“城闕/輔三秦”。“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依音節可劃分為“勸君/更盡/一杯酒”;按意義可劃分為“勸君更盡/一杯酒”。

  一般來說,詩歌中按表音節奏劃分多,按表意節奏劃分少。四言為“二二”節奏,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五言有“二二一”節奏,也有“二一二”節奏,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晨興/理/荒穢,帶有/荷鋤/歸”。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節奏,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人生/自古/誰無死”。另外還有“二二一二”節奏,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時,韻腳要讀得響亮而稍長,讀出詩歌的韻味。

  古詩文誦讀要有極強的感染力,還要處理好誦讀的停頓、語速、重音及語氣。

  詩歌的誦讀,節奏的停頓尤其重要,節奏停頓要注意連而不斷,並且要注意為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作邏輯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節發展與感情的表達靈活處理。一般情節緊張、情緒歡快昂揚時快,情節舒緩、情緒憂鬱悲傷時慢。重音的處理,要結合句子找出規律,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如謂語動詞、表性狀程度的狀語、表性狀強調的定語、表結果或程度的補語、疑問代指示代詞等要重讀。至於語氣語調,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陳述、疑問和感嘆句的作用,靈活處理,一定會為誦讀添彩。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

  要使誦讀具有感染力,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傳達出作品的神,關鍵的一點,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就像你如果不瞭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傷的情感基調,就無法把離別之愁,琵琶聲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憐之悲,觸動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層一層傳達出來。如果你不瞭解李白《將進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於是滿腔不合事宜借酒興詩情,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就不能表現那既豪放又感傷的複雜情懷。

  朗誦詩歌的技巧***二***

  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瞭解古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揣摩人物的語言口吻,可以細緻入微地傳神地再現作品,達到更為動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兒》中陸游的性格: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才能將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讀出來。 四、注意作品的風格特徵

  古詩文作品因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時期不同,其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或豪放,或婉約;或浪漫,或現實;或輕快明麗,或沉鬱悲壯„„誦讀時注意對作品的風格加以仔細地體會,可更好地演繹作品,傳達出作品的神韻。

  古詩文誦讀教學是一門藝術。對於曾經哺育出了既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又具有傳統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古詩文,如何通過古詩文誦讀教學,讓這棵滋養我們先人的大樹開出新的奇葩,在繼承中發展,在傳統中融入現代意識,更好地培養語感還須不斷實踐與探索。

  配樂詩朗誦的基本技巧

  配樂詩朗誦,一方面要深刻透徹的把握作品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1. 停頓。朗誦時,語句之間﹑詞語之間要有間歇。有的是根據標點所作的停歇;還有的

  是為強調某一種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所作的停歇,一般由朗誦者仔細揣摩作品後刻意安排。

  2. 重音。朗誦時,或根據句子的特點,對某部分進行重讀,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或為

  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的意義而故意強調,以引起聽者對某個部分的注意。

  3. 語速。朗誦時,根據內容﹑情感的不同語速有快慢之分,一般來說,熱烈﹑歡快﹑興

  奮﹑緊張的內容速度稍快,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較慢,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