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階口譯實戰之筆記要點

  筆記是高階口譯的關鍵。使用筆記,是為了補充大腦短期記憶和耐久力的不足,以保證譯文的精確度,並保證其不受講話人持續時間的影響。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歡迎大家參考與借鑑。

  

  如果完全依賴記憶,又沒有異常的天賦,即使精力充沛的年青人,也不能勝任高階口譯對精確度和耐久力的要求。實際例子,我在工作中多次碰到過。高階口譯員沒有不靠筆記的。但是,高階口譯使用的筆記與一般的概念,風馬牛不相及。

  請注意,每個人的記憶,思維,和反應都有各自的特點。沒有必要全部照搬我的方法。最好用的筆記方式是你自己發展出來的,適合自己的系統。我的介紹是為了給你開個頭,起個指點方向,開啟思路的作用。

  比如,筆記越簡單,記錄就越迅速。但筆記簡單了,對短期記憶的要求就相對提高了。所以,筆記多少為最佳,因人而易,需要摸索出適合於自己的平衡。

  要點是:

  1. 少寫多劃。

  劃線條比寫文字快。線條形象,相當於翻譯的"半成品",有助譯員眼看筆記,口出譯文。兩種情況下應該儘量用線條:

  表示動作和動態的詞句。比如,以上升的斜線代表"發展","增加","進步","進一步";以下降的斜線代表"減少","下降","惡化"等等。

  · 表示因果或前後關係的詞句。比如,用一條線代表"因為/所以","…之後","在…之前",以體現出上下前後之間的關聯關係。

  2. 少字多意。

  養成一個詞的筆記不超過一個字的習慣。中文裡有大量的詞彙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只要看到其中一個,你的短期記憶就應該能夠補齊其餘的字。不必多寫。比如,"中國"最多寫個"中"。"北京"最多寫個"北"。英文詞也同理處理。"politics" 最多寫"poli","government"最多寫"gov",等等。另外,需要培養以筆記與記憶互動;看到一個字能說出幾個字,甚至一串詞的能力。在有上下文的情況下,這不難。比如,談中國的近況,聽到"改革,開放"記一個"改"字,不難從短期記憶中說出原文。聽到"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記"PM",也同樣能說出原文。

  3. 少線多指。

  通用一小組線條/標記。否則在自己本來熟悉的中英文之外,又編出一套自己不熟悉的文碼使用,會導致需要想一想用哪個符號的情況,適得其反。

  4. 少橫多豎。

  採取從上往下的階梯結構記錄,儘量少用通常書寫時的橫向記錄。階梯結構形象地體現出上下文的邏輯結構,簡化了譯員的思維過程,方便出譯文。

  5. 快速書寫。

  必須發展自己的漢字快速書寫系統。口譯筆記完全是自己看,而且只需要幾分鐘之內能看懂就行。很多漢字筆劃減少後,並不影響確認。我這裡講的不是潦草,而是除了實際口譯經常不得不潦草之外,花一些時間,把練習中或口譯工作中常用的字琢磨一下,看看可以怎樣減少筆劃,或理順筆劃,一筆成字。

  6. 明確結束。口譯中,講話人說一段,停下來讓譯員譯一段,然後再繼續。這樣,上一段話和下一段話之間,必須有明確的界限。上一次的結束點,就成了下一次翻譯的開始點。其重要性在於,如果筆記是從本子的1/3處開始的,下一段話可能寫了2-3頁,翻回來口譯時,眼光無法確定這頁上面哪一條線,或符號是這次翻譯內容的開始點。所以需要標明。我剛入門時學的是每次講話人結束時劃一道線。後來發現,從講話人收口,到我作為譯員不得不開口的那段時間非常寶貴,經常被用來補充筆記,捨不得用來劃結束線。後來,我就乾脆把這道手續推遲到我說完譯文。由於從我說完,到講話人再開始這段時間在我掌握之內,所以我說完時,順手劃一道線,再示意講話人繼續講。

  另外,我覺得劃線不夠清楚,所以現在改為一個圓圈再一橫線。

  最後,講一下所需裝備。

  建議你使用帶有活頁圈的筆記本,見下列照片。有活頁圈才能來回翻倒方便。筆記本大小以自己感覺舒服為準。我喜歡用英國制的A5開。躺在我的巴掌上不大不小,剛剛好。只是英國這些為速記設計的本子印有橫杆。空白頁更為理想。

  持筆記本的手勢見下列照片。記完一頁,翻過去一頁。講話人收口後,一把抓地全部翻回來,落眼處正是這個段子的開頭。然後,譯一頁,翻過去一頁。這段譯完後,把翻過去的幾頁一把壓在手掌中。這等於是用手掌把已經翻完的,和下一段的筆記清楚分開。這點很重要。否則,很容易出現講話人收口後,你來回翻找本段首頁的難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