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創業大街真的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好嗎

  ?你可能沒有真正的瞭解過這裡?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這裡只聊夢想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人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不是“你吃了嗎”,而是“你是創業者嗎?”

  來自吉林、杭州、廊坊、上海、西安的創業者紛紛慕名而來,在享用免費場地、電源以及WiFi的同時,他們在鍵盤上書寫傳奇,更渴望投資機構能幫助他們實現傳奇。

  未出校門的學生、從業多年的中年人以及連續創業者們一同匯聚到這條不足200米長的大街上,在這裡,他們不談論學業、工作、房租,只談論創業、投資以及夢想。

  某個週二上午,在創業咖啡店binggo內,一位自媒體人、一個創業者、一位吟遊詩人,以及一群由律師、創業者、老闆組成的讀書會正散落在binggo咖啡的不同位置上忙碌。

  吟遊詩人名片上印著後網際網路時代技術革命、橋牌哲學與普及、企業家精神詮釋等,他正與人討論讓創業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他們身後是正在熱鬧進行的讀書會。

  主持人是身穿黑色中山裝的律師,讀書會發起人同時也是binggo咖啡創始人之一段博惠告訴騰訊科技,讀書會成立的目的是為讀懂凱文•凱利的《失控》,進而幫助創業者認清大勢——儘管《失控》的熱潮在幾年前已經過去。

  中午12點,大街對面的車庫咖啡開始了每天例行的午間半小時活動,各路創業者登上演講臺,介紹專案的同時也招攬人才。初來者興奮異常,更多創業者平靜的對著電腦繼續工作。

  車庫咖啡的旁邊是黑馬路演中心,這裡的路演非常火爆,場地經常擠滿觀眾,對很多創業者而言,路演是學習的極好機會,同時也是認識投資人的絕佳時機。

  創業者們穿梭在不同場合:在咖啡館構思產品、在路演中心學習經驗、在投資機構尋求幫助。他們構思了一個又一個商業模式,勾勒了一個又一個產品,期待創業大街能為自己的夢想一個著落,但是,要走進創業大街並不容易。

  怎樣走進創業大街

  與車庫咖啡最初單打獨鬥的生存環境相比,現在的創業大街正在嘗試打造完整的創業服務鏈。

  海置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創業大街的運營公司,除了承擔街區業態調整以及宣傳職能外,它還提供創業服務,大街企宣專員王靜靜介紹,海置科創的創業服務只向街區內的團隊開放,所以,與大街上的機構籤合同是能夠享受到創業服務的條件之一。因此,要真正享受到創業大街提供的創投服務,獲得大街上機構的認可非常重要。

  目前,共有十三家機構入駐創業大街,包括創業主題咖啡店、投資機構以及媒體,這十三家機構連同運營公司海置科創是打造創業服務鏈的主要玩家。

  機構們的服務大多有以下幾類:提供辦公場地、提供投資對接服務、幫助註冊、舉辦演講交流活動等。

  以3W咖啡孵化器為例,其主要提供團隊組建、產品開發、工商註冊以及投資對接等幫助,對於特別中意的團隊,孵化器會進行投資。大街上的其他機構,比如Binggo咖啡、言幾又咖啡也有類似的孵化器,各家孵化器之間定位不同,比如3W孵化器專注早期專案,甚至沒有成型產品都可以。

  對湧進創業大街的創業者而言,大街的創投服務越來越完善,這既意味著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但同時也意味著進入門檻變高以及競爭更加激烈:就像在3W咖啡店,普通創業者如要進入3樓的孵化器,不再只是邁上幾個臺階那麼簡單。

  創業者們對創業大街致以熱切期盼,但創業大街沒有那麼大能力對所有夢想溫柔相待。

   能量有限的“夢工廠”

  創業大街希望一位創業者從街頭走到街尾就可獲得有關創業的所有資訊、得到應有幫助,但這並不切合實際:大批創業者仍是大街上的遊蕩者。

  94年出生的付強是目前車庫咖啡最年輕的創業者,作為在創業大街尋夢的一員,他住在每月一千塊錢的膠囊旅店,往返於公主墳與創業大街之間。他和搭檔想要做一款大學生分期金融產品,剛剛把團隊招募完成,雖然目前僅停留在想法階段,但他已經把營銷方式想好——讓團隊成員全部穿上印有產品名稱的恐龍服坐公交,以引起關注。

  付強計劃在天使輪融資300萬人民幣,主要用於團隊工資和福利建設,他計劃為員工提供食宿,因為北漂很辛苦。不久前,天使匯舉行路演,他拿著商業計劃書等待許久交上去,至今尚無下文。

  孫皆良正在做一個名為“鄉土旅居”的專案,他想把鄉村的房產整合起來進行線上展示和交易,辭職創業一年多,一開始每天泡在創業大街,後來每週來兩三次,但直到現在專案進展依然不大。一位喜歡旗袍的中年女性也已經在創業大街待了幾個月,她想做一個幫助旗袍行業對接線上的產品,但產品的具體形態仍在PPT上勾勒。

  對這些團隊缺乏亮點、想法並不成熟的創業者而言,創業大街的存在並未降低創業的門檻,雖然他們可以來這與人交流,但要取得實質性進展依然困難重重。

  為讓更多創業團隊得到服務,孵化器正在嘗試加快孵化速度,與此同時,創業大街開始模式輸出,3W咖啡計劃明年開40家分店,各地科技園區也來此取經,希望再造一個創業大街。但對於來此“朝聖”的創業者而言,中關村創業大街可能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

  幾天前,付強收到天使匯的反饋,他的商業計劃書沒有通過,這意味著投資沒有下落,而用以創業的10萬塊錢已經快花光了,這位少年在朋友圈發出感嘆:現實是殘酷的。經過幾次嘗試,他和搭檔計劃更改商業模式,希冀迎來轉機。